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一阶谓     
符号指谓可分为三个阶次。以个别词为主词、以表实在意义的普遍词为谓词的符号指谓为一阶指谓。一阶指谓的真假,取决于个别词所指代的对象是否在自然直观中存在,以及实在词所提供的意义在对象身上有无直观对应物。把一个实在词归给一个个别词,这就是一阶谓。一阶谓可分为对亲指的述谓和对非亲指的述谓。亲指的对象完全在直观中,其异质性自动呈现,迫使述谓加以接受,这叫直观决定述谓。可是,在对非亲指的述谓中,由于对象不在直观中或不完全在直观中,述谓所受到的直观约束是间接的和柔性的,从而易于根据有限直观素材进行主动的同质化建构,并导致异质性的减少或去除。同质化发展到极致就是概念化,其原则为述谓决定直观——概念具有颠覆直观的力量。概念化是一阶谓的痼疾。  相似文献   

2.
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因为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而建构起他的"道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由此决定了他的心性气质"各有利钝"的人学本体论和"明心穷理"的功夫论,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求其放心"与"集义工夫"相结合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3.
黄宗羲是上宗王阳明 ,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 ,着重对本体系统的本体功夫论加以综合 ,而且在此基础上 ,去融合本体功夫论的观点 ,从而提出自己的本体功夫论的  相似文献   

4.
屠承先 《文史哲》2001,(5):69-74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倡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 ,决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恶自偏失”的人学本体论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以“简易功夫”发明本心的本体功夫论  相似文献   

5.
傅锡洪 《学术研究》2022,(1):41-47+177
朱子和阳明的工夫论分别是理学和心学工夫论的代表。随着近年来学界对朱王工夫论研究的深入推进,从整体结构入手对朱王工夫论进行全面比较,就不仅成为可能,而且变得必要。朱子不凭借本心,而诉诸知觉以穷理,又以居敬为穷理的保证,由格物致知而层层推及诚正修齐治平,其倡导的工夫是二元八目非本体工夫。阳明则围绕本心开展为善去恶工夫,并由有所着意进至无所着意,其倡导的工夫是一元两层本体工夫。因理学和心学无法为自身工夫路径提供唯一性的辩护,故双方难以避免地发生争论;因双方在主要凭借因素上存在分歧,故难以相互化约;因双方均能解决为善去恶问题,故难以分出胜负。  相似文献   

6.
论一阶指     
一阶符号指谓中一阶指可分为亲指和非亲指两大类.亲指是指在自然直观的当下个别词对直观视域内的对象的指代.这种指最不容易出问题.非亲指是指个别词对不在当下直观视域内的对象的指代,包括忆指、闻指、虚指、超指和期指.忆指是指个别词对记忆中的对象的指代,闻指是指个别词对传闻对象的指代,虚指是指个别词对虚拟对象的指代,超指是指个别词对那种部分可直观但整体不可直观的对象的指代,期指是指个别词对预期中的对象的指代.由于没有直观可以对照,因而非亲指容易出问题,且问题常常无法得到最终解决.其中,超指是最成问题的指代,超指和期指的混合使用是一阶指中问题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语言接触是语言变化的重要原因.通过对陕南方言本地话和下湖话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方言在密切接触之后会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发生语言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一定的层阶性.在语言三要素中,词汇最容易发生变化,其次是语音,语法是最稳定的,也是最难改变的.而且,语言各要素的内部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语言变化的阶差.  相似文献   

8.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本文从致良知与四句教宗旨中的本体功夫论入手来探讨王阳明是如何通过援佛入儒来建构其本体功夫学说的。  相似文献   

9.
儒学道统的叙述是一种当下性话语,这种叙述语言有可能遮蔽道统学承的真实关系,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对理学道统的表述即是如此。从功夫论出发,以天人关系层面的超越向度和心物关系层面的功夫方向维度两个视角进行关照,则孔子之学传颜、孟、荀,而宋明理学的道统学承也呈现出别样的面貌和分疏,朱、陆、王分别传承了孔荀之道、孔孟之道和孔颜之道。这种学承分疏也为儒学史中关于朱陆王三家的诸多争辩提供了解答。  相似文献   

10.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本文从致良知与四句教宗旨中的本体功夫论入手来探讨王阳明是如何通过援佛入儒来建构其本体功夫学说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平等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出现过两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高潮:春秋战国时期平等思想的发展和明至清初时期平等思想的复兴.在这两次发展高潮中,涌现出了一些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提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平等思想.这两次平等思想发展高潮存在着共性特征、个性特征以及内在的联系和历史继承性.  相似文献   

