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程序立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但行政处罚程序立法已走在前列。短短十几年,我国行政处罚程序立法已走出空白状态,初步实现了从工作程序型向权利型行政程序的过渡,确立了我国统一的行政处罚程序制度。在此,《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行政诉讼法》,尤其是《行政处罚法》等法律功莫大焉。我们应继承《行政处罚法》的成果,借鉴国外程序立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制定出我国对公民权利保护统一的行政程序法  相似文献   

2.
行政处罚告知制度是我国《行政处罚法》设定的关于行政处罚程序上的一项基本制度。它对告知的时间、方式、内容和不告知的后果都有严格的要求。对规范我国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告知制度的规定还比较粗糙,造成在适用中的一系列问题,需要加以反思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我国《行政处罚法》在有关行政处罚种类及其设定上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行政处罚的基本处罚种类划分不科学,基本处罚种类和其他处罚种类的失衡,行政处罚种类的设定存在着如基本处罚种类在设定上不尽合理因素、不适应地方立法的需要等。对应以上问题建议采取:正确划分行政处罚种类;建立行政处罚种类与形式的属种体系;控制行政处罚种类及主要处罚形式的设定;平衡行政处罚种类及形式设定的限制与地方立法的需要等。不断完善行政处罚种类的划分与设定,从而推进我国行政处罚法的修订。  相似文献   

4.
行政处罚的有责性问题(即被处罚人的主观心态是否以故意或过失为必要),是行政处罚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对此问题世界各国的学理见解及制度规定均未形成统一认识,但是,其发展的趋势随着现代民主法治思想的发展是倾向于行政处罚应以有责性为要件的。我国《行政处罚法》虽然没有对行政处罚的有责性作出系统性的规定,但是,对违法者的责任能力、行为能力及主观要件都作了规定。文章试图从刑法相关理论入手,比较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的相关学理及制度,结合我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对行政处罚领域的有责性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尝试提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行政处罚有责性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行政处罚法》是地方立法设定行政处罚的主要依据.由于行政处罚种类单一、地方立法权限不足、"不抵触"原则把握不精准等原因,导致地方立法在设定行政处罚时,出现重复立法、突破《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创设权限以及对处罚种类的运用不平衡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修法时,应围绕变更行政处罚种类的表达方式,适度扩大地方立法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和厘清"不抵触"原则的判断标准三方面对其相关规定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现行《行政处罚法》首次在我国法律上确立了听证制度,这对于确保行政处罚的公正、公开实施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然而,听证作为一项全新的法律制度,在实践中操作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7.
行政处罚是针对违法的行政相对方作出的一种制裁措施,会影响到相对方的人身权利或经济利益,必须有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证明行政违法事实的证据及证据规则对于保证行政处罚的公正、有效来讲是至关重要的,我国《行政处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行政处罚的证据规则的规定不尽完善。为了公正,为了保障人权,必须重视对行政处罚证据规则的研究,完善行政处罚证据规则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即将于今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这一规定无疑将拓展律师业务的空间,但由于听政程序不同于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本文作者在论述了听证程序的特点和一般规律的基础上,预见了律师这一新业务的可操作性。由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6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规定了行政听证程序。这是我国行政程序立法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程序化轨道。该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这一规定即说明行政处罚程序中的听证程序允许当事人委托代理人代理,而代理当事人参加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是律师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也说明律师可以介入听证程序,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但由于这项业务尚未开展,律师如何代理当事人参加听证程序,听证程序与行政复议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有何不同之处,律师代理听证的意义何在。本文试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程序着手,揭示律师代理听证程序的一般规律,以维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已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处罚是国家法律责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处罚权是一项重要的国家行政权,行政处罚法是一部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的重要基本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把我国的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行政处罚工作纳入了统一的法制轨道,因此,是对我国现行行政执法体制的重大改革,必将对我国的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大多规定了行政处罚条款,但由于没有一部统一的法律来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行…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处罚法》对罚款设定原则的规定有所欠缺,设定罚款的权力主体太过宽泛,没有对罚款限额的设定方式作出应有的规定,不利于建立科学、完善的行政处罚法律制度,实现罚款处罚公平。有必要在立法上进行完善罚款处罚的设定原则,限制设定罚款处罚的权力主体范围,科学地规定罚款限额的设定方式,使我国行政处罚法律制度更加科学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在我国首次规定了听证程序,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程序对维护行政处罚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具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我国听证制度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其存在的缺陷也愈发明显,对其进行完善已是法治进程之必须。本文首先对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我国的立法现状,对行政处罚的听证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实施行政管理,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行政执法中适用频率最高、含量最多的重要手段;《行政处罚法》的颁布实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上解决了以往行政处罚没定、实施和程序上的混乱现象;本法对行政处罚设定权、实施权和行政程序所作的严肃规定,特别是对行政程序中的“听证程序”的规定,表明了在我国行政程序民主化方面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行政处罚法》第一次在行政处罚中规定了听证程序,揭开了我国行政程序法律建设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1996年我国颁布的《行政处罚法》第一次确定了听证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对规制公共权力和实现行政法制化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听证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也不断的显现,本文针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案,以完善我国行政处罚法听证制度,促进我国行政的民主化。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民族成份作假骗取高考加分的考生,教育行政部门作出的取消录取资格的处理,在性质上属于行政处罚,应当遵守《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属于法的渊源,民族成份作假考生的行为不是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对考生实施行政处罚缺乏事实根据。行政规范性文件无权设定行政处罚,依据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取消考生录取资格,缺乏法律依据。有关部门取消考生录取资格也没有遵循《行政处罚法》规定的程序,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行政处罚法》关于行政处罚决定"无效"与"不能成立"的规定,引起了法律术语上的混淆,反映了我国对行政行为效力形态研究的薄弱.在科学构建效力形态体系的基础上,重新对相关概念进行辨别与分析,才会将研究引向深入,并正确地指导立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行政听证在我国已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听证程序的适用范围是听证发挥公平公正作用的关键所在,《行政处罚法》对此范围的规定明显过窄,不利于当事人利益的维护。《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虽然适当扩大了其范围,具有积极意义,但依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新颁布的《破产法》规定了三类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破产犯罪行为,而目前我国《刑法》对破产犯罪的规定明显滞后,我国应根据国情,借鉴国外立法,构建我国破产犯罪体系。在分析我国现行破产犯罪制度不足及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本文从立法论的角度对破产犯罪定义、构成、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破产法与刑事立法的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非典防治急需纳入立法调整 ,非典防治立法的到位和协调是我国非典防治工作的制度保障。文章对现有的立法调整及完善展开具体论述 :对《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及司法解释分别作出立法评析和完善建议 ,对各种紧急措施作出立法分析 ,对行政信息公开提出立法建议 ,对地方立法机关防治非典的积极作用作出前瞻评析  相似文献   

20.
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第46条的规定,首次在立法上确立了夫妻侵权损害赔偿制度,填补了立法上的空白。然而,司法实践表明,该制度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亟待立法予以完善。本文阐述了夫妻侵权损害赔偿的基本特征与功能,论述了夫妻侵权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指出现行夫妻损害赔偿制度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若干立法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