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与社会层面的双重压力及其内在困境,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行政改革。行政改革的实质是"塑造科层制":塑造科层理性,提升科层组织能力,科层组织权力与国家权力的结合,科层组织边界的调整。这种仅限于科层组织的改革努力是国家建设的行政化处理,无法建构起行之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只有将政府组织的制度化、精细化与规范化的变革嵌入合法的制度框架之内,才能真正解开行政改革的困局。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历了削减审批项目、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审批方式、建设审批制度四个阶段。治理行政审批权成为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治理、激发市场创造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的拐点,并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拐点。放权才能精简政府,监管才能廉洁高效。建立"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格局,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治理行政审批权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住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这两条生命线,实现简政放权与监督管理的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3.
依法行政是行政管理理念转变的必然要求,政府由管制型向服务型行政转变需要树立有限行政、有效行政和有责行政的法治理念,表现为良法善治、权利保障、权力制约和民主参与。依法行政背景下,单位内部治理也需要树立有限、有效和有责的法治理念,从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充分发挥治理主体作用,保障单位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良性运行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促使单位内部治理实现善治。  相似文献   

4.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政府职能转变能够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完善政府自身建设、减少市场交易成本、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形成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进而优化政府的治理体系并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运用系统化、定量化工具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的理论框架、实现效果和生成机制,对于降低市场风险、提升变革成功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欧盟通用评估框架(CAF)背景、内涵及中国适用性基础上,提出基于CAF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及其生成机制分析框架,进而编制了具有较高效度、信度水平的测量问卷。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东部地区表现更好,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对制度红利生成的作用机理表明:(1)领导力是持续释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的决定性因素;(2)行政审批流程更多影响着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3)公民参与在释放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制度红利方面作用明显;(4)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相关的保障性资源的绝大部分影响力必须通过行政审批流程等配套措施实现;(5)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改善,能够显著提升政府自身运行的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和公正性。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的方向包括完善面向职能转变的领导力提升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一体化标准化改革、强化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力度、构建流程为中心的职能转变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趋势,要实现从片面重经济建设轻社会管理,向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转变,从重政府作用、轻多方参与向政府主导型的社会共同治理的转变,从重管制控制、轻协商协调向更加重视协商协调的转变,从重事后处置、轻源头治理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的转变,从简单重行政手段、轻法律道德等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智慧中国"背景下基层政府治理存在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参与、从经验决策到科学决策、从顾客导向到服务导向、从分散治理到协同增效、从静态管理到动态治理等转变新特征。探索基层政府治理的新途径,须用智慧治理手段指导传统思维转变,重视技术培训促进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与网络安全规范同行,积极加快基层政府信息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文化扶贫是目的也是手段,本质在于促进贫困者实现从所处的贫困文化到反贫困(脱贫)文化的转变。其中的关键在于以反贫困文化的新理念、新方式指导文化扶贫供给侧改革:从联带到服务的扶贫理念转变,以创新服务营造良好的脱贫文化的环境和氛围,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脱贫文化植根于贫困者能动性的认知之中;从文化扶贫管理到贫困文化治理转变,形成以公众参与为基础的文化扶贫社会网络和框架;从文化专项扶贫向综合扶贫转变,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文化扶贫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领域的宏观调控,是指党和国家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的管理,从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变、从以微观管理为主向以宏观管理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多种手段并用、行政手段为辅转变。  相似文献   

9.
党建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定位是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意义在于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在现实中,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党建引领不足、互联互动难、发挥作用难、党组织管理难等困境。福建省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探索出以载体建构实现互联互通、以完善组织机制解决群众问题、以技术牵引实现智慧党建三种典型党建创新模式。由此可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应完善党建引领的多维路径:制度升级,实现从"整体推进"向"整体提升"的转变;文化升级,实现从"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转变;服务升级,实现从"服务链"向"服务环"的转变;技术升级,实现从"平台引领"向"行动引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领域的宏观调控,是指党和国家对新闻媒体和新闻报道的管理,从以办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变、从以微观管理为主向以宏观管理为主转变、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多种手段并用、行政手段为辅转变。  相似文献   

