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第三方评论平台对评论信息操控的角度,将评论分为平台认证型评论和一般评论。以平台认证型评论为研究对象,采用两阶段情境试验法,基于归因理论,探讨了"负面偏见"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及评论者等级和"负面偏见"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平台认证型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影响差异与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平台认证型评论,负面评论感知有用性高于正面评论,即"负面偏见"效应依然显著;②评论者等级会调节"负面偏见"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平台认证型正面评论的评论者等级越高,评论感知有用性越高;但这种影响差异对负面评论不显著;③在"负面偏见"和评论者等级的交互作用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中,评论归因发挥中介效应,评论者等级高(vs.评论者等级低)能够显著激发消费者对正面评论的产品归因倾向,从而增强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但对于负面评论,评论者等级高和低对评论归因倾向带来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导致无论评论者等级高和低,平台认证型负面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不显著。本研究不仅完善了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对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而且拓展和丰富了归因理论的应用和解释范围,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为企业管理和利用在线评论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索了积极表情符号对在线产品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1)积极表情符号会提高评论的感知有用性;(2)感知温暖中介了积极表情符号对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3)消费者的认知风格、产品类型与评论信息类型均调节了中介路径“表情符号→感知温暖→感知有用性”。在第三点中,研究发现对于视觉型认知风格的消费者中介路径显著,但对于言语型认知风格的消费者不显著;对于实用型产品中介路径显著,但对于享乐型产品不显著;对于客观事实型评论,中介路径在实用型产品的情境中显著,却在享乐型产品的情境中不显著,但对于主观评价型评论中介路径均不显著。这些研究结论对进一步厘清以往表情符号对消费者影响的矛盾结论,丰富表情符号营销、口碑等领域的研究,完善刻板印象内容模型与信息源可信度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企业与网络平台正确设计与引导消费者在口碑信息中使用表情符号以及企业从口碑信息中获取消费者对产品态度的准确信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齐托托  周洵  王天梅 《管理评论》2021,33(11):209-222
与搜索品和体验品相比,知识付费产品具有信任品特性,意味着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感知风险意识.因此,研究在线评论特征对于知识付费产品销量的影响机制尤为重要.本文基于信号理论构建了在线评论特征影响知识付费产品销量的理论模型,并探讨了产品类型的调节作用.本文采用4625条知乎Live数据验证模型与假设.结果 表明,评论数量、评论好评率以及评论可读性正向影响知识付费产品销量,评论长度负向影响知识付费产品销量,评论主观性对知识付费产品销量影响不显著.同时,与实用型产品相比,享乐型产品的评论数量、评论好评率和评论可读性对知识付费产品销量的正向影响更加明显,享乐型产品的评论长度对知识付费产品销量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与享乐型产品相比,实用型产品的评论主观性对知识付费产品销量的负向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网络口碑中追加评论的有用性感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长征  何钐  王魁 《管理科学》2015,28(3):102-114
已有关于在线评论的研究大都默认所有评论均来自不同的评论者,而没有考虑到同一评论者在初次评论之后追加评论的现象.本研究将在线评论区分为含追加的评论和一次性评论,并基于归因理论的视角,探讨这两种评论(含追加的评论Vs.一次性评论)及在含追加的评论中的矛盾评论与一致评论在影响阅读者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上的差异.两个实验均以武汉大学的学生为样本,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相比于一次性评论,含追加的评论具有更高的有用性感知;②在含追加的评论中,前后矛盾的评论要比前后一致的评论能使阅读者产生更高的有用性感知;③阅读者对评论的归因在上述影响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含追加的评论(vs.一次性评论)及在含追加的评论中的矛盾评论(vs.一致评论)通过影响阅读者更多地将评论归因于客观的产品因素(vs.评论者的主观因素),进而增加对评论的有用性感知;④在含追加评论的情形下,矛盾评论(vs.一致评论)对有用性感知的影响还会受时间距离(发布两次评论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调节作用,但只有当时间距离较远时,追加评论与初始评论之间的矛盾才能产生更强的评论有用性感知.  相似文献   

5.
