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地主阶级内部崛起的一批力主抵抗、坚决反对外来侵略的仁人志士。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忽视或有意无意地贬抑鸦片战争时期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在近代史研究中,也是对林则徐、魏源、裕谦等著名抵抗派代表人物论述较多,而将地主阶级抵抗派作为一个政治派别进行整体分析者则较少。本文拟就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特点和历史作用等问题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2.
<正>鸦片战争中,广东民众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序幕。这场斗争,始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中经广州三元里之役,直到1841年下半年至战争结束为止的广州城保卫战。在这场持续两年,规模广大的斗争中,广东民众多次沉重打击西方侵略者,赢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民众抗英斗争之所以成效卓著,其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因为中国近代反帝斗争的主体——城乡劳动民众,得到较充分的动员,使这场斗争有着极为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一向被誉为文学长廊中的艺术珍品,一千五百余年来,对其寓意或褒或贬,争论不休.一是"小国寡民"说,认为陶渊明所描写的"桃源"社会是老子复古倒退思想的图解.一是"乌托邦"说,认为陶渊明描写了一个极乐的"大同世界",代表着人类的一种理想和追求.我认为:《桃花源诗并记》是作者针对黑暗的社会现实而主观构想的一种幻境社  相似文献   

4.
<正> 太平天国军兴以来,在它的告谕中往往要求“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又在1854年颁布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中,准许地主收租,承认地主阶级的合法地位,这就使人怀疑太平天国究竟对地主阶级采取什么态度?它对封建主义打击的程度又如何?笔者曾收集太平天国前后期在各地的有关资料,今择其要,略加论述。关于准许地主收租与实行“着佃交粮”的问题,与此有关,但另有专文,此文不加详述。一、太平军对官僚、富绅与团练的打击镇压太平军是一支反封建的农民武装,拜上帝会的教义又视妖魔为“该诛该灭”,它以“阎罗妖”影射清朝最高统治者,号召“天下凡间我们兄弟姊妹所当共击灭之惟恐不速者也。”太平军所经之处,揭擎“奉天诛妖,斩邪留正”的义旗,以清方官吏、地主豪绅为“妖”,痛加诛锄。太平诸王对下级的谕文中,要求“遇妖即诛,见民必救。”故太平军所克之处,  相似文献   

5.
司马炎建立的西晋王朝,由于社会矛盾的全面激化,只延续五十三年就覆灭了.这在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王朝中,是短促的,仅次于秦、隋两个朝代.本文拟从西晋王朝地主阶级贪欲和权势欲来探索其速亡的所在.一秦、晋、隋三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虽然处在不同时期,但就速亡的原因而论,却有一个共同性的特点,即统治集团贪欲的恶性膨胀及其政策的破坏性.但是,剥削阶级的贪欲应该说具有两重性,即促进历史的发展和阻碍历史的前进,这就是对历史发展的杠杆作用和破坏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中国有400多年闭关锁国的历史。1840年,英国殖民主义者率先用重炮轰开天朝帝国的大门,此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本文拟就闭关自守到被迫开放的过程,作一番历史的考察。一、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明朝初期,朱元津首开销国禁海之先河。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倭寇的严重袭扰,为此朱元津下令禁海,其目的在于禁止内地商贾出海勾结倭寇从事海盗交易,维护沿海地区的社会安宁。永乐年间虽有郑和远航西洋之举,但对民间海船出海仍有诸多清规戒律。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海禁越发严厉,以致“片板不许入海”,与外界完全隔绝。清朝…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阶級形势、社会风尚的不同,文学上也必然反映出不同的风貌。特別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它們先后之間虽有其承传关系,但归根到底是在当时的社会影响之下各自形  相似文献   

8.
学衡派和新文化派的错位论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衡派是新文化运动遭遇到的一个重要反对者。二者之所以产生如此分歧是因为他们对传统和新文化 (西洋文化 )的解读不同所致。学衡派强调的是儒家的“仁” ,新文化派攻击的是儒家的“礼” ;新文化派选取的“新文化”是西洋晚近的文化 ,而学衡派看重的是西洋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文化。这种不同的对传统和文化的取向造成了他们之间的错位论争。与其说他们是敌对的 ,不如说他们是互补的 ,因此对当年的那一场论争很有重新认识和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岛敦与日本战时文学“艺术抵抗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战时文学的作者们,或迎合战争,或反对战争,或无视战争,情况各异。对前两类,研究者颇多,对后者,关注者则较少。在当时情景下,反战固然可贵,无视战争也是一种抵抗,也是与日本军国主义文学的一种公开的不合作。这一类作家被称为“艺术抵抗派”,代表人物之一为中岛敦。中岛敦有着日本同时代知识阶层共有的苦闷和烦恼,并把它升华到了命运的高度。从中岛敦等人身上了解到他们为摆脱命运价值的尝试和抵抗,这些正是研究中岛敦及以其为代表的“艺术抵抗派”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中国近代史册,一条主张自强求富的改革红线清晰可见。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地主阶级改革家是这条改革路线的先驱者和开拓者。他们要求进行改革和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近代改革路线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探讨他们思想的特点及产生的社会原因和哲学基础,对于寻觅各种改革思想的关系,无疑是必要的。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家的思想特点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墨翟是春秋末战国初“墨家”学派的创始者和首领。他与孔丘的思想相对立,世称“孔墨显学”。墨翟是春秋末期鲁国人,其生卒年代不可确考。大约生于公元前475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90年左右。今存《墨子》一书,是研究墨翟思想的主要资料。墨翟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形成与确立的时期。在这社会历史转变的关键时刻,各阶级为了达到维护本阶级的生存与发展的政治目的,除了进行武装斗争外,还有适应这种形势的理论思想斗争。墨翟的哲学就是在这样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剧烈的动荡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的思想领域,也经受了很大的震动。从清朝闭关自守政策的破产,到林则徐开眼看世界思想的兴起,这一发展变化,是由当时动荡的时代趋势所决定的。本文试图对这一变化以及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上依次出现的每一个阶级,都是它那个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如同一切事物一样,这些阶级也都有自己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绵延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寿命更要长一些。它在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曾经是一个革命的、进步的阶级,但随后由于它的对立面即农民阶级逐步壮大,并同它进行  相似文献   

