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态度是个体对于客观对象的一种反应倾向 ,这种倾向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三种结构因素。作为态度载体的具体的人 ,并非仅指有生物意义的个体 ,而是指有社会意义的个体。难以想象 ,个体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能够游离于社会环境之外 ,因此 ,态度实际上表现为社会态度。态度既是一种含义广泛的概念 ,也是一个用以预测和解释各种社会行为的中心概念。研究社会 ,研究社会行为 ,均离不开对社会态度的深入研究。态度产生及发展的依据是什么 ?其具体机制如何 ?这是一个颇有争议也较为复杂的课题。对此 ,态度功能论、社会学习论、诱因冲突论、条件作用论以…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他又强调:“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需要及其社会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需要就是人感受到自身内在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缺乏,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而对于外界事物的摄取欲望和要求.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人的需要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主观性,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未来性,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社会性,既具有具体确定性又具有历史变动性.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深入研究人的需要的内在结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上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人的需要对于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不断进步,起着根本性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教师培训的管理中,项目管理的管理方式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并在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中广泛的得到应用。实施项目管理,不能超越管理的相关红线;要制定管理的目标体系,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要建立灵活、高效、有序的项目管理秩序;要以教学优先、质量为本,在培训中实施人性化管理;对项目主持人管理自主权利的监放要适度;要严格按上级行政管理的规范进行财务管理,坚持财务自律,实行经费的审批、支付、账目分离管理;要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及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重要问题实行预案制度。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人们喜欢将人才比作木材和钢材,希望人才能象木材、钢材一样,为社会作贡献。在建设四化的今天,人才的外延在不断更新、扩展,时代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人才应具备“合金钢”的性质,具有“超导 相似文献
6.
年鉴的产生、迅速发展以及热潮的形成,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社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人们迫切需要认识总结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教训,形成了年鉴热。但也无可否认,80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陈云同志关于“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的比例,是“人及其需要”的比例,按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社会需要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以人的社会需要为依据,以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与平衡为条件的,在我国现时的生产力水平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按比例,只能是“紧张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沈书妹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79-80
新的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谁要想在竞争中获胜,谁就必须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各类专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要靠在教育观念、职业道德、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等方面具有创新素质的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一项战略性选择。为此在理论上探讨这个问题就具有了很强的实践意义。本文仅从需要的社会文化规定性对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发展的意义作一粗浅的探讨,还望同仁斧正。 一、生产力的发展和需要的最一般社会文化规定性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或者说从哲学的层面来思考,需要构成了人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前提或动因。人的需要不仅构成了生产活动的内在动因,构成 相似文献
10.
11.
12.
从民生问题论社会公平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淑容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3):66-68
民生是涉及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两大问题,而公平的实质即利益分配问题,人民大众对民生的满意度如何是与一个社会的公正度密切相关。在改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利益和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和矛盾。特别是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方面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们的不满意度较高,其核心是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公平,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大力发展经济,如此社会公正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保障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琼南黎族地区中学数学教师培训现状的分析,研究了制约教师培训效果的瓶颈问题,分析了产生瓶颈问题的原因,并对突破瓶颈问题的关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撩开封闭的帷幕,为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世界性的知识爆炸所震惊,而匆忙致力于知识更新,积极倡导终身教育,人们开始对传统的治学、致思方法进行了调整,迫使自身的知识型构架向智能型构架,锁闭式思维向开放式思维转化,谋求顺应新的环境。——在迎接现实的这一批挑战中,教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正在进入社会体制改革时期,各类社会问题的处理日益成为政府工作的中心。社会体制改革需要新的知识支持系统,现实的知识生产方式严重滞后。需要进行知识生产方式的创新,以为社会体制改革建立起适宜的知识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17.
休谟通过对人性的剖析,结合对历史和心理因素的考察,提出了一种完善的社会演进理论。具体而言,休谟认为人的性欲和自然之爱促使家庭和社群的诞生;人们之间的分工合作则使家庭和社群的发展日益扩大,在此基础上,基本的正义法则被确立,用来保护个人财产,从而使人类的聚居发展到较成熟的经济社会阶段;然而,正义法则的贯彻和个人利益的保障需要专门的人员,这就是政府起源。政府的职能虽然主要在于维护正义法则,但政府的权威则可溯源到战争中人们对军事首领的服从,并逐渐作为一种惯例而获得合法的统治权。政府的确立促使更为复杂的道德和礼仪规范得以确立,文化也得以发展,社会阶层逐渐产生,从而使社会发展为稳定的共同体,也即市民社会。休谟对社会演进的说明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中的人性条件和历史、心理因素,并由此展示了稳定的文明社会的基本特征:公民自由、社会诚信和贸易自由。 相似文献
18.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演进论社会可持续发展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与人依赖时期的自然主义思想,人对物的依赖时期的人类中心论,最终走向公正、合理的可持续发展观,实现向现代文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跃进。 相似文献
19.
20.
学校教育最基础的工程,就是教师的培训工程。教师成长并最终成为名师,必须在三个方面进行实践并不断提升:一是课堂教学实践;二是班级管理实践;三是教育科研实践。真正的名师,应该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师。品牌课至少有这些特征:思想性、教育性、高效性、相对独特性。在教师培训中,让教师认识品牌课,追求品牌课,形成品牌课,未偿不是一种很好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