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定要以“道德滑坡”为代价吗?吴倬在当前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一方面,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种“滑坡”现象。所谓“不管怎么干,只要能赚钱就是英雄汉”,“不管什么法,只...  相似文献   

2.
文章剖析了道德“爬坡论”和“滑坡论”的得失,从理论上探讨了道德进退得失的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生长点作了较为科学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建设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万慧进胡序杭如何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爬坡论”与“滑坡论”的争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阶段道德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搞好社会...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式下的伦理,需要对市场经济体制有一个价值前提或道德标准的评价.有些人认为“‘道德滑坡’现象是市场经济本身不可调和的产物”,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思想道德建设的辩证关系表明,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共生、共存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加强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法律与道德、思想道德建设与反“左”、发展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可持续发展与道德建设等关系,进行了阐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防“左”。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道德经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题中应有之义。“可持续发展”命题本身就蕴含着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启动,致使社会道德关系发生着积极向上的嬗变,然而近几年的社会生活中种种不道德的现象时而出现.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根源于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及由此产生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扭曲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健康发展,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应该强调“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从不同的角度,多层次地构建社会主义道德关系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朝着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领域中的道德要求李齐全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的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所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正是这种关注的一种集中表现.由于“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复杂的道德现状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所谓“滑坡论”与“爬坡论”的评价冲突,根源于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所严生的正负效应。市场是无心的,没有头脑的,它不能自觉地去克服其自身的弱点所带来的对道德建设的消极影响.但我们可以给市场装上“心旺”和“大脑”,使之朝着促进道德进步的方向运作。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另一方面,由于新旧体制交替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动荡变化,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以及舆论导向的相对脆弱,造成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一时间,公众反应强烈,有些忧国忧民之士甚至发出了“救救道德”的呐喊。难道,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中国人真的失去良知了吗?我看并非如此。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敢于承认道德“滑坡”的事实,又要透过现象把本质,以便寻找契机。构筑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水平。 一、道德“滑坡”非改革开放所致 有人认为,我国之所以出现道德“滑坡”现象,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造成的。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道德属于意识形态领域,虽然它决定于自身所依赖的经济关系,但它一旦形成后、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国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是与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经济上去,道德下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必须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吴玫玲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这一巨大变化既有积极、进步的一面;又有消极、落后的一面。有人只看到其消极落后的一面,惊呼“现在道德大滑坡”;有人则持完全肯...  相似文献   

12.
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也要“转轨”。“转型”和“重建”。因为不论是计划经济体制还是市场经济体制,都没有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因此,所谓道德文明“转轨”、“转型”和“重建”论以及“从传统道德”向“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现代道德”“转轨”的提法是没有客观依据的,是非科学的,同时,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塑造也不能企图以所谓“商品意识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得以实现;当今社会出现的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不能冲淡和模糊时代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道德准则有自己的“域”,市场经济原则有自己的“界”,它们无论在层次上还是作用上都有各自的阈限。正确理解和把握道德准则“域”与市场经济原则“界”,实现道德准则“域”对市场经济原则“界”的超越,对于降低市场经济原则的负面影响,促使社会群体活动趋向符合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的善与和谐,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道德是法律运行的基础,法律强制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为人的道德水平,“法律以强制性而优于道德”的传统观点值得商榷.中西方的历史发展均证明,道德对法律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当代中国道德滑坡导致违法行为频发,道德对法律的保障作用发挥不足.市场经济的固有缺陷、法制不健全以及监管不力等道德滑坡的传统原因分析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并未触及问题的根本,只有从满足人性自然需要和引导道德生成的制度性建设人手,才能真正促进和引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生成,从而实现道德对法律运行的积极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道德上的滑坡现象,于是有人便得出了经济发展了,道德却退步了的结论。本文认为、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总体上带来的是道德的进步,但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还有某些不完善性,因此,一些道德消极现象的产生又是不可避免的。对于道德发展的曲折性,我们应有正确的认识。最后,作者认为,必须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道德建设不能孤立地进行,要和经济的、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结合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社会机体中介环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郑忆石(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随着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并大体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滑坡论”,认为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情神文明建设,需塑造道德理想人格.道德理想人格有丰富性、层次性、指向性等特点;其基本特征是:主体超越性、自我同一性、意志自由性、主体完整性、每个个体应在挺立自己“做人”的基本道德人格的同时,弘扬道德理想,不断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8.
论现代人道德境界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各种价值观念共存、矛盾、冲突与整合,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加强道德自觉性,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已成为现代中国人面临的严肃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只要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重新唤起人们对哲学形而上的追求,强化超越意识,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就能够由可能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9.
道德滑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与突破,但伴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也出现了诸如以权谋私、贪污腐化、公款吃喝、请客送礼、游山玩水、嫖娼赌博、偷盗抢劫、造假贩假、坑蒙拐骗等与社会发展要求相背的不道德现象。这些不道德现象无疑对人们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并对此担忧不已。相当一部分人也据此而认为我国当前社会道德大滑坡,大沦丧,处于“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境地,进而感叹“江河日下”,无力回天,世道如此,奈何之?笔者对这一…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道德滑坡的现象 道德“滑坡”问题是当今社会人们经常议论的一个话题。鉴于现实生活中的这种情景,于是报刊上出现了不少呼喊道德的文章。有人认为,在人格道德中,制假售劣,招摇诈骗,高价宰客,待慢“上帝”,失职渎职,贪污受贿,欺上压下等问题非常严重。有人认为:当前出现了“道德虚空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