11.
如果以证劵市场的设立为起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已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伴随公司治理理念的导入,公司治理原则和新公司法的颁布、独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股权分置改革的有序实施、央企董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建设等公司治理大事件,标志着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发展的二十年也就是转型的二十年,其总体路径或方向就是从行政型治理到经济型治理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2.
陈美  罗亮 《管理评论》2005,17(4):21-26
中国网络型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从宏观上为产业营造了市场竞争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提高运营效率的外部动力。与这种产业组织改革的制度性变迁相呼应.企业组织的内部制度安排——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由此,本文讨论了中国网络型公用事业市场化背景下的公司治理的三个主要问题:所有权的多元化如何改善对投资者的激励:市场化改革如何从外部和内部增进管理层的激励:如何通过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牵制制度和科层制度以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激励。  相似文献   

13.
政府转型已经成为"十一五"时期行政体制改革攻坚的中心和重点.从十六大提出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服务型"到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些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新形势下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思路和方向.鉴于此,本文梳理了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依据,并从服务理念、职能定位和制度建设等三个维度对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我国政府治理理念转变、职能转变、具体制度建设等举措,切实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电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职能几经变迁,从以政治职能为中心转变为偏重于经济职能,再到经济政治职能与文化社会管理职能兼重。在政府职能转变期间,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影响若具体行政文化的内容,同时所塑造的行政文化反作用与政府职能。为了进一步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效率,有必要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行政文化因素进行总结、归纳和深入探讨,以更好地为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邓崧  申红梅 《领导科学》2023,(3):95-100
基于对TOE分析框架的改进建构TOE-D模型,分析数据解构、技术驱动、组织变革和环境优化对推动实现中国特色数字善治的作用机理。数字善治的中国本土化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方式,具有技术性、组织性、环境性和数据性。数字善治本土化的数据逻辑在于从政府—市场二元维度配置数据资源,解决数据垄断问题;T-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技术逻辑在于推动政府管理技术变革,催生数字公民参与公共治理全过程,推进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全新合作;O-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组织逻辑在于驱动组织结构从科层治理向数据治理转变,实现对内数据共享和对外数据开放;E-D模型赋能数字善治本土化的环境逻辑在于转变法律向度,向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共建共享的双重空间法治转型,同时优化制度环境,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  相似文献   

16.
贫困地区乡镇的行政能力明显落后于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集中表现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思想教育手段的缺位,其根源在于乡镇的财力人力不足,乡镇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等。提升乡镇行政能力的路径在于为乡镇配备与其财力相适应的事权,推进乡镇多元治理,提升乡镇治理手段,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7.
<正>王友云在《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中行政哲学的发展》一文中指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行政科学与行政哲学双重维度与本质。行政哲学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叙事基础,必须在发展行政科学的同时,积极发展行政哲学。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视域中行政哲学的发展路径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行政哲学要始终关注行政实践的发展,以社会变革与发展作为实践基础。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中,适应国家治理的价值观的构建,如公平、民主、法治、责任等,  相似文献   

18.
<正>一、时代背景:从"管理"到"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管理"到"治理"既是方式的转变,更是理念的创新。治理可分为国家层面的宏观治理和单位内部的微观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宏观治理是一种方向性的治理,是微观治理的路向标;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发生了很大改变,已逐渐完成从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的转变。地方治理的发展脉络从集权行政时期、分层放权时期发展至多元治理时期和善治智治时期,其中的变迁逻辑主要体现在治理理念、治理机制、治理实践和行为规则四个方面。地方治理的现代转向是:治理理念的善治导向,治理机制的协商民主,治理实践的多元主体培育,治理方式的智慧治理。  相似文献   

20.
彭慧卿 《经营管理者》2013,(29):192-192
近年来,企业管理的重心逐渐转移到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发展战略的实现上,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措施和手段,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财务管理方式,更是一种企业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