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儒学儒教一体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儒学既是一种学说,又是一种宗教。儒学与儒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有关儒学儒教的争论实际上并无多大意义。从其学的方面,儒学丰富和锻炼了中华民族的抽象思维,形成了中国的主流哲学。从其教的方面,儒教对普通中国百姓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道德上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指导作用。今天对儒学的继承,应该注意一些基本的做人准则,形成儒学的道德金律。  相似文献   

2.
论越南儒教的源流、特征和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南儒教是越南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郡县时从中国输入的。越南封建国家建立后,儒教经历了受抑制到推崇的过程。随着殖民统治的确立,越南儒教走向衰微。古代越南没有创造独立于中国儒学之外的学派,而是将中国儒学应用于越南。但越南并非一切照搬,而是有所选择与发挥,使之具有一定的民族化的特征。儒教在越南流传二千年之久,在思想文化领域中曾占据主导地位,并深入民间。其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非常巨大和深远,在当代越南仍留下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东亚儒教思想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9日至20日在武汉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由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主任郭齐勇教授及韩国成均馆大学东亚学术院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锡源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4.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5.
从儒学义理内涵看,儒学具有信仰和超越性的双重内涵,儒教为“本心本性即天心天性”的天人合德之教,儒学既是一种哲学理论形态,又是“儒教”,仁心本性为一切宗教精神与信仰之根源。从祭祀礼仪制度层面看,“三祭”是具有宗教意义的活动,重对神的报恩。天地、祖先、圣贤的图像存在于现实世界的自然与历史秩序之中,可使人超越当前现实世界,又可使心灵不陷溺于对超世的想象中,实现现实世界与超现实世界在纯宗教心灵观照下的不脱节。因此唐君毅认为儒学具有宗教性,儒家的超越智慧涵盖了西方的宗教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中日两国学术界中,关于儒学还是儒教的论说由来已久。从"儒学"的原始形态来说,"儒学"并不是现在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宗教;从"儒学"的展开历史看,中国儒家学说的主流从来没有成为如西方现代"Religion"那样意义上的宗教。把儒学称为"儒教"的表象之下,反映了对西方文化受容的变异。中日两国虽然都用"儒教"一词,但是在这一文化现象的深层,有着两国近代史化过程中社会对待宗教不同态度的痕迹,存在相互认知上的错位。正确认识儒学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笔者认为儒教是宗教 ,而且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宗教。古代社会的国家组织同时具有宗教组织的职能 ,而国民则构成了儒教的庞大信众。儒教的最大的特色是其信仰对象有一个等级序列。儒教对其信仰对象的崇拜仪式 ,则主要表现在各阶层官员与民众的各种祭祀上。儒教是宗教 ,但儒学 (儒教哲学 )不是宗教 ,而是对儒教的一种理论化、系统化。儒教哲学是对儒教信仰的理论论证 ,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宋明理学。理学之后 ,笔者认为就再没有原创造性的儒教哲学  相似文献   

8.
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已经越来越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自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发表以来,作为回应,无论是持赞成态度者,还是持反对态度者,都对文化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意义寄予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尤其表现在东亚经济奇迹与儒教(儒学是否宗教、学术界存有不同看法,本文所用儒教概念、取儒学教化之意,并不表示作者同意儒学  相似文献   

9.
在晚清社会有着相当影响的《万国公报》是寓华新教传教士的舆论阵地 ,是一分以宣传基督教为主旨的刊物。在长达近 40年的时间里 ,它对儒学的评析既有“耶儒相通”之言 ,也有“救世教成全儒教”之语 ,更有以基督教取代儒教之论。这些言论有合理的成分 ,但更多的是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 ,对儒学采取了非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中国自古就有儒教的概念,从现代的角度出发,其中即包括具有宗教性的“儒教”,也包括具有哲学性的“儒学”。宗教社会学认为宗教是社会的象征,它建构一种生活方式作为神圣价值让人们去追求。儒教以实现王道为己任,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发挥着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功能,中国传统宗教的人本主义倾向使得儒教与世界三大宗教不同,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看儒教是一种官方宗教、一种工具性宗教、一种宗法伦理宗教。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哲学与精神文化的宏观视角考察了东方宗教及宗教史,并从历史与现实两个侧面剖析世俗思想宗教化和宗教世界世俗化的融合过程。其中对儒学与儒教作了重点辨析,综合介绍了各家的不同观点。作者认为:儒学作为世俗思想确在向宗教化发展,这是一种趋势。东方社会的两种系统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正在逐步靠拢、接轨,这或许证明东方的一体化进程正在加快。  相似文献   

