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美国的中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中国学发轫于 2 0世纪 60年代、发展于 70年代、兴盛于 80年代、繁荣于90年代。其间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的交互影响贯穿始终 ,对中国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0年代美国学术界热衷于确立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 ,积极参与学术、政策、文化教育和美中关系的讨论。 70年代标志着中国研究的细分化 ,学者的目的性更强、更明确 ,参与设立全国性组织 ,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文化的公共教育、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 80年代中国学在美国大学机构化与学科化 ,而这一进程却是以中国学学者从公共事业和政策部门的淡出为代价。9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专业化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艺美学学科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依据主要有两点:一是文艺美学学科诞生所需要的两个必备条件,即文艺整体观念的形成与现代美学体系的建立均完成于这一时期;二是朱光潜、宗白华等在这一时期已开始了文艺美学研究实践,李长之并于三四十年代尝试进行了文艺美学学科理论的建构.港台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的文艺美学研究,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是内地20世纪上半叶文艺美学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内地学者对于建立文艺美学学科的倡导与研究实践,只是中国文艺美学学科走上学科自觉与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人类步入信息时代,舆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认识舆论的本来面目,把握舆论的规律,进而有效地驾驭舆论,已成为信息时代迫切的任务,于是,一门新兴学科──舆论学应运而生。把舆论当作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西方自本世纪20年代始,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李普曼所著《舆论学》是为标志。台湾受西方影响,早已在大学新闻院系普遍开设舆论学(称为民意学)课程。中国舆论学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末才有这方面的专著问世。秦志希主撰的《舆论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作为近年舆论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4.
彭慕兰 《学术界》2005,(1):285-289
20世纪 6 0年代到 70年代 ,中国经济史领域的知识分子的生活像当时其他学科的知识分子一样 ,遭受了严重的迫害。但是现在 ,这代人开始重新建构这一学科领域。他们中独自出版成果最多的学者大概就是现在是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的李伯重 (以下简称李氏 )了。李氏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成绩是 :在最近的 2 0年中 ,他一直致力于鼓励中国学者认真研究那些被西方、台湾以及日本学者所推崇、而与中国大陆学界本身非常不一样的研究范式。李氏丰富的著作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可以让不懂中文的人阅读。以下的评论 ,通过比较他最近的两部著作 ,希望能展示李氏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在引介国外学术思潮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被推荐给中国读者。从那时起,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西方学者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著作家划分为人本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存在主义、黑格尔主义、实证主义、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众多类型,但从理论倾向上,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一百年来的现代楚辞研究领域,有八位学者堪称"大家",文章对他们的代表著作各一部略作述评,俾使学术界和读者了解,从中窥探"八大家"独特的治学风格与成就特点,以促进现代楚辞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7.
<点石斋画报>是中国第一份新闻学意义上的画报,关于该报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纠结于其在新闻史上的定位与画报的终刊年代之类的问题;80年代对该画报的研究趋向系统化;90年代后开始形成几大主流观点.步入21世纪后,对<点石斋画报>的研究从单一领域发展到多个专业领域,呈现多元化趋势,涉及的学科有历史学、文化学、管理学、科技史、妇女史、风俗史、宗教学、传播学、图像学、印刷史、医学等.近年来,<点石斋画报>在美术学上的研究价值也慢慢显现出来,这正是学者的关注点由画报内容向画报形式转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前提和基础。试图进入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学者,必须先对中国哲学史史料学有相当的了解。近百年来,有很多学者为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胡适、冯友兰、张岱年、石峻、萧?父等。要掌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成就,就必须全面学习和了解这方面的系列成果。然而,与此相关的著作和资料书太多了,如何才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系统地把握中国哲学史史料学的发展呢?最近出版的曹树明的新著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蒙古学学者用科学的方法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蒙古历史文献学。它是一门研究蒙古民族历史文献、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注解和考证等的学科。在我国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学的专门机构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文献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此外,内蒙古大学也有历史文献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对蒙古历史文献的搜集,是建国后研究蒙古历史文献学的开端。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以及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组织专家、学者搜集蒙古历史文献,使分散在广大农村、牧区,尤其是寺庙中的…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方式的转换:从思想史到观念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学科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首创者是梁启超,迄今发展已届百年。我在本世纪初回顾这一学科发展状况时,以方法论为界标,认为中国政治思想研究大体形成了三个流派:一是“新学历史学”流派,典型学者如梁启超、杨幼炯等。二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流派,典型学者如吕振羽、侯外庐等。三是现代政治学流派,最有代表性的学者是萧公权。不过从研究形式来看,研究者大体上都是围绕着思想家、思想著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上半期,传统的"食货"之学转变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经济史研究。这一方面与当时现实社会经济的快速变化、财政金融体制的变迁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西方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方法的传入带来的学术转型有关。以北平社会调查所为代表的经济史研究重镇的形成,经济史专业期刊的诞生,汤象龙、罗玉东、严中平等优秀学者的集结,经济史各个领域诸多研究著作的出台,均展现出这一时期经济史研究的蓬勃气象。从近代经济史研究内容的更新与拓展,到研究规范的形成与确立,再到两条研究阵线的出现与争鸣,其发展轨迹约略可反映近代中国学术研究的空间维度与推演进程、学者的学术关怀与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12.