14.
拙作《战国新兴地主阶级说质疑》经详细论证后指出:战国秦代是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土地私有制始终没有确立,从而也不可能产生出一个以土地私有经济为基础的地主阶级。我们认为: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形成于两汉时期。随着两汉土地私有制的相对成立,在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制度的要求下,一个以军功官僚为主体的地主阶级才逐步产生。在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这个并非主要靠经济手段而形成的地主阶级,其性质特征与传统公式化的理论说教有着极大的差距,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轨迹发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有其自身的运动过程,所以,它的阶级特征必然随着历史阶段的不同而在表现上有所差异。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地主阶级内部结构及其社会职能的变化就更加引人注目。但上述问题牵涉到诸多方面,而本文的主旨仅在于说明:第一,专制主义统治的高度加强和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是影响明清地主阶级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第二,变化的主要表现是缙绅地主的衰落和经营地主的兴起。地主阶级是封建社会的当权阶级,在政  相似文献   

16.
临济义玄把禅推向光辉的高峰。高峰的无限风光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到了黄龙慧南(1002—1069)杨歧方会(992—1049)使秋风四起一派萧瑟了。黄龙慧南是临济的第八代传人。因此,黄龙派的禅学在本质层次是继承临济的。“道不用修,但莫污染。掸不假学,贵在息。C。。c息,故心心无虑。不修·故步步道场。无虑,则三界可出,不修,则无菩提可求。”——《黄龙慧南禅师语录》这基本上是马祖禅和临济禅的一种重复。所不同的是马祖禅的核心是“平常心”,临济禅的精髓是“自信心”,黄龙慧南既不提“平常心”,也不提“自信心”,而提“息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中国封建社会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认为在周秦至隋唐这个时期,中国地主阶级的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基本上是合一的,身份性地主占统治地位是其总的趋势。在宋到鸦片战争爆发这个时期,中国地主阶级两种职能的总趋势是由分到合。宋代,地主阶级两大职能是分离的,明清以降,又逐渐趋于合一。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封建地主阶级 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代表其总体利益的皇权进行的,因此,地主、农民和皇权构成为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三个基本要素。地主阶级就处于两类基本矛盾的运动中发展:作为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其各阶层向皇权展开分享政治权力的斗争。主要是由于这一矛盾的历史演变,使地主阶级由其产生到成熟,经历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地主阶级形成于何时,这个问题不仅牵涉到中国古代社会史的分期,而且直接关系到春秋战国间许多思想家阶级属性的确定及其思想的评价。它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然而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分歧的关键也愈来愈明朗化。本文拟对西周至战国时期土地关系的发展变化进行全面的考察,对一些有争论的方面作必要的辨析,以期使这个问题有比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重商主义派、重农主义派和古典派,是资本主义发生和发展初期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这时,主要的社会矛盾,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人和工场主)和衰朽的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仍然潜伏着,尚未公然爆发。在这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是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理论的构成部分;在这限度内,它能够是科学。但是,尽管这时的社会条件允许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实事求是地分析经济关系,然而,经济发展过程的不成熟(主要是对重商主义派和重农主义派),特别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缺陷对他们的视野的限制,妨碍了他们的分析,使他们的经济理论或者是不科学的,或者是科学性不高的。这从他们的剩余价值理论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按本质来说,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但从现象上看,剩余价值好象是全部资本创造的,这样它就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或利润不可能纯粹地表现出来,而具体地表现为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这就是说,剩余价值是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抽象形态和共同实体,而企业利润、利息和地租则是剩余价值的特殊形态和个别分枝。正因为这样,缺乏历史观点和辩证方法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剩余价值的本质,也不可能科学地说明它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由于剩余价值事实上是商品价值中的一部分,所以,经济学家们的剩余价值理论,很自然地总是和他们的价值理论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