12.
儒学复兴是几代学人梦寐以求的,但是如果复兴的策略不当,必然旧弊未去又增新弊。因此,要想复兴儒学必须先祛除覆盖在儒学身上的层层迷雾。祛蔽是复魅的前提,祛蔽工作做得不彻底,复魅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当下可行的复兴儒学的策略是以学者的研究为核心,逐渐向外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渗透。有些学者希望通过重建儒教来复兴儒学,这其实是很难行得通的。  相似文献   

13.
作者篇名期页【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美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意识从小说创作看美国性伦理与政治意识间互动的演变中国语境下的中国哲学形式文化“送去主义”与和谐世界建设21世纪的印度与中国“CHINDIA/中印大同”理想与实现文明整合与CHINDIA“儒教”还是“儒学”?——关于近年中日两国的“儒教”说儒学的日本化与江户汉诗儒学如何进一步走向世界中西文化差异与儒学的与时俱进西方感知现象学与中国感物说斯塔罗宾斯基:批评的轨迹与阐释的循环【“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笔谈】适应全球融入内地——香港为什么能够保持如此繁荣回归后香…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董仲舒在汉武帝建立新儒学的强烈愿望驱使下,重建儒学思想体系的过程。作者认为,董仲舒自《天人三策》提出的“纯任儒教”治国,到《春秋繁露》中的“天地”、“阴阳”、“四时”、“五行”的宇宙图式,以及“无为而治”、“生杀兼备”、“阳尊阴卑”的政治理论,标志着全面吸收“黄老之学”和建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的完成,并最终使新儒学代替“黄老之学”,取得了政治、学术上的“独尊”地位。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儒学的民间化、宗教化的转向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与内在的学术理路.这是儒学下行路线的过程,经过了王门后学未完成的宗教化、三一教、太谷教和刘门教等真正的宗教化和其他民间宗教中的儒学因素这几个阶段.以儒为主,三教合一是这种转向的基本样态.以儒家人伦教化为依归,走向大众,强调实践是这种转向的基本特质.这种转向对我们今天儒学、儒教的复兴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儒教的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50年,中国现代新儒教分别在新理学、新心学和儒佛会通三种形态中展开;1949年以后,港台新儒家兼融西方哲学,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宋明新儒学的新心学,而大陆的新儒学教在前25一度毁灭之后,在后25年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研究格局,儒教学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智慧,发挥精神家园的功能,就必须超越形而上学,把握时代精神,化解社会冲突,转换研究方法,思想框架、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在创新中实现转生。  相似文献   

17.
儒学即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思想体系。此学说自孔子建立,特别是汉武帝定为一尊以来,就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三教九流,都是以儒家为尊为首。可见儒学地位之高、影响之大。儒学本是一种世俗的学问,但古人却把它与佛、道并列为三教。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儒学的本质是什么?一般的人都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但是任继愈先生,在《论儒教的形成》一文中认为,儒学是宗教,“是不具宗教之名而有宗教之实”的宗教。近几年,任先生又在其文章和书中,反复重申他的观点。对此,我们不敢苟同。要说明儒学到底是不是宗教,应先弄清什么是宗教这个问题.“宗教二字本来源于佛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儒学,源远流长,早在秦末汉初就传入朝鲜(韩国),随后又在日本等东亚国家广泛传播,形成了其各具民族特色的儒学,先后演变成为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占据传统文化主导地位的思想文化,成为东亚的主流思想之一.人们习惯上把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称之为"儒教文化圈".随着亚洲国家特别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儒学与东亚现代化的关系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考察和探讨儒学在东亚的传播及影响,深入了解东亚国家儒学的发展及其特点,对于科学认知和评价儒学在东亚历史上、特别是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以及21世纪儒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儒家学说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及其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孔子创立儒学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垦,儒学思想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朝鲜和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都留下了深深印痕。本文仅拟对宋明理学创立之前的儒学在古代朝、日两国的传播及其影响,进行一些概括性的比较,这对深入研究儒教的国际影响,或许能有点滴补益作用。从汉文和儒学传入的时间来看,朝鲜早于日本。那么汉字和儒学,究竟在何时怎样传入朝鲜的呢?对此中外学术界说法不一,一般认为“随着汉字的传入,儒家思想也  相似文献   

20.
儒学随着社会的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并且,它还传播到朝鲜和日本等国,与这些国家的思想文化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形成了“东方儒教文化圈”,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中、朝、日儒学思想有不少共同点和不同点。其共同点表现在:(1)社会政治思想基本相同;(2)制定典章制度和法令的依据相同;(3)教育制度和内容相同;朝鲜和日本依照儒学思想,建立了儒学教育制度;朝鲜和日本以汉文字为参照系各自创制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朝鲜和日本各自发展了本国文化艺术。其不同点表现在:(1)儒学的作用不同;(2)宇宙观有所不同;(3)伦理思想不同;(4)文化教育思想同中有异;科举制的有无不同,私学的有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