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研究第五代电影人发展而成,并广泛被中国研究学者所采用的理论构架已不足以充分阐释第六代电影 人的作品。这一代电影人不再满足于前代导演所呈现的历史与民俗想像,而是将当代城市空间和其年轻的承载者作为 关照对象。  相似文献   

2.
比头发还乱的一代——从管虎看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六代”只是一个概念虚拟的标签。从影像风格、电影题材、导演历程和人生经验来看,“第六代”是一批乱发般的多元常变电影工作者,20世纪80年代所使用的中国电影断代法不再适合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发展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第五代"与"第六代"的文化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梳理关键词的方法,对20世纪后20年中国电影两大导演群体的艺术创作进行文化学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4.
第六代导演刚登上中国电影舞台时,在体制内很难获得拍摄影片的机会,为了进行拍片实践,他们不得不走过一段长时间的"地下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他们的影片大都具有一种边缘化的色彩。待经历了一段"地下时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声誉后,他们又思考如何获得体制的认可,研究观众的接受心理,拍摄观众乐于接受的影片,让更多的观众来欣赏、认可他们的电影。由此,从边缘到中心,第六代导演走了一条艰难的皈依之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电影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第六代导演在情节结构编排、故事讲述和叙事语法三方面的叙事情策略:第六代导演大多选择边缘性的故事本体作为创作题材,故事情节编排呈现一种多元化格局;习惯把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而且采用“内聚焦”性的讲述策略;其影片在拍摄手法、画面构成、剪辑方式和声音构成等语法方面都显示了独具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美学风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六代导演”及其作品所反映的美学风格主要有:刻意模糊线索的明晰性和淡化叙事的情节性,形成了“新写意风格”;追求“摄影机不撒谎”的发言模态,表达出一种新写实主义即“微观写实主义”;偏爱长镜头和追求画面的僵持意味,流露出一种中国式的新自然主义即“新本色主义”;作为“状态电影”或“大陆地下电影”的主体,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但亦被认为是伪个性。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第六代导演的个案出发,可以寻找到一条探讨当代中国电影文学化风格的有效途径。在这批新锐导演的作品中,出现了一种鲜明的文学化转向:勇于舍弃那些包含了微言大义的"宏大叙事",而在题材、主题乃至角度上趋于细碎和具体,显示了别具一格的纪实特质。作为寻求艺术新变的表征之一,文学化为当代中国电影的美学风格和表现手段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关于第六代导演新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探讨了第六代导演电影新作的主要特点与不足之处。作者认为,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新作显示出影坛新生代的创作活力和艺术个性,其特点主要是关注当下平民生活,注重表现人民大众的人性美、人情美;作品的电影感强,力求表现出创作者的艺术个性;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反映生活的深度不够,艺术处理未能很好地适应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9.
第六代是市场时代的电影先锋,以边缘人群和底层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而破碎性和差异性是其突出的后现代表征。基于内在的商品化诉求和后殖民趋向,第六代电影逐渐丧失先锋性,其先锋的文化使命面临终结。第六代电影的意义在于建立了一种后现代的电影诗学,纪录并反映了当下中国话语杂陈、价值多元的文化格局。  相似文献   

10.
第六代的写作是一种社会存在决定的经验写作。无主的精神游历及其“文化异己”身份决定了“地下”写作的方式,而现实决定了其纪实性书写的哲学立场和语言方式。经历了西方的发现和跨国认同后,电影的大众性与华语电影的文化本土性,最终使他们在意识形态和艺术观念上向体制回归,而体制也对此展现了空前的宽容和承受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在题材内容上有着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日常性”类似的特征,这是由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决定的。在表达方式上的特征则与法国新浪潮电影“作者性”相似。前者是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下的产物,而后者则是中国“第六代”导演挣脱“第四代”、“第五代”导演“宏大历史叙述”方式后自由表达的结果。当然,由于政治经济环境、文化传承以及全球化的影响等,致使“第六代”导演的电影作品无论在形式、内容还是艺术境遇方面与二者相比也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只是当我们在共时的层面将他们进行横向审视时,仍然能够发现其“日常性”与“作者性”方面的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12.
“第五代”的命名具有新历史主义特征,在整合中国电影文化地形图的同时完成了“第六代”导演命名的修辞预设。第五代电影的空间美学激生出第六代的创作冲动,却反向促使后者有意淡化线性历史的叙事惯性。第六代电影的“小众”化特色遭到市场冷遇,引发了第六代导演创作转型后产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论包括八个方面的科学内涵:(1)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2)科学地界定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扩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畴。(3)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予以新的界定。(4)明确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5)充分肯定劳动者合作股份制是集体经济。(6)第一次明确肯定“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明确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国有经济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8)第一次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相伴而行。在建筑重点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运用博弈论基本原理,从施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双方的利益入手,分析二者“治理”与“监察”的策略选择,提出了重点工程建设中污染治理的激励机制和两条可行的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小说《高兴》成功改编为电影《高兴》,是2009年初比较重要的文学和文化事件。虽然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都是传达一样的时代情绪:国民经济一体化或曰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整体高兴乐观时代情绪下的悲凉。然而,由于文学和传媒各自性质不同,两个《高兴》是不尽相同的。电影的成功改编是遵循了文学与传媒共通的艺术规律的结果,也是文学和传媒互补的产物。正因为克服了文学文本的诸多弱点,凸显出了许多亮点,《高兴》电影才被大多数人认可,在商业和文化上实现了双赢。  相似文献   

16.
"第五代"电影作为从我们民族文化"原点"上绽放的艺术花蕾,标志着中国电影现代性的崛起.在质的意义上,它体现了由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高擎着马拉松式的"文化火炬"所实现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但是,在我们的学术界却存在着一种所谓"后殖民"或新左翼激进文化批判的话语,对张艺谋和"第五代"电影给予了种种否定性的"盘点".这类"盘点",貌似激进,究其文化立场却退回到了前新时期式的保守状态,对于"第五代"电影给予了根本性的解构.本文则以史实为据,对于上述形左而实右的论点提出了质询和驳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