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科学技术进步与传统伦理之间矛盾的论述,指出“克隆人”是一种无法阻挡的事情,并在此基础上就人类如何对待“克隆人技术”的问题给予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2.
克隆技术迅速发展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类自身,至此克隆人从技术上突破有其现实可能性。这种科学技术进步与传统伦理之间的矛盾必将出现。所有错综复杂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克隆人与传统伦理的不相容性。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克隆技术,否则就会导向歧途。  相似文献   

3.
生物技术特别是克隆人技术对建立在神秘感基础上的人类尊严构成了严重冲击;以至必须以理性来维护人类生命的独特价值和尊严。目前,围绕克隆人技术的伦理争论已经广泛地展开。然而,任何对具体技术的伦理争论,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伦理准则之上,这样的伦理准则可以概括为两个,一是决不像制造机器一样制造人,二是决不像对待机器一样对待人。以这样的伦理准则,有关克隆人技术的几个伦理问题便可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克隆羊"多莉"的问世预示着克隆人技术发展的可能性。克隆人技术作为生物科学工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伦理风波。时至今日,人们对克隆人的态度仍有很大分歧。我们应当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赞成和反对克隆人的理由,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科学与伦理的关系,以一种辩证的态度对待克隆人,并真正使克隆人技术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5.
羊年多莉羊死了,而克隆人的脚步声近了.克隆人技术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克隆人技术会不会带来人类基因异常、带来人的本质的异化、带来传统伦理的变异?在克隆人技术对人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没有产生真实的危害前提出批判性的忠告,也许会有偏颇,但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对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克隆人技术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明确克隆人技术研究和运用的法律、道德界限,在不危害人类的前提下,促进人类基因组工程技术研究的深入,迎接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使生物克隆技术真正造福于人类.  相似文献   

6.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分析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莫失莫忘》中人物对自我伦理身份的寻找和对身份的确认,以及在当时的伦理环境中所做出的伦理选择——接受被人类"赋予"的命运。通过分析旨在唤起人类对责任和生命以及对石黑一雄笔下克隆人的深度思考,并且通过克隆人这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类文明的现存弊端。  相似文献   

7.
有关克隆人的争议围绕“能做”与“应做”展开 ,“能做”与“应做”的问题实质上是科技与伦理的矛盾在克隆人身上的凸显。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论证表明 ,克隆人即使在技术上能做 ,在现实的伦理秩序层面也不应该做。这一结论并不是外界的强加 ,相反 ,它是关于克隆人“能做”与“应做”本身的伦理蕴含  相似文献   

8.
作为高生命科学技术的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既可以造福于人类 ,也可能带来潜在的危险。把克隆技术用于“克隆人” ,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应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克隆技术的发展 ,用伦理和法规的手段来保证克隆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是危害人类  相似文献   

9.
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讲述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克隆人,凯茜等人具有强烈的身份焦虑,一直在试图发现“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渴望寻找自己“可能的原型”,以图建构起自己的真正身份.石黑一雄试图揭示出克隆人的身份的暧昧与焦虑以及由此带来的认同危机问题.从凯茜等克隆人内在的身份焦虑之缘由和身份建构过程入手,研究克隆人的心路历程、成长困惑及其命运归宿,试图揭示这部小说本身所蕴藏的哲理上的普遍意义和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克隆人的诞生将会带来的一些伦理问题,以及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些问题,并以此为契点,探讨了科学技术与伦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是人类价值天平上两种最基本的,也是根本的价值取向。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取向的内在矛盾,深刻表明了人类社会发展总是处在历史与道德二律背反之中。新世纪我国功利价值与伦理价值的冲突, 主要表现为道德优先与利益优先、效率优先与社会公正、发展与稳定、经济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经济生活专门化与社会生活多元性的矛盾冲突。我们的任务是面对冲突进行合理的价值选择, 坚持价值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 实现道德与历史的统一; 科学划分和界定功利价值和伦理价值的评价范围, 使求“真”与求“善”在矛盾对立中达到统一; 坚持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性并重,架构科学与人文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伦理理性是经济方式运行的深层文化基础,自然经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具有不同的伦理理性。当今经济转轨中,大量出现的“道德失衡”现象说明计划经济的伦理理性与市场经济伦理理性存在着尖锐的冲突,无法对市场经济主体进行有效规约,因此,探索西方市场经济伦理理性的形成,揭示西方思想家对基督教伦理的理性化改造、契约化改造、法制化改造、政治化改造和市场化改造历程,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赖以有效运行的伦理理性基础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现代网络在带给人们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现实问题,它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以人为道德主体的行为价值问题,即人性问题。当网络虚拟空间中人性自利成份过分膨胀,而制约它的理性工具过分软化,就容易引发人的道德人格扭曲、道德冲突等非理性倾向的网络道德问题。从现实人性善恶趋向于自利入手,对网络所带来的道德失范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以求网络道德的理性复归。  相似文献   

