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5年前,《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区采访希望工程,在众多的泥孩子中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拍下《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正是这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刺痛了国人的心,也引起了更多人对我国希望工程的关注。事实上,中国除了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有许许多多渴望治病的“大眼睛”、渴望救灾的“大眼睛”、渴望生存的“大眼睛”  相似文献   

2.
小月亮笑了     
夜深了,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安静地闭上眼睛睡了,只有弯弯的小月亮还淘气地睁着眼睛。“大星星,我睡不着怎么办?”小月亮压低嗓子问一颗大星星。“你闭上眼睛不就睡了?”大星星回答。“我就是一直闭着闭着闭着也睡不着啊!”小月亮的眼睛似乎睁得更大了,一点睡意都没有。“嗯……要不,你给我讲个故事吧!”“故事?你要听什么故事?”大星星皱着眉头。“我想知道为什么你有很多兄弟姐妹,而我却是独生子女呢?”小月亮张着天真的眼睛看着大星星。“这个……这个……”大星星看了看小月亮,又看了看深蓝色的天空,感觉这个问题实在很难回答。“嘻嘻,小月…  相似文献   

3.
短篇小说《长长的谷通河》,紧紧地围绕着阿妈妮的“眼睛”大作文章,小说的要害就在阿妈妮眼睛的复明上。阿妈妮眼睛复明的场面,反映到我们眼睛里的是一个歪曲生活的“镜头”。可以说,作者着意地把阿妈妮眼睛写“亮”了,却把我们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眼睛写“黑”了。  相似文献   

4.
好几年前,安徽大别山区金寨县一个叫苏明娟的农家女孩,她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被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摄入了镜头中,成了家喻户晓的“大眼睛”。这一广大农村千万个贫困失学儿童年的缩影,引起了中国全社会的强烈关注——亿万人由引一年接着一年济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一项事关国家未来的根基大业“希望工程”,在全国众志成城地构筑开来。于是,“大眼睛”成了令人无不动心  相似文献   

5.
关于“眼”、“眼睛”表示眼睛义位的始见年代、“眼”与“目”不复区别始于何时、“眼”取代“目”始于何时,学者们见仁见智,各自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眼”表示眼睛义位的始见年代应为战国时期,“眼睛”表示眼睛义位首见于汉代,“眼”与“目”的分别不复存在的时间应当推迟至宋元以后,“眼”在口语中取代“目”应当始于隋唐。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4,(6):21-21
植物也长眼 动物长着眼睛,是我们看得到的,然而植物的“眼睛”长在哪里呢?其实植物也有“眼睛”。只是它的眼睛不能被我们轻易发现罢了,它的眼睛就是植株细胞上的一种光感受器。植物依靠自己的这双“眼睛”,不仅能够“看见”光,还能感受到光的波长以及光照的时间和强度。正因为植物有了“眼睛”,它才能根据时间开花、换叶和生根,你可不要小看植物“眼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亮的星星     
老师说:“每天,望见你们的眼睛,就像望见满天的星星。”我们说:“每天,望见老师的眼睛,就像望见最亮的星。”“白天,在课堂上,老师用眼睛照亮我们的心。”“夜晚,在灯光下,我们甜甜地睡了早闭住眼睛,可老师还用明亮的眼睛不停地巡视着作业本……”呵我们笑啦,笑脸全映进老师的眼睛。老师笑啦,笑脸上闪耀着最亮的星星……最亮的星星@程逸汝~~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刘长虹、陈豪同志的文章《鲁迅笔下的“眼睛”——学习鲁迅小说札记》(《扬州师院学报》1979年第1期),把鲁迅先生“画眼睛”的话,简单地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画眼睛,认为描画了人物肖像的“眼睛”就是写出了“一个人的特点”。我认为,这种理解是值得商榷的。鲁迅先生在原话中,没有提到“肖像”二字。他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实践中,没有只  相似文献   

