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高国丽  帅磊 《人才瞭望》2022,(19):39-41
<正>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工作放在“六稳”“六保”之首的重要战略地位。高校毕业生是就业的重点群体之一,受经济调整及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文章通过梳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现状,分析就业影响因素,坚持问题导向,从政府部门、高校、毕业生几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不断开创高校就业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2.
<正>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六稳六保”,其中“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教育部最新官方数据,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909万人,首次突破900万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000万人。不断创新高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叠加经济增速的下行趋势,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在此背景下,摸清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措施就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是人口大省,2022年高校毕业达81.7万,再创历史新高,就业任务艰巨。河南人社系统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落实“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政策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创业带动就业、提升服务效能,推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强化就业优先稳定市场主体河南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大助企稳岗力度,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全力保障就业稳定和经济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4.
<正>为全面开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创业教育,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积极利用模拟就业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2021年12月,云南省“铭鼎杯”毕业生模拟求职大赛在全省决赛区顺利举行,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组织毕业生参与本次比赛,并在比赛中实现历史性跨越,获得了众多大奖。举办模拟求职比赛,能进一步做好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落实“六稳”“六保”的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的振兴、艺术类毕业生数量的增大、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及艺术类毕业生具有“高期望”“慢就业”的就业状态,很多艺术类院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面临更大的压力。基于此,为实现艺术类院校毕业生职业可持续发展、成功就业创业,艺术类院校建立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高校毕业生总量日益扩大和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精准化就业帮扶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有效法宝。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等深刻揭示了精准化就业帮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化精准帮扶观念,转换考核评估机制;选优配强专业人员,精心打造就业品牌;搭建工作交流平台,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凝聚多元帮扶力量,形成五级就业合力五项系列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教育部、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2008年以来,焦作市人事人才部门多措并举.通过举办80多场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专项就业指导,使440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就业岗位;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帮助430多名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找到了就业岗位。春节临近,该市人事局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市各级人事人才部门采取捐助、走访、吸纳就业多种方式.帮助困难毕业生度过“寒冬”。  相似文献   

8.
李超 《人才瞭望》2010,(8):55-55
《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淮滨县政府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就业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完善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机制。该县人事和社保部门组织开展了“一实名六服务”援助活动.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帮扶.并重点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确保了该县42户有就业愿望的“零就业家庭”全部就业。二是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9.
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蕴藏着机遇.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建立精准就业帮扶体系,丰富就业创业指导课,提升学生技能,简化就业手续,提升就业工作信息化水平,切实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充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毕业生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如何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自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我国高校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13,(10):57-58
近日,清丰县人社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调查摸底和就业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已调查全县1983户,共有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75人,其中,有136人接受帮扶。通过自主创业、公益岗位、灵活就业等形式,已帮扶90人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2.
赣仁 《人才瞭望》2009,(11):40-41
日前.江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建立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省厅领导挂点联系制度。在该厅领导开展挂点联系活动的高校中.组织开展一次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内容的“四个一”主题帮扶活动,即:安排厅领导到挂点高校举办一次“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宣讲活动:收集和筛选一批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信息.进校园举办一场招聘活动;  相似文献   

13.
<正>202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带动就业能力减弱。湖南2022届高校毕业生48.3万人,比上年增加6.5万人,增长14.39%,增量、增幅均创新高。面对严峻形势,湖南加强部门联动,拓宽就业渠道,优化就业服务,力助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稳岗拓岗并举畅通就业渠道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湖南通过打出就业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确保主渠道畅通。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黑龙江应届高校毕业生26.8万人,同比增长23%。黑龙江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截至7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为71.25%,高于上年同期1.23个百分点。强化高位推动着力构建系统化工作格局健全“六个体系”强化工作保障。完善工作组织支撑、就业政策协同、公共就业服务、统计分析预测、失业动态监测和劳动关系调处“六大体系”,形成了高位推动、横向互动、纵向联动的稳就业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蔡杨 《人才瞭望》2016,(6):138-139
自1999年起,我国普通高校开始实行扩招。据统计,自2004-2014年,大学毕业生总数增加了2.6倍,仅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727万人,同比增加28万人。但是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与就业政策的陈旧形成了鲜明对比,致使部分医学生就业困难。2009年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新医改”),新医改推动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同时也给医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实践证明,医学生走出城市投身基层就业的意识仍然很薄弱,面对现状应积极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做好新医改形势下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才瞭望》2009,(2):47-47
为帮助困难大中专毕业生尽快就业,焦作市人事局日前在全市开展了救助帮扶困难毕业生活动。 一是抓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和落实。重点是学习、宣传和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制定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7项具体措施.以及省市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确保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7.
在日益深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模式下,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式转变为“自主选择”和“双向就业”。这种就业方式,使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权利和主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从思想意识上,开始强烈的渴望得到就业指导。目前高校工作者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对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寻找更好的方法,以期解决高校毕业生中中普遍存在的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对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提到“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并把“就业比较充分”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人数众多、涉及面广、解决的难度大,所以,我们吁请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学毕业生是“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人才资源和主要承载者,妥善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强国之需,  相似文献   

19.
王丽 《人才瞭望》2014,(5):52-53
"帮助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依然是今后就业工作的重点",河北省人社厅就业促进处处长陈晓坡表示,未就业毕业生,不管是否隐性就业,实名制登记后,均可享受"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截至目前,该省已有4036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登记后,在就业部门的帮助下成功地实现了就业。  相似文献   

20.
脱贫攻坚精神融入高职学生就业教育是“大思政”背景下“思政+就业”工作要求使然,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职业品质,转变大学生的固有就业观念,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资源。脱贫攻坚精神和高职学生就业教育在课程体系、就业活动内容、就业帮扶机制、创新创业平台上具有一定融合性。本文基于此提出融合策略:打造“三段多课”贯穿式课程体系,承载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创建“多元化”就业活动内容,阶段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构建“双向”就业帮扶机制,导向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搭建“学校+乡村”实习基地,定向式融合脱贫攻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