14.
德福一致是中国人的伦理信仰,它的作用机制是善恶因果律,当前道德建设需要对德福一致这一命题及其作用的机制善恶因果律重新认识和定位,其中最关键的是使带有宗教色彩的善恶因果律通过合理的思维转换获得现实合理性,一是对神秘力量的理解,超人的神秘力量实际上就是主宰宇宙自然的大规律,宗教只不过是把这种神秘的力量或者说法则转换成具有人的品格的神,只不过是让人能够更容易“通感”神或法则的存在,这也许就是宗教的最高智慧所在;二是对灵魂不朽的理解,以往的灵魂不朽的设定是以个体为基点,所以这一转换应将视野扩大到全球整个人类,如果站在这一高点,则“普适伦理”等也能获得一些合理的解释。通过恰当的思维转换,再次建立起人们德福一致的伦理信仰。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追求,然而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社会和谐理念.从文化形态看,中国传统的集团文化表现出重道德秩序的"人伦型和谐"理念,西方传统的经济文化则是重效率合理性的"知识型和谐"理念.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新型的集团经济文化形态,呈现出以马克思主义为引领的多文化交融的"开放融合型和谐".  相似文献   

16.
历史悠久的壮族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其内容主要表现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传扬和承继壮族优秀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必须正确对待壮族伦理思想,充分挖掘和利用壮族优秀传统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7.
孔孟之道的出发点及其理论探求的最终归宿,是论证"德治"之治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作为孔孟之道的核心,孔孟之"政"道根源于上古社会伦理化的政治范式,从人性、人伦的角度论证"修己"以"治人"的可能性,在理论上确立了道德、伦理与政治之间的一种绝对相关。在政治实践上,孔孟主张借助人格提升这一伦理化的途径来最终解决社会政治问题,以建构一个理想化、人情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基因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给人类带来了无限希望,但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道德伦理的困惑,面对科技发展与道德伦理的冲突,人类应该寻求和依靠理性,既要大力发展高科技,又要维护人性与人权,实现技术上和道德观念上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克隆人技术应用的“能做”与“应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哲学的维度 ,以对人的解读为切入点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紧张中 ,分析克隆人技术应用的“能做”与“应做”,反思并祛魅工具理性 ,寻求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笔者认为 :在严格的意义上人是不可被复制的 ,克隆人技术至多只是开辟了人类繁衍、自身生命再生产的一个新途径 ;工具理性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性与社会问题 ;试图在基因层次上确定“完人”终极标准的努力既不现实 ,又十分危险 ;克隆人技术及其应用作为一种工具理性 ,必须有其目的性价值 ;在对克隆人技术及其应用采取理性谨慎态度的同时 ,应当对探究科学未知活动给予社会宽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当下部分中国人守矩美德的缺失、生命敬畏的缺少、义务道德的缺乏等道德问题;“重私德,轻公德”思维惯性的影响、效率“经济人”的理性选择、社会转型期的心理焦虑是“中国式过马路”伦理之殇的诱因: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法律呵护道德、加强舆论宣传与监督、重视道德教育与践行,提升交通参与者的素质德行,是“中国式过马路”道德治理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