在线评论是近几年学者们非常关注的问题,已有研究多是针对消费者在收到产品之后第一次进行的评论,随着网络购物机制的完善,各大网上购物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追加评论的机会,即在使用产品一段时间后再次进行评论。 将在线评论分为在线初次评论和在线追加评论,基于不同产品类型(搜索型产品和体验型产品)和产品价格,探讨评论数量、评论长度、评论时间间隔和评论情感强度之间的差异。从在线零售网站天猫商城上获取真实的在线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等方法,利用SPSS 20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评论数量受到评论类型和产品价格的影响,评论类型对评论数量的影响最大,初次评论数量明显多于追加评论数量,产品价格对评论数量有负向影响,而产品类型对评论数量无显著影响;②体验型产品的评论长度和评论时间间隔均大于搜索型产品,产品价格正向影响评论长度和评论时间间隔;③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差异受情感倾向的影响,如果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倾向均为负向,则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大于初次评论的情感强度;如果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的情感倾向均为正向,则追加评论的情感强度小于初次评论的情感强度。 研究结果表明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在一些基本特征方面存在差异,一方面是对已有在线追加评论研究的补充,为后续比较研究初次评论和追加评论对消费者影响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可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价格的产品采取不同措施,使评论长度、时间间隔和情感强度保持在优良水平,充分利用在线评论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个人满足、感知价值和推荐奖励计划为理论基础,采用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检验方法,系统研究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推荐奖励计划在这一机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个人满足正向影响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个人满足通过提升消费者感知价值,正向影响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感知价值在个人满足与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中起中介作用;推荐奖励计划在感知价值与消费者网购评论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网络商家和第三方平台应当不断丰富评论形式,持续改进产品质量及服务,并通过创新推荐奖励机制来吸引消费者主动发表网购评论。  相似文献   

7.
李琪  任小静 《管理科学》2017,30(4):139-150
 随着在线评论机制的完善,各大网络购物平台设置了追加评论的功能,消费者可在初次评论后一定时间段内针对同一产品再次评论。目前追加评论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已有关于含追加的在线评论研究中,大多是针对含追加评论与未追加评论之间、含追加评论中一致性追加评论与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的感知有用性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较少研究分析矛盾性追加评论之间,即初次评论与追加评论情感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含追加评论的感知有用性差异。        将矛盾性追加评论分为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和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两种情况,基于归因理论和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的视角,探讨矛盾性追加评论对感知有用性差异的影响效应以及不同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的调节作用。实验均以大学生为样本,从天猫商城真实的评论环境中获取的在线追加评论作为实验数据,采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种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矛盾性追加评论中,初次评论为正、追加评论为负的含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显著高于初次评论为负、追加评论为正的在线评论;②产品卷入度对矛盾性追加评论感知有用性差异具有调节作用,对于高卷入度产品而言,正-负追加组和负-正追加组感知有用性差异显著;对于低卷入度产品而言,这种差异不显著。        从理论上讲,研究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含追加在线评论的研究框架,并引入了产品卷入度这一调节变量,解释了人们对矛盾性信息感知的差异。研究结论还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由于消费者更加关注正-负追加组的在线评论,企业应采取措施降低负面追加评论对产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揭示电商网站默认评论对后续消费者评论数量与评论长度的影响,提供电商平台评论系统管理思路。本研究通过爬取阿里巴巴消费者评论形成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对默认评论如何影响消费者评论数量和评论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默认评论数量的增加,消费者评论数量减少,评论长度减短。此外,使用实验法对默认评论影响消费者评价意愿的心理机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发现,默认评论数量的增加会降低消费者评论意愿,原因在于默认评论增强了消费者从众心理,导致消费者不提供用户评论。  相似文献   

9.