12.
从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化遗产入手 ,用崭新的视角讨论人际交流规则中的礼貌原则——面子及面子功夫 ,进一步阐明由其引起的冲突的解决模式 ,从而建立一个理论框架 ,使中西方的跨文化交际得以有效的进行。这一问题的研究对于提高人们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惹爸妈生气了,怎样的保命技巧最实用?别惊慌,看我的“马屁功夫”是如何力换狂澜的。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丁零零——”随着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早已完成作业任务的我,提起书包就冲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14.
论二次叙述     
二次叙述主要分为还原式二次叙述,妥协式二次叙述,创造式二次叙述等。任何文本必须经过二次叙述化,才能成为叙述文本,没有接收者的二次叙述化,文本就没有完成叙述的过程。没有了二次叙述,各种文本的文化变异就不可能出现,人类文化就不可能以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样式出现。二次叙述对文化的塑形作用,文化的人二次叙述能力的演变,都应当是叙述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功夫论是中国哲学的显著特色,而时间又是功夫的基础性含义,因此从时间视角诠释功夫能拓展功夫论的研究视野。中国古代的时间观不是线性的纯粹数值序列,而是螺旋演进的、随境域因缘而生成着的、注重时机时势的时间观。这一时间观是以时空一体的原初时间体验即原发时间为前提的。以《庄子》为例,其功夫论即是顺应时机时势、超越日常时间观、进入原发时间,从而通达自由无碍之境的过程。庄子中的体道功夫境界是真人之游,而实现游的功法则是忘。无论是静修体道中的忘还是技艺实践过程中的忘,都意在脱开现成化和凝固化的存在形态,超越世俗常人的时间观念,从而进入原初发生着的时间境域。  相似文献   

16.
近300年来,分数阶微积分这一重要数学分支渐成体系,它被应用于许多学科的工程计算中,特别是在化学,电磁学,控制学,材料学和力学中.分数阶微积分的定义有各种不同形式,文章给出了一种重要的分数阶微分定义——Caputo分数阶微分,且针对这种分数阶微分的定义研究了它的一些性质.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次进京(一次是“文革”前1965年至1966年初的大庆石油会战展览,一次是1977年初的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翔实地回顾了两次布展的过程。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全国工业学大庆展览,重点展示了大庆广大干部、工人、技术人员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在“两论”起家、艰苦创业中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拿下了头号大油田,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精神财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相似文献   

18.
中俄勘分西北边界与科布多西路八卡伦的两次内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二十年 ( 1755)左右 ,清政府在科布多地区设立卡伦二十三座。道光十九年 ( 1839) ,增设哈喇塔尔巴哈台卡伦。二十四卡伦分为西路八卡伦、北路十六卡伦。由于同治三年 ( 186 4)中俄勘分西北边界 ,同治七年 ( 186 8)西路八卡伦全部内迁并撤销。光绪七年 ( 1881)秋 ,始得在新界内复设。光绪九年 ( 1883)中俄勘界以后 ,其中六座卡伦再次内迁。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 ( 190 7年 2月 ) ,西路八卡伦转隶阿尔泰办事大臣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决定了人类历史中的社会演化方式,因而是理解历史变迁的关键.新中国60年来,经济发生了两次重大而意义深远的转型,两次转型方向相反、背景不同、方式迥异、绩效差异很大,但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和运行轨迹.两次转型给我们的启示是,转型国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需要尊重经济演进规律、合理确定政治权利和市场机制的边界,这是实现经济转型目标并取得良好转型绩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朱敏  付敏 《江淮论坛》2022,(3):119-124
引入复多一阶逻辑是为了形式化一阶公理集合论,为断定集合概念具有唯一普遍的外延提供支持。然而,其自身的纯逻辑性仍是备受争议的议题,争议主要集中在复多一阶逻辑的语义解释是否的确具有“本体论无辜”这个结果。复多一阶逻辑的支持者试图论证该逻辑并不承诺超出经典一阶量化论域之外的对象,由此证立复多一阶逻辑的“本体论无辜”。然而,这一论证在两个方面需要辨析与澄清。一方面,如果采取不可归约论证、模态论证或集合论公理的证立原则为复多一阶逻辑的“本体论无辜”辩护,会面临难以克服的困难;另一方面,通过诉诸复多概念在日常用法中的不可或缺性及其汇集式用法的不可还原性,一种更可行的证立成为可能。因此,应当为探求“本体论无辜”的实质辩护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