广东文化学研究一瞥蒋志华作为专门研究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综合性学科,文化学在西方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它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相对而言,广东的文化学研究开始较早,民国时期广东拥有几位在文化学研究领域具有全国影响的学者,产生了一批较有份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13.
苑丰 《东南学术》2008,(1):51-60
近30年来,学界对中国县政的研究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第一批成果之后,又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学者们从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出发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县政、民国时期的县政和建国后的县政作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我们继续深化、拓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曾大兴教授,1958年生,湖北赤壁人,文学博士.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地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负责人,中国词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词学与文学地理学研究,代表作有《柳永和他的词》、《20世纪词学名家研究》、《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文学地理学研究》等.曾教授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最早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早先从事文学地理学的实证研究,近年来倡导建立文学地理学学科,发起成立中国文学地理学学会,主持召开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第一、二届年会,主编《文学地理学》年刊第一、二辑.本刊特委托文学地理学学者、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李仲凡副教授就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对曾教授进行专访,整理出此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20年代初,东南大学掌门人、哲学家刘伯明论述文学的美学要素、西方美学主潮和美育学说体系,起点高卓,视野宽广,立论精准,彰显了现代美学的学科意识,体现了20世纪早期中国学者的现代文化意识和美学思辨精神.过去,由于理论框架、观念、眼光的限制,学界未能发现和理解刘伯明的美学贡献.本文旨在揭示刘伯明在中国现代美学建构过程中的学术实绩.  相似文献   

16.
民国城市规划界对田园城市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自20世纪2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就在中国城市规划界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现代研究者认为,当时的学术界并没有真正理解田园城市理论的思想精髓,更无法付诸实践。认真整理20—40年代的中国城市规划学著作和城市规划文本后可以发现,当时的学者对田园城市理论有着非常精准的理解和认识,并积极在城市规划上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动物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领域的新兴边缘学科.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萌芽虽早,但发展缓慢.20世纪80年代以后该学科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学科原理、性质、内容和研究方法得以确立,并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著述.但应看到,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研究队伍仍旧薄弱,且尚未形成一套系统、成熟的学科体系,这些是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科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历代拥有丰富的记录周边国家、地区的文献史料,官修《二十五史》的列传中保存了关于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大量记载。此外还有历代边吏、使臣、僧人、商人、航海家或学者,记述他们出使或游历周边地区时的见闻感受而写成的著作。这些著作虽然各自的目的、视角不同,但都对后人了解考察东方各国社会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对历代与东方相关典籍之整理和利用,最早体现在历代统治者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而敕命撰修的政事史学型类书。20世纪的东方学学者从校释整理古代丰富的东方文献而开始“东方学”研究,张星烺的《中西交通资料汇编》和向达发起整理出版的《中外交通史籍丛刊》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依托于这些古代资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学研究领域:中西交通史、宗教传播学、西域学、敦煌学、西夏学、南洋研究、西域南海史地学和丝路学等。  相似文献   

19.
近30年来中国学者的海外中国学研究:收获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学者对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主要表现在大量海外重要中国学著作的翻译和出版、开展这一研究所需要的基础工具和文献资料的建设,以及一批对海外中国学研究专著的出现。此外,一支全国性优秀研究团队的形成,以及一批专门研究机构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对海外中国学研究的发展态势,而在研究中,不断调整和提升自己的研究理念也相当重要。文章强调,要更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会面临一系列学科建设的理论问题,包括对近百年研究史的总结、对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探讨,以及做好国内外这一研究学术前沿的探讨等。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在对中国学研究的过程中,从未中断过对这一研究过程和研究道路的总结和反思,从20世纪初开始到现在,这样的著作、论文、总结报告已经积累不少.这些回顾分析和研究,重在对中国学研究进程中的成果、方法、理念的反思,而这些研究每每在中国学进程中起有重要的方法论作用,乃至引领整体发展大局.如同中国的<史通>、<文史通义>,这是学术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要对美国中国学展开研究,应十分重视这些学术总结与学术反思的成果,注意相关文献的搜集和诸多研究类型的探讨,以及学术价值的判断和分析.以科学的眼光批判、分析、借鉴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中国正在世界崛起,各国对中国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中国学者应该对海外学者的中国学研究有及时、准确的反馈和科学、系统的反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