在线评论是消费者在线购买产品或服务的重要信息来源。近年来,许多商家鼓励消费者在发表文字评论的同时上传买家秀图片,表明多数商家认为含有图片的评论更有助于消费者完成购买任务。已有在线评论有用性的相关研究广泛探讨了纯文字评论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缺少消费者对纯文字评论与含有图片评论认知差异的研究。 在此背景下,基于模式一致性理论提出不同商品类型情景下消费者对纯文字和含有图片两类评论认知行为的研究假设,从认知心理学视角系统地研究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行为的影响机理;通过眼动实验收集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研究假设;同时检验性别在商品类型与评论认知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从理论上证明商品类型对消费者评论认知的影响,为验证商品类型、评论形式和性别因素间的内在机制提供实证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商品类型显著影响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眼动实验证实消费者在购买搜索型商品时更依赖纯文字评论做出决策。对于体验型商品,女生组眼动数据支持所有研究假设,当女性消费者购买体验型商品时,对网页中含有图片评论的关注度更高;当她们购买搜索型商品时,对网页中纯文字评论的关注度更高。性别在商品类型影响评论认知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并给出多因素间更为复杂的交互关系。 研究结论表明消费者对两种评论形式存在认知差异,揭示了消费者在线评论认知行为规律,对于商家及社交商务平台展开有针对性的促销策略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眼动实验方法的应用为消费者行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网络口碑决定产品命运吗——对线上图书评论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口碑通过什么机制来影响体验型产品的销售?它主要通过知晓效应还是说服效应来影响消费者的决策?网络口碑的内生性在其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本文运用真实的线上消费者评论数据来研究网络口碑对图书销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内生性对于分析结果有显著影响。在考虑内生性后,网络口碑中评论分数对销量的影响消失了,而其影响主要来自于评论数量。这说明网络口碑主要通过让更多消费者知晓产品来促进销量,而说服消费者购买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苗蕊  徐健 《中国管理科学》2018,26(5):178-186
哪些因素会影响在线评论的有用性一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都十分关心的问题,但现有研究对在线评论的星级评分是如何影响评论有用性这一问题仍未形成统一的结论。基于此,本文以归因理论为分析框架,构建了在线评论的星级评分与产品的平均星级间的不一致性对评论有用性的影响的研究模型,并重点探讨产品的评论总量以及评论的星级评分和平均星级间差异的方向对这一影响的调节作用。本文以携程网上832233条酒店评论为样本,采用零膨胀负二项回归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评分不一致性对评论的有用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某种产品的评论总量以及星级评分和平均星级间差异的方向对评分不一致性和评论有用性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当产品的评论总量越高或评论的星级评分与产品的平均星级间的差异为正向差异时,评分不一致性对评论有用性的负向影响越强。本文的研究成果既为理解在线评论有用性提供了理论贡献,也有助于电子商务或第三方评论网站管理和应用在线评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影评数据的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面对互联网上海量的在线客户评论,如何能快速有效地进行识别和选择从而发现和利用其中有用的评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体验型商品电影的在线评论为研究对象,结合文本挖掘技术和实证研究方法,从文本特征出发探索影响在线评论有用性的因素,建立在线评论有用性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评论有用性进行分类预测.与现有相关研究相比,提出的模型总体拟合效果显著提高,并发现在线影评中积极的情感倾向、较高的正负情感混杂度、较高的主客观表达混杂度以及较长的平均各句长度,对评论的有用性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在线影评的有用性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产品线长度对消费者在线评论的影响及其机制和边界条件。基于可获得性-诊断性理论及错配成本效应,利用2012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市场销售的50款汽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随着产品线长度增加,在线评论的效价降低,同时在线评论的差异增大。广告投入强度调节了产品线长度对在线评论的影响,具体而言,企业广告投入强度越高,产品线长度对于在线评论效价的负向影响(的绝对值)越小,对在线评论差异的正向影响也会减小。上述研究结论在考虑产品线长度的内生性,更换产品线长度的测量方法,考虑广告的滞后效应和扩大车型样本及多样化广告类型的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错配成本在产品线长度与在线评论效价和在线评论差异之间发挥了中介效应。文章拓展了产品线长度与在线评论的相关研究,为企业决策者合理设计产品线和管理在线评论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论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高效增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冯娇  姚忠 《中国管理科学》2016,24(9):106-114
消费者在线商品评论对电商企业提高销售业绩,消费者制定购买决策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运用贝叶斯和高斯更新公式构建社会学习模型,分析消费者通过社会学习评论数量和等级对其购买决策的差异性影响,并深入探析评论数量和等级的内在关系,运用数值试验和电子商务网站获取的真实数据,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评论等级与评论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评论等级随销售量和评论数量增加而下降; 但当评论数量达到某值后,评论等级受评论数量影响不大,评论等级对销售量有积极作用,评论数量对高质量产品销售量有积极作用,对低质量产品销售量没有积极影响。本文结果说明评论数量和等级在不同销售期对不同产品的购买决策有差异性影响,从而有利于电商企业在不同销售期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5.
