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语法分析的句法、语用平面考察了"是……的"格式中"的"的隐现情况,初步给出了影响"的"隐现的句法、语用条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是其内外部影响因子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从物理学"力"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影响因子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间的相互作用,以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力"机制的运行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及其内外部正负影响因子共处于一个封闭循环的生态链上,三者总体上处于稳定态势,但各自的力量并不均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核心,内外部正负影响因子是其影响力,内外部影响因子作用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大致从总体趋向上形成正方向的"合力",驱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进.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在"五四"时期创立了独特的"大我"观,这一观念是他融会东西方文化因素及自己崇尚个性的思想形成的.它是郭沫若"五四"时期"人"的观念的核心,不仅在"五四"文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人"的观念的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殽之战>是<大学语文>中的重要篇目.本文试就其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数句的解释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专家同好商讨.  相似文献   

5.
"身体"与"反动"--"另类"文本思考(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文坛一批漂亮女人用写"身体"来演绎写作.社会为此"另类"之举"瞠目"后即而喧嚣,学界则在喧嚣中保持着冷静和低调.在西方当红的激进理论和让人耳目一新的创作上有过一个女性主义的名词--"躯体写作",中国"另类"的此"身体"是否就是彼"躯体"呢?不少人一时有些混淆."身体"的"反动"不能等同于"躯体写作",因为它用纵欲的快感享受代替了女性在社会历史政治中的惨痛和沉重.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家在抗战中的生命选择,是文人在中国抗战中的群体现象,老舍是其中的一个特殊存在;而抗战中的"老舍文学",无疑为中国抗战文学史平添了亮色.重要的是,透过老舍在抗战中的写作、言论与行为,可以对老舍作为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进行审视与剖析.这对于重新发现和认识老舍,十分有益.因为从抗战直至自杀,在老舍身上,都有一种"抗到底"的精神意志.  相似文献   

7.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的"宗教"情感和传统的宗教情感有本质区别,是费尔巴哈作为一个无神论唯物主义者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热爱生活的崇高精神境界.他试图建立"新宗教"取代旧宗教,实质上是要建立新的哲学取代旧的哲学,也意味着用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他反对宗教,但不否定宗教的精华,实质是反对过时的旧的思想、理论.他提出的用爱的情感取代宗教的思想,对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把"字句中"把"后NP的有定性问题在学界争论已久且尚无定论.文章着眼于句子的交际功能,将"把"字句分为陈述性"把"字句和祈使性"把"字句两类.考察发现,二者在"把"后NP的有定性上存在明显差异:陈述性"把"字句强调已然的处置结果,重在叙事,与有定NP和无定NP均可兼容,而祈使性"把"字句强调未然的处置目的,重在施...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先锋意识"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一个对应物,对应着传统意识形态及其所养育和庇护的诗歌观念,那么今天,这种意识不再意味着"反叛",而是意味着"权威",意味着一种富有生机的东西已经沦落为新的文学意识形态.假若把"先锋诗歌"或诗歌先锋性问题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置放于现代性理论框架和当代中国特殊的现代性经验中加以观察,就会发现1980年代与1990年代及其后的先锋诗歌在语言策略和对抗客体上的差异性,恰恰表现在是否对诗歌本身所应具有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态度具有敏感.如今,"先锋"对诗歌写作的要求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不是要求助长那种"一体化的大众"的权威力量的生成,而是提升出来另一种"现实",以此打破大众经验中那种现实幻觉.在世纪之交,网络的普及激活了先锋诗歌,种种迹象似乎暗示先锋诗歌即将迎来"盛世",但先锋诗人们对此疑虑重重,他们面临着先锋诗歌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即如何避免使诗歌"外交"变成诗歌"社交",使诗歌"内政"变成诗歌"内战",从而互相越界.而目下这种远交近攻的诗歌格局,势必使先锋诗歌的"外交"与"内政"变得"内焦外困".而一直以来,"先锋"似乎总是与"病态"相关联,而"光明的诗篇"也似乎走向了"先锋"的对立面.其实,时代真正的光明诗篇,并不必须把一切简单化,这光明里必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而先锋不应该是对光的告别,而应该是对光的拥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  相似文献   

