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建筑是文化,是艺术。艺术是相通的。本文从绘画艺术的角度出发,分析中国画所反映的艺术精神,通过对传统建筑中群体院落———单体建筑———建筑中的绘画艺术点染的具体分析,指出中国传统建筑蕴含着一种如画和谐之美。为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探求一种新的建筑民族风格表达手法。  相似文献   

2.
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钱学森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纯熟地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高瞻远瞩地、独具匠心地提出了一系列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有深远影响的战略思想: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城市学;提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模式———山水城市的战略构想;提出“建筑哲学是建筑科学技术大部门的领头学科”;提出要区分宏观建筑和微观建筑的思想;提出建筑科学技术作为独立的一个科学技术大部门并且构筑了体系结构.这些战略思想为建筑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推进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听梁是人类审美创造的结晶。可惜目前国内外的桥梁美学论著,对其审美内涵的分析尚停留在一般建筑美的层次上,未能抓住桥梁美特有的、本质的审美意蕴。本文认为:桥梁美最主要的内涵在于它以空中坦途的功能,对人产生通达之美;作为人类科学、技术和艺术三种审美创造的产物,以其生动的形象产生成就之美;以其凌驾于江河之上的环境特点给人以凌空之美。三美相得益彰,奠定了桥梁在建筑艺术中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运用自然美、柔曲美、均衡美、象征美、阴阳美和和谐与秩序等美学特性分析建筑天际线的美感,寻求建筑天际线美学营造的新路,从而为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空间与建筑关联、社会价值秩序提供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感性教学论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感性教学"是运用美、美感和艺术的方式展开的教学活动方式。"感性教学论"则是关于美与教学、美感与教学或运用美、美感及艺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的一种实践与思考的理论。感性教学论中的主要理论问题是:感性教学的本质;教学中理性与感性的关系;关于"感性教学法"等。  相似文献   

6.
安化廊桥的美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安化县特有的风雨廊桥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审美本质出发,分析廊桥在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时间与空间、物理空间与视觉空间上的统一,以及安化廊桥形式美、功能美和环境协调美三个方面的“技术美“特征。廊桥是安化县最为著名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之一,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一、绪论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作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诸多表象作材料,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即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完成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过程。美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审美则是艺术的核心本质。莱辛曾说: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凡是为造型艺术所能追求的其他东西,如果和美不相容,就必须让路给美;如果和美相容,也至少必须服从美。油画创作是一种美的艺术,不管作者诉诸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情感,总是以美的方式呈现在观者面前。“艺术”所涉及的概念广,包括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本文所探讨的内容仅限于绘画艺术中的油画创作问题。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提出的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在内的新诗“三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新诗美学理论创见。本文从新诗绘画美的美学内涵与“诗中有画”诗学传统的辩证联系,新诗绘画美的两个主要美学要素———廓线与色彩的艺术体现等几个方面,论析了闻一多在新诗绘画美的理论倡导和艺术实践中的探索与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现象背后看不见的手。对当代中西建筑碰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从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的角度与深度进行解读十分必要。通过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指出:中国传统建筑的本质是“器”,“器”的定位是“室”用,是实用;西方Architecture的定位是“器艺”,是实用与艺术的并重。对中国当代建筑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美”与“非美”观念、回归传统的倾向、经济因素与建筑精神、原创与中国建筑大师的培养进行了文化解读,并对日本建筑的现代化历程进行了剖析。指出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必须依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努力,做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与现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在美学史上,无论是研究美本身还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美的涵义都是一个绕不开的结。本文运用分析美学追求概念涵义清晰性的精神,运用审美生态学的理论,对"美的本质"这一美学史上千古难题做出再思考,认为美是人心中高悬的一杆标尺,是最高的理想,用以衡量万事万物的好与坏,不一样的标尺就有不一样的美本质观。在人类的审美历史上,经历了从客体化的天态审美场到主体化的人态审美场再到天人整生的生态审美场的范式转换,关于美的标尺的观念或美本质的观念也就出现了形式美观、真美观、善美观与生态整体价值美观,而生态整体价值美观则能将一切关于美本质的纷争包容其中。  相似文献   

11.
终身教育的理念是 2 0世纪 70年代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提出的。在构建终身教育理念的过程中 ,如何既倡导科学精神 (求真 ) ,又传承中华文化传统 (求善 ) ,追求完美的世界和完美的人格 (求美 ) ,达到真、善、美的统一 ,这正是终身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向真善美境界阶段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真,本质上表现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给人民带来的政治权利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善,本质上表现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无可替代巨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美,本质上表现为社会生活所有领域的和谐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真,确定事物的本质;善,规定事物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方向;美,表达事物存在的方式与状态。人的真、善、美统一于人的生命活动之中,是一个历史的过程。真善美教育的含义是:做事求真,做人求善,人生求美,其最终目的是帮助人进入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阐述了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关系,论述了和谐社会“求真、求善、求美”的科学发展观。认为真善美辩证统一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理念体系和思想认识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决策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认识活动。它以科学认识为基础 ,以价值评价为导向 ,以理想追求为目标。它不仅要求真 ,而且要求善 ,同时还要求美 ,要求实现真善美的有机统一。科学决策以求真为基础 ,实现决策科学化是求真的途径 ;以求善为目的 ,实现决策民主化是求善的保证 ;以求美为理想 ,实现决策艺术化是决策活动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6.
凌力在历史小说的创作过程中,从对英雄的理想、悲剧英雄的意志行为及女性的爱情态度描写中再现了真、善、美的和谐统一的理想人性;在对"反面人物"等的塑造中则体现了真、善、美难以统一的现实人性.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道德,因为它归根到底代表的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和人民的幸福."三个代代"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道德,还在于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真、善、美人类理想境界全部价值目标的追求.它不仅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师的根本要求和当今世界时代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科学之真,而且蕴涵着社会和谐文明之美,体现着无产阶级的最大功利之善.  相似文献   

18.
华中师范大学的语文教育学专家杨道麟博士的《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以推动语文学科有效地在语文(语言、文章、文学)中达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的理想目标与进入"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为宗旨。它既是认知学的"真"和伦理学的"善"及美育学的"美"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又是三者在语文教育中的升华和熔铸。作者在《语文教育美学研究》中所着力阐发的"真善美融合"的主张虽然有些理想色彩,却为语文教育展示了一幅和谐发展的辉煌前景,因而值得语文教育学界的同仁加以珍视。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严复提出的翻译语言"信、达、雅"的原则,也堪为写作文章运用语言美学准则的经典概括,并正与当今我们追求的真、善、美的基本精神暗合.它们三者各有丰富的内涵,其间又存在着一种渐次升高的层级系统性.文章语言应当以真(信)为基础,包括语言表述要和运思成果高度相符,运思成果要和客观实际事理高度相符的相关层面;应当以善(达)为核心,包括通畅和新异、繁复和简洁、鲜明和婉转的辩证要求;应当以美(雅)为上品,包括感性美和理性美、华丽美和朴素美、阴柔美和阳刚美的不同范畴.只有这样,文章语言才有根基,有功用,有品位.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个重要基地,它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真、善、美是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三者的统一是一切科学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特殊社会科学的追求.其中,真是善和美的根本前提,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力所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实现真、善、美的统一,必须首先坚持真,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