谢礼珊  龚金红  梁艳 《管理学报》2011,8(5):720-726
对2家高星级酒店的一线服务人员进行了调研,探讨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其情感性劳动行为的影响。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其表面表演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深层表演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负面情感会对顾客不公平与员工深层表演行为的关系有部分中介作用,而员工的换位思考能力则会调节员工感知的顾客不公平对负面情感的影响强度;员工的换位思考能力越强,顾客不公平行为对员工负面情感的影响力度越小。  相似文献   

16.
沓钰淇  傅虹桥 《管理评论》2021,33(11):185-19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网络口碑在电影、图书和餐饮等传统消费领域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是,目前学术界对网络口碑如何影响患者就医选择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本文利用第三方平台"好大夫在线"的互联网医疗服务数据,实证研究了网络口碑对患者就医选择的影响,并尝试探究产品卷入度在网络口碑与就医选择之间的调节作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线评论数量对医生电话咨询服务量和预约挂号量有显著正向影响,负面评论比例对医生电话咨询服务量和预约挂号量有显著负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大于正面评论比例.同时,网络口碑对预约挂号服务量的影响大于对电话咨询服务量的影响,为产品卷入度的正向调节作用提供间接证据.与已有文献的结果对比发现,网络口碑在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互联网医疗领域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程度更高.以上结果对完善医疗质量信息披露、优化互联网医疗平台设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黄海洋  何佳讯 《管理学报》2021,(10):1543-1552
将感知品牌本土性作为衡量全球品牌有效融入中国元素的前提因素,并基于中国文化背景引入消费者的面子意识,以及基于品牌对消费者的意义引入国家传统意义,剖析它们如何影响品牌态度。通过实证研究表明:国家传统意义中介感知品牌本土性对品牌态度的正向影响效应;相较于质量和声望两大机制,国家传统意义发挥更强的中介效应;面子意识的不同维度对中介效应存在差异化调节作用,想要面子正向调节国家传统意义的中介效应,而怕丢面子不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了解购物车放弃等"非购买"行为能丰富消费者决策行为理论,帮助电商制定个性化营销策略。消费者介入理论认为,产品介入取决于所耗的信息成本,目前研究对介入度过于定性与模糊。本文基于单品层级细分三种产品介入度:时间介入度,注意力介入度,关注介入度;考虑产品介入的时序依赖效应,在线评论对于购物车放弃的影响。本文以离散选择模型对购物车决策进行建模,结合京东商城点击流数据分析表明(1)时间介入度正向显著地影响购物车放弃和购买行为,但对后者效应更强。(2)对产品的注意力介入度越高,在购物车中放弃的可能性越低;但也会降低购买意愿。(3)产品的关注介入度与消费者放弃购物车行为的存在负向关系。此外,本文结合差评率的交叉弹性仿真,发现(4)高关注介入度的产品更易受差评率影响而放弃购物车;时间介入度和差评率两者正向平稳地影响放弃购物车可能性。本研究为个性化推荐系统和社交电商的在线评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运用准实验室法探究过失型、蓄意型副品牌伤害危机对品牌组合购买意愿的影响:蓄意型产品伤害危机引发的消费者负面情感强度和品牌组合购买意愿变动程度显著高于过失型;在产品伤害危机对品牌组合购买意愿影响过程中,消费者负面情感强度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升应聘者的公平感、降低拒聘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是招聘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甄选过程采取纵向研究设计,以416名应届毕业生求职者为样本,分别在应聘前、应聘后结果知晓前和结果知晓后3个时点收集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考察落选者报复意愿的预测变量、甄选程序公平感的来源及其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吸引力和雇佣期望对应聘者的甄选程序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消极情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工作吸引力、甄选程序公平对落选者的报复意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雇佣期望和消极情感对报复意愿有正向预测作用;甄选程序公平的中介效应不显著;良好的工作设计和合理公平的招聘过程有助于降低招聘的负面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