9.
一、“画他的眼睛”“画眼睛”的手法是鲁迅先生在总结刻划人物经验时说的。原文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划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相似文献   

10.
皮皮 《今日南国》2006,(17):41-41
新加坡的一位领导人曾经在群众大会上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个新加坡商人来中国做生意,去一个餐馆吃饭,想吃“炸鸡蛋”,但从他嘴里就变成了“炸弹”,差点没吓着我们的店小二。新加坡人的形容词很少,一个“美”字就能大行其道。老太太可以在菜市场望着一条鱼感叹:“真美!”小姑娘也能为“美美的”一双鞋子抢得头破血流。此外,量词也很贫乏,新加坡艺人张玉华小姐就曾在台湾闹过不少笑话,说“眼睛很大粒”。其实,不光是眼睛,凡是圆形的东西都是“一粒粒的”。小至“一粒西瓜”,大至“一粒地球”。这还算好的,再看看这个“只”。新加坡不说“一头猪…  相似文献   

11.
有句俗话: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这是因为眼睛能真实地记录外在信息,也能真实地反映心灵活动。但是,有时候眼睛也会闹“情绪”,看到一些“幻象”。不过,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因为这些“幻象”能提醒我们:可以酌情对身体进行“检修”了。  相似文献   

12.
在那春潮滚滚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好明友——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听了大地的话,感受了语言的魅力,乘着沙漠之舟,进行了一次初航。  相似文献   

13.
梦幻中的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正坐在书桌前写作业,不由自主地念起了这首曲子。随着灵光一闪,我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顷刻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大沙漠。黄沙万里吹得我睁不开眼睛,突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4.
浅谈古汉语中“相”的演化过程梁梅“相”甲骨文作“加”,左边是“木”(树),右边是“目”(眼睛),是个会意字,表示眼睛在树上的高处看得清楚。’字形亦作“采”,眼睛在上面,树在下面),它的本义是细看或察看。q说文·目部》:“相。省视也。”段玉裁注:“《释...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风筝》中有几处语病,提出来和语文教学工作者商量。 一、“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愤怒”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应在其后加“于”,意思是“对他的瞒了我的眼睛……感到愤怒”。 二、“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按文意应是“对我的惩罚”,不能省略“对”字。  相似文献   

16.
星星     
晚上,我抬头看着星星,星星眨着亮亮的眼睛,仿佛也在看我。我想,星星一定把我的眼睛,也当成了,两颗亮亮的星星。点评“星星眨着亮亮的眼睛”、我的眼睛是“两颗亮亮的星星”,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很值得我们学习。星星$浙江省平湖市艺术小学二(2)班@储一晟  相似文献   

17.
学绝活儿     
一天,邻居马叔叔给我们表演“绝活儿”,他往鼻子里吸水,能从眼睛挤出水来。我看见水从眼睛一滴一滴地滴在杯里,也想试一试,便问马叔叔:“每个人都能从鼻子吸进去,从眼睛里滴出水吗?”马叔叔说:“那当然,鼻子和眼睛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07,(4):12-12
“鸟”字的点:表示鸟的眼睛,“乌鸦”全身发黑,看不出眼睛,所以“乌”字没有一点。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说过:“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是,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诚然,把“画眼睛”理解为人物肖像描写的一种手法,这无疑是没有错误的。但鲁迅关于“画眼睛”艺术的意义远非如此。他强调要“画眼睛”,而反对“画头发”,就十分明确地告诉我们,要严格区分本质与非本质、典型与非典型,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鲁迅提倡的“画眼睛”,就是指一种白描的艺术手法,即用最简练的笔墨刻划出人物的基本性格特征和主要精神特点。鲁迅以他的创作实  相似文献   

20.
遨游眼睛国     
《新少年》2007,(3)
小小一个“球”装下大世界,说的就是眼睛!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快到“眼睛国”挑双眼睛过把瘾吧,别样的眼睛,自然看到别样风景,别错过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