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次生灾害危害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次生灾害指由地震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地震次生灾害分自然层面和人为层面两种。本文以5.12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结合地震后自然层面的次生地质灾害,论述了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的进一步危害。  相似文献   

2.
比较近期中外大地震的灾后重建经验,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下应对自然灾害的对策和效果各有所长。国外一般呈现为先恢复后发展,重建的速度较缓,周期较长,主要以恢复为主兼顾发展。而中国"5.12"地震灾后重建则主要是"紧急"恢复性重建与长远发展性重建、快速度重建与高质量重建、"复原性"重建与"升级性"重建的三兼顾。我国取得"5.12"地震灾后重建成功经验的原因主要是有中国共产党坚强统一的领导,实行了国家行政指挥、地方统筹兼顾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抗震救灾格局。  相似文献   

3.
灾后重生     
土垭中心学校地处红色革命老区在汶川地震中受损,经社会援助,灾后重生。"捐资助学,情洒灾区教育事业;开拓进取,心怀捐方深情厚义。"在红色革命老区,上海实业发展公司倾情教育,上演了灾后重建校园一幕。地震中学校被毁时间凝固在5.12汶川大地震时刻,  相似文献   

4.
面对5.12特大地震,我国媒体显示了成熟的驾驭危机传播的能力,相对以往的灾难报道、突发事件报道,无论是在报道时效上、报道渠道上、报道模式上,还是公开程度上都有重大突破。快速、全面、公开、透明、以人为本、多媒体联动的抗震救灾报道成为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赋权下,段子文化日趋兴盛,段子文化的研究日益得到学界的重视。检索知网相关文献资料发现:我国段子文化研究从研究进程看,其经历了兴起与发展两个阶段,2003—2009年是兴起阶段,2010年至今是发展阶段;从研究主题看,其主要包括段子的概念与成因、段子的特点与创作、段子的意义与作用等;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看,从政治学、社会学视角展开的研究最多,研究方法以个案分析法、内容分析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为主,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  相似文献   

6.
通过定量研究的方式,以美国《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和英国《泰晤士报》、《卫报》四家西方主流媒体有关我国5.12汶川特大地震报道作为研究样本,分别从报道主体、报道视角、报道体裁及报道态度方面进行定性对比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5.12汶川地震"为研究背景,在文献综述、抗震救灾心理援助个案分析以及专家探讨的基础上,提出灾难性创伤事件后青少年危机应对的理论构想,并形成了初始同卷;随后对位于极重灾区的1000名青少年进行预测,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项目和结构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实证模型与理论模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后羌族文化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给羌族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给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极大的危害。地震后对于羌族这个“云朵上的民族”,如何进行文化保护和重建,已成为大家迫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物质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对羌文化重建的建议及行之有效的重建办法,以期望羌族文化在灾后重建中得以保护和延续。  相似文献   

9.
马振鹏 《今日南国》2014,(11):53-53
随着信息技术和手机媒体的快速发展与革新,从短信、QQ到微博、微信,人人都变成了“扩音器”和“大喇叭”,只要动动手指,就能传播分享.这种跃动在指尖上的文化景观,被形象地称为“拇指文化”. 我们每个人的手机上,可能都接收、传播过很多的段子,从“厚德载雾”到“东莞挺住”,调侃的背后,既有搞笑的黑色幽默,也有无奈的戏谑自嘲,生活的多元将段子染上了不同的色彩,有代表社会主流价值观、体现时代精神、弘扬清风正气的“红段子”,有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民情民怨、抨击社会时弊的“灰段子”,当然也有娱乐至死、低俗颓废、恶意中伤的“黄段子”和“黑段子”.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地震过后,四川灾区人民在国人的关心和支持下,用百倍的信心重建美好家园。在两周年祭到来之际,温州市支援青川县灾后恢复重建指挥部传来了他们的消息,快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新家园吧!  相似文献   

11.
[摘要]由于藏彝走廊的地理特征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川西各沟域的羌族在语言、体质外貌与文化表征上均存在差异。然而在5.12汶川地震后,羌族被大众传媒建构成为同一化和舞台化之刻板形象。这种大众印象进一步导致当地羌族重新“发现”和“认识”自己,并且通过本族群的文本制作与文化展演等“信息反馈”,在媒介参与的语境下逐步建构出一种新的羌族族群性。  相似文献   

12.
"5.12"地震中羌区学校遭受重灾,地震后对受灾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以适应和发展为基本目标,依据相关的科学理论和现实条件,构建震后羌区中学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模式是一种可行的途径,"适应-发展"模式构建中要合理选择自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天地》2008,(7)
汶川地震之后,网友自发评选了16个最牛,不仅在网上广泛流传,还被各大报纸转载。本刊选择了比较典型的8则以飨读者。最牛民房5.12地震甘肃文县碧口镇几乎百分之百房屋倒塌,然而有一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地震对成都市旅游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为适应灾后恢复重建的现实需要,成都市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本文结合成都市旅游恢复重建不同阶段的目标,对灾后成都市旅游人才需求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策略,以积极配合灾后旅游重建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汶川5.12大地震受灾城镇的灾后重建规划应建立在明确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上,直面现实困难,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切实解决山地城镇人地紧张的关系,解决短时应急重建与长远规划之间的矛盾,协调城镇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受灾城镇的重建规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区域经济、自然生态、人文历史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的工作。文章在对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城镇空间布局的优化、自然与城镇的协调发展、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城镇特色的营造、防灾减灾的规划设计等方面对重建规划的基本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段子里的2008     
2008年,有一些"段子"曾在我们中间真实地流传,以幽默与冷幽默的形式,对我们共同经历过的生活作出另类"评论""段子"里有喜怒哀乐,"段子"里有人情冷暖,"段子"里有民生无奈,"段子"里有一声叹息……在2008年结束的时候,重新品读这些"段子",回顾一同逝去的岁月,期待能让笑声与深思照亮我们共同的2009年。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再一次给人类敲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警钟.四川省的几个地震重灾区,正是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试验区和示范区,需要认真总结和反思"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成果.要保证退耕还林的成果巩固与可持续推进,必须实施补植补造;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农、林、牧业的科技含量;加强高标准基本口粮田和农村能源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移民,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世纪初,EMDR引入中国,开始了八年艰苦发展历程:从人们对它一无所知,到现在有了自己的组织;从最初的30余人,到目前近200人参与学习和应用;从我国在国际EMDR领域上的空白,到开始听到中国EMDR专业人士的声音,并在亚洲EMDR组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这一步一步走来,无不凝聚了中国EMDR治疗推动者们的心血与努力。今天,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开始关注EMDR的治疗效果,5.12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更是凸显了EMDR在平复灾区民众心理创伤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段子灰段子是民间话语的一种体现,它以狂欢化的色彩表现出对官方意识形态的抵抗,同时也对官方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力进行消解,体现出民众在社会转型期普遍感受到的生活压力下对自身处境的想象和情感表达。红段子则是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引导和传播的一种意在挤压民间段子(主要指黄段子灰段子)话语空间、强化文化领导权的"红色新文化运动"的一种文艺形式,红段子的文化生产方式体现了官方话语对民间话语进行规训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羌族传统文化是羌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切文明的总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羌族传统文化在今天面临愈来愈剧烈的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冲击过程中,又遭遇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打击.本文基于灾后重建过程中文化保护与发展中所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将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灾后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探求羌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原则、途径和方式,试图在呈现现状、分析问题的同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具体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