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岳论丛》2017,(7):160-167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播是伴随着中外商人的商业贸易一起进行的,进行商贸往来的丝绸之路也是一条佛教文化交流之路。从传播路线来看,佛教东渐与商贸往来交互影响。东晋时期西去求法和东来传教的僧侣开拓了一条从天竺直达山东半岛的海上路线,北齐时期则成为中外商人进行海上贸易的主要通道,同时这些商人又是佛教文化的传载者。公元4世纪佛教从北方泰山北线的陆上丝绸之路,再经过北方海上丝绸之路传至高句丽,并在东传的过程中,通过山东半岛实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与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以及南、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连通。  相似文献   

2.
胡克夫 《河北学刊》2007,27(5):128-132
魏晋南北朝是中华文化大规模碰撞、交汇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相对自由发展的阶段。魏晋南北朝僧诗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多元文化混合体,这是它在中国诗歌类型发生学意义上的主要特点。对魏晋南北朝僧诗的解读可以从一个侧面印证佛教文化是如何由客体文化向中华文明主体文化的补充地位递进,以及佛教话语如何影响并转化为中国文化及民众日常思想表达形式。因此,研究僧诗,重在发掘其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4.
彭无情  刁龙 《兰州学刊》2011,(1):150-153
受民族大迁徙运动的强烈影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新疆历史上众多民族角逐争衡、多种宗教文化争奇斗艳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宗教文化主要有佛教文化、萨满教文化、祆教文化、道教文化、摩尼教文化和景教文化。结合当时历史史实,对这六种宗教文化的特征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6.
<正> 由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大学、南阳市渚葛亮研究会、大同市北朝史研究会、南京市六朝史研究会、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襄樊市文化局等单位联合发起的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会议于1992年9月18日至24日在陕西西安举行。出席会议的中外学者122人,其中日本学者14人,韩国学者4人。会议集中讨论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文化交流、民族关系、边境与外交、诸葛亮研究等问题。与会学者踊跃发言,并当场质疑答辩,气氛热烈而严谨。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的全面剖析─—李刚《魏晋南北朝宗教政策研究》张泽洪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变乱时期。因其战乱频仍、人生无常的世况,影响中国社会的佛道二教,在此历史阶段迅速传播、发展,渗透进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因此,宗教文化的兴盛是魏晋南北...  相似文献   

8.
<正> 第二届全国魏晋南北朝史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21日至26日在山东烟台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一百多人,提交论文九十多篇。会议主要围绕着“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和“八十年代如何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两个问题进行切磋、争鸣。关于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有人指出:过去流行的关于这个时期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承上启下”说。表面上肯定了魏晋南北朝的重要历史地位,实际上都是一句空话,因为其他时期同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人认为,魏晋南北朝并非单纯地“承上”,由于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多妾的时代。在东魏时期,元孝友曾有"举朝略是无妾,天下殆皆一妻"的说法,有学者据此提出"东魏无妾说"。但实际上,东魏乃至整个北朝仍是一个多妾的社会,与魏晋南北朝其他时期并无太大的差别。魏晋南北朝的妾主要来源于战俘、买卖和聘娶,也有的是由婢、妓上升为妾。关于妾的归宿,她们有的被正以为妻,有的出家为尼,有的被夫所放。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一时期 ,由于国内各个民族的空前大融合与中外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 ,给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 ,以道家老庄之学为基础的玄学的兴盛、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创作的繁荣 ,以及来自异域印度的宗教———佛教的传播和发展 ,对中国原有的思想和思维模式进行了猛烈的冲击 ,从而引发了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中 ,语言学也毫不例外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该书对语言学史进行断代研究 ,并且以魏晋南北朝作为考察的时段 ,是非常具有开拓性的。正如著名语言学家董…  相似文献   

