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与文学作为人类思维的产物,从它们产生之初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表现在民族民间文学中,这种关系就显得更加错综复杂.本文就宗教在民族民间文学的产生、流传和发展过程中的特殊作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一、宗教与文学的产生宗教的最初形态是那些以图腾为主要标志的原始宗教;文学的先河自然是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具体地说就是各民族的远古神话与民间歌谣,它们的产生都与原始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重新解读,进而对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中国神话中的神予以比较,主要是从以下五个角度来解读中希(西)神之异同:神的分类、神的比较、神的谱系、神话背后的民族特点、神话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不同的神话体系是由于不通的民族特点所造成的,而不同的神话体系在反映其民族特点的同时,进而影响其民族的发展方向。。神话是每个民族童年心灵的展现,其幼年心灵的烙印必定伴随这个民族的发展,而成为这个民族共同的民族心理沉淀。  相似文献   

3.
中国境内的瑶族,现有142万余人。瑶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物质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瑶族民间文学是瑶族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映了瑶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是瑶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作才能的结晶。瑶族民间文学大致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说词等种类。近年来,笔者在研究瑶族民间文学过程中,发现瑶族民间文学与宗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是神话、故事传说,或者是歌谣,无不渗透着宗教的内容与色彩。本文拟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试图阐明宗教与瑶族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京族神谱,记录京族民间信仰的核心部分。神谱,是民族神话学和民间信仰学的基础工程之一,也是进行民族研究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中国神谱,应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即从中国各族神话和中国各族民间信仰习俗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中国神话是由中华民族大家庭里56个民族及其先民的神话,各自发展并相互交流、影响、融合、发展而来的。其中既有狭义神话中的神,即人们在原始社会,通过原始思维不自觉地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加以形象化、人格化的神,又有广义神话中的神,即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里发展起未的仙话传说中的神仙、民间宗教和人为宗教中的神、本民族民间神、受外民族神话影响而又本民族化了的神、民间信仰中将一些有功于本民族本地区民众的  相似文献   

5.
一、从《易》与《诗》看哲学与诗歌的同源人类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神话时代、宗教时代和科学的宇宙观时代。在人类幼稚的童年时期,原始先民生息于神话巫鬼的精灵气氛里,神与人、梦与真,精神与物质、观念与现实的界限,在其头脑中经常处在腺胧混沌的状态,很难截然分开。神话是一切民族文化心理意识的起源,它孕含了一系列哲学观念的母题和文学意象的原型,但它还不具备哲学的理论形态——概念抽象和逻辑分析;乐、诗、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此时也很租糙原始。随着文明社会的到来,人类思维水平的提高,神  相似文献   

6.
壮族麽教是历史上壮族各地盛行的民族民间宗教.壮族麽教已从原始宗教形态向人为宗教过渡,其重要标志是树立了统一的最高神布洛陀.这位集人文始祖、古代氏族部落领袖兼大巫师于一身的麽教主神,从壮族先民的创世神话演变而来,由自然神演化而成社会神,由创世祖先神演变而成民间宗教神,最终成为壮族麽公及民众顶礼膜拜的偶像.  相似文献   

7.
以"神话-原型批评"为基本方法,以《金枝》中关于"神王"和"替代者"死亡的理论为依据,解读"汤祷于桑林"和炎帝女儿死亡等神话,可以发现,这类故事实际上表达的是古代帝王和巫师通过死亡-复活并演变为"神"的特定仪式。《列仙传》中,这种死亡-复活仪式也构成了黄帝、彭祖以及各类早期方仙道士成仙故事的原型;早期仙传中的成仙故事其实是古代"神王""巫君"以及"替代者"通过死亡演变为"神"的原型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演变。这个"特定时期",即巫术逐渐走向衰落、宗教作为一种新的信仰形式逐渐走向历史舞台的新时代,亦构成了神仙传记中各类"神仙"从古代神话中的"神"的原型中脱颖而出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8.
在祖国的大西北,在层峦叠嶂的祁连山东南麓,生活着一个勤劳、善良,纯朴的兄弟民族——土族。他们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繁衍生息,人口已达十五万多。土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也有崇拜多神的民间信仰。千百年来,宗教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土族生活的土壤之中。 以藏传佛教为主体的多教融合 我们知道,任何民族的历史都伴随着宗教活动,土族也不例外。土族的先民们先前信仰的是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萨满教,后来还接受过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影响。他们在“灵”“魂”观念的主宰下,既在庙宇里也在心灵上树立了无数个神的偶象:管晴雨兼治百病的山神,管耕种保丰收的神农、护佑家宅保平安的家神以及神道广大的二郎神等等。而作为神的代言人、处于神和普通人之间的媒介人物“法拉”(土语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各种神话记载,但中国人对神话的研究却是始于西方社会科学的传入。在此之前,中国人以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神话,其态度要么“子不语”或“搜神”、“括异”,要么投入到现实的功利主义的利用之中。按西方人的理解,神话是宗教体系中的一个部分,但它是一种与历史文献、宗教典籍、神学作品不同的叙事。宗教是人们建构社会的一项活动,是人们用神圣的(理所当然)方式确立社会或世界秩序的稳定性。神话在宗教的框架下呈现其自身并发挥其功能,神话的内容是与建构社会相关的。一般说来,神话包括神的谱系、半人半神和文化英雄的事迹…  相似文献   