10.
纳博科夫"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分为:感官的"狂喜"和理智的"狂喜".感官的"狂喜"是作者和读者都容易感受到的,是那种用"脊椎骨"所感受到的震颤;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狂欢化的场景、小丑式的人物、诙谐灵动的语言等.理智的"狂喜"衍生于纳博科夫对蝴蝶"摹拟之谜"的研究,它是一种需要用大脑来思考、顿悟而产生的"狂喜";它在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戏仿的结构、对细节的编织以及叙事的技巧等.纳博科夫提出的"审美的狂喜"美学思想,不仅赋予小说文本超凡脱俗的艺术性,而且还使得小说创作成为一场充满"审美的狂喜"的文本游戏.  相似文献   

11.
兰色姆提出的"构架-肌质"理论引起了文论界的普遍注意.在此之前的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理论,与"构架-肌质"理论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这些主要针对诗歌建立的理论同样也适用于小说.小说的肌质生成,语言"陌生化"是方法之一,但更多地还要依靠渗透着特异性体验的个性化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中有四大主导性范式--"意义"说、"需要"说、"关系,,说、"人性,,说.这四大范式揭示了中国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因此,剖析当代价值论研究的内在脉络,是推进当代价值论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先锋意识"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有一个对应物,对应着传统意识形态及其所养育和庇护的诗歌观念,那么今天,这种意识不再意味着"反叛",而是意味着"权威",意味着一种富有生机的东西已经沦落为新的文学意识形态.假若把"先锋诗歌"或诗歌先锋性问题作为一种现代现象,置放于现代性理论框架和当代中国特殊的现代性经验中加以观察,就会发现1980年代与1990年代及其后的先锋诗歌在语言策略和对抗客体上的差异性,恰恰表现在是否对诗歌本身所应具有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态度具有敏感.如今,"先锋"对诗歌写作的要求不是更容易了,而是更难了;不是要求助长那种"一体化的大众"的权威力量的生成,而是提升出来另一种"现实",以此打破大众经验中那种现实幻觉.在世纪之交,网络的普及激活了先锋诗歌,种种迹象似乎暗示先锋诗歌即将迎来"盛世",但先锋诗人们对此疑虑重重,他们面临着先锋诗歌的"内政"和"外交"问题,即如何避免使诗歌"外交"变成诗歌"社交",使诗歌"内政"变成诗歌"内战",从而互相越界.而目下这种远交近攻的诗歌格局,势必使先锋诗歌的"外交"与"内政"变得"内焦外困".而一直以来,"先锋"似乎总是与"病态"相关联,而"光明的诗篇"也似乎走向了"先锋"的对立面.其实,时代真正的光明诗篇,并不必须把一切简单化,这光明里必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而先锋不应该是对光的告别,而应该是对光的拥有,对光的阴影的承担.  相似文献   

14.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5.
16.
以人教版、教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作为研究语料,调查了现代汉语高频虚词"的"的使用频率、用法分布及其在教材术语中的使用情况;对"的"在教材中作为定语标记及助词的用法进行了进一步分类统计,并与通用语料中的相关用法情况作对比,发现教材中作定语标记"的"的使用频率、含"的"的限制性定心结构,"是……的"结构的比例均高于通用语料,这些"的"的使用特点均与学科领域知识表述有关.根据结构和语义特征,将术语中"的"的用法区分为三类,并明确了各类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冰心"爱"的哲学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源头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对泰戈尔哲学思想的吸收,家庭环境的熏陶.  相似文献   

18.
1951年12月~1952年10月,在中央和华东局的领导下,江苏地区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这既是一场经济斗争,也是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政治斗争.运动一方面对党政机关的贪污腐败现象有所制止,另一方面又严重扩大化,打击了私营工商业者,影响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实践联系起来,考察学报编辑人如何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领下更好地开展学报这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实践活动,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目的,这是一个不无挑战意义的话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学报编辑出版工作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则给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目标提出了崇高价值要求,"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疑是检验学报编辑出版工作效果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