11.
刘全波 《天府新论》2011,(1):145-149
类书文献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块尚未完全开垦的宝地,它不仅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文学价值,还是众多已经被人们遗忘了的古代珍贵典籍的藏身之所。魏晋南北朝的是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河源,后世很多著名类书都承袭了此时期的传统,目前所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类书有三十余部,数千卷之多。我们对此时期的类书研究做了回顾,并决意从官修类书、私纂类书、佛教类书、道教类书四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开启魏晋南北朝类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侯海洋 《西域研究》2012,(2):104-111,144
中古西域地区(尤指中亚、南亚)药用盐的东渐,是中古社会丝绸之路医药文化交流的一个代表。通过考察药用盐在汉唐之间,乃至宋元时期的中西交流活动,可以发现,至晚到南北朝时期,各种矿物盐,由于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或被作为贡品,或经由贸易通道流入中原,进入医家、旅行家、统治者的视野中。从汉到宋代及其以后,药用盐的东渐活动,大体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即从汉代西域开始进贡药用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增多,再到隋唐时期社会需求达到峰值,宋元以后,由于传统商路的改变,"西盐东渐"日趋式微。中古药用盐对中原社会生活的影响,不仅使中古本草书中进口盐与本地盐存在贵贱之分,而且还大大加深了人们对盐的药用功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南方论刊》2007,(2):95-96
本文依据僧传中僧人出生籍贯地,用文献学、历史地理学等方法对佛教传入中国在魏晋南北朝时的传播发展加以研究。帮助了解佛教早期在中国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区史研究呈现出日趋繁荣的势头。加强地区性的社会经济史研究,“这是争取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中取得较大突破的一条蹊径。”(王志邦《六朝江东史论》,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年版)在这……  相似文献   

15.
张二平 《学术探索》2009,(4):121-126
在陈寅恪的中古民族文化研究中,佛教问题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涉及到晋唐佛学史、佛教与道教、佛教与儒学、佛教与政治伦理、佛教与语言文艺等方面。陈寅恪佛教研究最大的学术特色是,从佛经比较校勘出发,扩展到中古民族文化渊源探求中去。一方面寻求佛教文化本原,另一方面探求佛教传播中的文化适应,由此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比较文化渊源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图书发展的高潮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促进了当时的文化发展.论文从这一时期图书编撰兴盛的原因出发,按照四分法对魏晋南北朝官修图书编撰业进行分类探讨,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官修图书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常州市社科联联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于十一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江苏常州市召开了长江下游3—9世纪社会经济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学者、专家近80人,其中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吴泽、潘镛、李季平、牛致功、简修炜、袁英光、蒋赞初、周伟洲等教授参加了研讨会。著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专家唐长孺、厦门大学韩国磐教授给研讨会发来了贺函、贺诗。研讨会由江苏省六朝史学会秘书长许辉主持,省六朝史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致开幕词。在开幕式上发言的有常州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潘家白、江苏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思明、厦门大学副校长郑学檬、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秘书长童超、唐史学会秘书长胡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亮点,此时期洛阳是文化交流重地,士人是文化交流的主体,遣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而名士化僧人则为文学审美增添了别样风神。庾信与颜之推对南北朝文学批评对话与融合贡献卓越。庾信在文学创作中体现了文学批评的"诗可以怨"等,颜之推则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观,如主张南北文风对话、交流与调和,强调文学是政教功能和陶冶性情的审美功能的完美融合等。这些都从对话与融合层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交脚弥勒菩萨造像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的样式,这并不是因为当时佛教造像中,弥勒菩萨的造型只有交脚坐姿一种.而是因为弥勒菩萨的这种艺术形象中交脚坐姿、狮子座椅、仰月或日月宝冠都与波斯萨珊王朝的帝王们有关,弥勒成佛下生的条件又与转轮王的出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帝王--圣君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动荡社会使得人们对圣贤君主的企盼更为迫切,这种情绪与愿望落实到佛教的未来佛弥勒菩萨造像上,便形成了交脚弥勒造像的兴盛.  相似文献   

20.
在石峻的学术生涯中,佛教是其研究的十分重要领域。石峻的佛教观有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从时代背景来看,佛教观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从学术渊源来看,石峻的佛教观受到其师汤用彤的影响;从主体条件来看,与石峻个人的努力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是密不可分的。石峻认为佛教的产生是古代印度僧侣阶层压迫欺骗人民的产物;佛教在印度的传播经历了原始佛教时期、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宗佛教时期共四个阶段,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从汉代到魏晋、隋唐、宋明清时期的传播发展,最终形成了新时期的佛教观;佛教的基本结构论包括佛教的创始人、基本教义与基本思想等,本质特征是宗教,功能是赞助王化与维系人心。石峻在佛教研究领域的主要贡献是中印佛教的比较研究以及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同时也研究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与传统玄学的关系以及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形成原因和特点。此外,石峻还特别注重对《肇论》的研究。石峻提出的从整个宗教的研究背景去研究佛教的方法对我们研究佛教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