10.
神话作为一个民族的童年,对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中希神话英雄对这两个民族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的形成有重大意义:中国上古中的神话英雄,给人们带来一种温和宽厚的安全感和纯朴的信赖感,同时对这个民族温柔敦厚的性格有重要影响;希腊英雄带来的影响则是该民族崇尚个体,引导人们寻找自在自为的意义,在与命运的斗争中寻找永恒。神话英雄的影响同时也给这两个民族留下了某些价值缺失:中国神话的伟大英雄在带给这个民族希冀与寄托的同时,也使这个族群相对忽视个体性的磨砺与塑造;西方的神话英雄则使西方价值观念里有根深蒂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神话对民族之潜在影响使之对于当下社会仍有启发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神话与宗教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北方草原民族神话产生于原始萨满教,发展流传的过程中吸收了外来宗教的思想观念。几经变迁过后,我们今天见到的已不再是原生的草原神话,它们无论在宗教观念的表现与传达,还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过程的反映等方面都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轨迹。在诸多草原神话中,创世神话的宗教演变痕迹更为明显。在神话中,创造神从形象到创世行为表现或隐或显地经历了从原始宗教到外来宗教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2.
陨铁从空中降落,被初民理解为天神恩赐人间的圣物。金属起源于天界的神话观在铁器时代成为支配性的意识形态。通过考察欧亚非三大洲数十个民族或族群的铁器、铁匠神话及相关成年仪式、秘密社会,阐明由人类文明催生的一种物质(铁)生产在人类精神领域引起的巨大回响:由铁的冶炼铸造为原型的创世神话和重铸世界秩序神话;铁匠之祖来自天国的信仰;铁匠与至上神的关系;铁匠与巫师、萨满、酋长、医者、歌手、诗人、国王的身份混同关系。通过铁这种特殊物质的叙事,从一个侧面梳理出神话在人类文化编码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广义的民俗学包括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间文学三方面。 狭义的民俗学就只指民族风俗习惯,将宗教和民间文学独立出去。 我们认为,使用狭义的民俗学为好,因为民俗、宗教和民间文学都各有其独特性,作为科学来说,它们也各自能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当然其中有些东西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如有些宗教活动与民俗联系在一起,也与民间文艺联系在一起;有些民间文学也与风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世界原始创世神话的创造类型与文化底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创世造人神话属释源神话,包括宇宙起源神话和人类起源神话。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宇宙的初始状态;第一个事物的出现;相继出现的事物的创造途径;神与人的联系;神与神、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人具有的特点;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等。创世造人神话是人类先民对万物起源的深深思索和郑重的解释,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一种终极探寻。  相似文献   

15.
如何正确认识民族民间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这是当前摆在民族民间文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认识和对待的正确与否,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能否大力挖掘、搜集、整理和进一步发扬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要问题。因为,我国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和世界各民族一样,从人类的童年开始,由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到原始宗教的产生,从原始宗教到人为宗教的出现,从多神教到一神教,与人类蒙昧时代经过野  相似文献   

16.
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但并非所有关于神的故事都可以进入神话天地。只有在本民族原始先民生活、生产的时空条件下产生的神的故事,才是文本意义上的神话。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神话,就整体而言,属于草原文化型神话,多与草原、沙漠、山川、狼图腾等草原动物相联系,赋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因此被归入昆仑神话系统。同时,由于伊斯兰教东渐的冲击与渗透,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神话,都或多或少接受了伊斯兰宗教思想意识的文化渗透。柯尔克孜族的神话也概莫能外。既具有浓郁的草原文化底色,又鲜明地渗入了伊斯兰宗教世界观的影响,本文着眼于这样的大文化背景,试就此对于柯尔克孜族现有神话传说作些微观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上古神话研究中,有的同志只谈神话表现对神的反抗,对于神话是否崇拜神灵则避而不谈;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神话不崇拜神,神话总是鼓励人们反抗宗教之神。这种提法是否恰当,本文拟从这个问题入手,试谈神话的性质特点,并谈儒家的不语神话。  相似文献   

18.
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间精神的渊源及发展轨迹;而对于当今民族文化精神的把握又有益于我们理解古代神话.古代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和中国神话在"神与自然、神与人、神与神"的关系上既表现出神话的某些共有特性,又表现出不同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精神又孕育、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9.
希伯来神话与希伯来民族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在宗教化视角的观照下,解决它,既看到了对神崇拜及罪、惩罚、拯救诸观念,也看到了人创造神话的宗教寓意,更显示了希伯来宗教的独一神教物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农学冠同志是一位勤奋耕耘于少数民族文学领域的壮族学者,其精力笔力凝聚于盘瓠图腾神话,并且用民间文学研究家的思维和研究方法研究壮族作家文学,将岭南本土神话同闽台、云贵川,甚至跨境与东南亚相关民族的文化作比较,以考察中原封建文化与外来佛教文化的交流情况,以求得更科学、更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