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邵长威 《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5-77
宗教现象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始终,宗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复杂。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多种宗教并存的大国,不仅本土宗教众多,而且多种西方外来宗教在我国相当流行,其相关的宗教文化与我国传统相互激荡,对我国的各个群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其中,大学生是我国社会当中的高智力群体,由于他们知识丰富,思维活跃而又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宗教文化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发挥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降低其负面影响,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借鉴前人对宗教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以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具体措施,使宗教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科学工作方法下发挥其积极的影响,最终取得思想政治工作的胜利,使大学生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2.
民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以多民族大学生为教育对象,以探索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及行为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为目标,对各民族大学生展开、运行、延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它既遵循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在机构要素、矛盾形式、过程模式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胡雪海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167-169
宗教在大学校园的蔓延和发展,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导致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有宗教本身的魅力、大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等。应对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必须完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评价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借鉴宗教宣传中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4.
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及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高校在以往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以德树人”的传统和特色。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充分展示民族高校的成就业绩,挖掘综合资源,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网络自身特点及在网络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网络立法,进行网络监督;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网上与网下教育联动等若干实效性措施,更好地发挥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6.
民族大学生作为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思想素质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8.
探讨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应起到的基石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的实例,通俗易懂地引导大学生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做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具有自强自立的民族精神的合格大学生。 相似文献
9.
张红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213-214
新形势下宗教在高校的渗透和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对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甚至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所以宗教渗透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力求从高校“宗教渗透”现象来解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提出强化文化安全意识,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应对高校... 相似文献
10.
蔡珮珺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00-202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工具,在大学生中广泛流行。微博特殊的传播特点使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广受欢迎,微博的流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不仅要充分认识微博给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而且要分析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行性,从而真正找到将微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革命被称为21世纪人类生活的太阳.校园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大学校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与追求,但是校园网络给大学生带来超信息量、高科技、现代感的同时,对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出来.兴利除弊,依法治"网”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独生子女在大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已越来越高 ,他们对高校的各个方面正产生着日益明显的影响。本文从校园文化的角度 ,分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对高校校园文化各个层面产生的深刻影响 ,提出要发挥独生子女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要重视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关心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微文化"是网络文化深刻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具有内容个性多元、传播主体个体化、形式碎片化、更新迅速、以小博大等特点。它以"微"不足道的思想容量和信息传递方式给高校育人带来巨大影响。高校育人工作应于细微处探寻"微文化"资源,利用越来越多的"碎片"时间,将"微文化"渗入育人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在文化育人中的作用,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以德治国”的思想指导下,对高校德育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高等教育阶段德育工作应旗帜鲜明地强化其政治功能,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工作要注重渗透性,从渗透的渠道、渗透者的素质、渗透的过程来分析渗透性对德育效果的影响;开启德育新资源,拓宽德育渠道,加强德育的实践性。文中还剖析了“个性教育”“创新教育”中包含的丰富的德育内涵,加强道德教育从而也促进“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常见标准化量名称与废弃名称的对照例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指出网络对我们的德育工作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极大挑战;主张学校和老师应积极介入网络,加强对学生网上自我教育行为的引导,帮助、指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主体性道德人格;德育老师要从当代大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入手,积极帮助学生从网络不健康的道德体系中摆脱出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协同家庭、社会各方共同实施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建设除了第一课堂主渠道以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教育建设中的作用,也成为大学生思想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作用、效果、途径三个方面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论校园文化环境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祖嘉合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9(5):146-151
中外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看到了环境对塑造人的品德的影响,但中国思想家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人际关系环境,主张“近君子,远小人”的处世原则;西方学者理解的环境主要是指社会政治和法律环境,主张环境的改善和建立理想社会必须实施良好的教育。他们理论的局限性是过多地看到了环境对人的制约作用,忽视了人在社会活动中的主动精神与创造性。马克思超越了他们的理论局限性。在现代道德教育中应关注环境的教育作用,使之成为新时期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应同时加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这是对大学教师提出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分析人文精神的基本含义、我国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重视塑造大学教师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因此,加强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