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中国与东盟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必然会遇到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这需要双方以一种务实的态度并借鉴欧盟及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以确保自由贸易区的顺利运作.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他指出:"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十六大报告,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认真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深化对我们奋斗目标的战略步骤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以发展农产品为工业、民营经济、乡镇企业为重点,城乡镇一体,工农贸并进,区域经济特色凸显,是我国社会经济功能比较完整的基本单元。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机遇 ,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 ,从本土化出发 ,趋利避害 ,利用信息化对工业和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和优化 ,实现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达到与经济全球化共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6.
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稚 《学术探索》2004,(12):30-33
经济结构不够合理是制约云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云南应通过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调整,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钱津 《湖南社会科学》2008,(2):91-94,228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建设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如果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没有必要发展民营企业,也没有必要以民营企业为建设市场经济的生力军.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当前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只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因而,中国在现阶段必须以发展民营企业为主,必须以民营企业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去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且,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民营企业也负有主要责任,也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中国未来13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在2020年之前将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毫无疑问,这一目标要直接依托民营企业的发展来实现.从目前来看,中国经济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是企业的管理水平达不到应有的高度,由于民营企业是生力军,因此,明确地讲,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以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必须迅速提高民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智力水平.  相似文献   

8.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清除,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此时.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政文 《东岳论丛》2005,26(6):45-49
经济全球化不仅影响着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模式和趋势,而且改变和冲击着各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经济文化交流、互动与冲突的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立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立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独立发展,必须实现民主主体的现代化与世界性的统一、民主发展的独立性与有效性的统一、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与外来文化的中国化的统一,借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共同经验,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合作经济林文益近年以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和建设中,对合作经济的认识存在若干误区:①以为合作经济是非商品经济,而市场经济却是商品经济的产物;②合作经济是劳动的联合,以服务为宗旨,而市场经济是资本或资金的经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提升竞争力等方面阐述了发展县域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公路建设和地方经济是密不可分的,西部地区经济文化欲高上新台阶,首先要加快公路建设的步伐,达到筑巢引风,吸引投资,加快发展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 ,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意义。一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国内外局势发生了空前剧烈的变化 ,要在新的形势下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方位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对全球化的狭义理解 ,主要指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世界市场的一体化、国际金融的一体化等等。广义的全球化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一体化 ,指人类克服自然地理因素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策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即将结束并有望在2012年进入政府谈判阶段。中日韩三国近年来在商品及服务贸易、投资以及经济合作领域保持了高度密切的联系,并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为中国创造更为广阔和稳定的市场以及可观的经济利益,但其意义不止于此。应从更加宏观的视角认识该自由贸易区对于中国实施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争取主动地位的重要战略意义,并采取积极和务实的态度推进该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与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经济地理学的主干课程,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建立,原有课程的教学体系,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亟待改革和发展。广州师范学院地理系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了《中国经济地理》建设的新路子,并以课程改革推动了地理系的改革和经济地理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平衡已经开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第二个大局也按预期的时间表提上议事日程,面对中国加入 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西部大开发已成为我国在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探索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一主张立足国情,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二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三强调社会主义既要搞计划经济,又不能忽视掉市场调节。这对当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设节约型社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与之相应的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理论研究,近两三年来逐渐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研究的论著数量显著增加。论文方面,截至2005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有150多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王克群的《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实事求是》2004年第4期)、白雪秋的《资源节约型社会:内涵及其要求》(《前线》2004年第11期)、薛鑫良的《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理论前沿》2004年第11期)、刘海燕的《论节约型社会八个主要标志》(《求索》2005年第1期)、胡治宇的《节约型社会之我见》(…  相似文献   

19.
沙伦赛 《理论界》2005,(6):89-90
老挝作为东盟的成员国和东南亚地区唯一的内陆国家,在面向即将建立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应根据国情制定面向建设该自由贸易区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利用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所带来的机遇,完善经济法律法规、健全司法制度、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以及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优势,并进一步与中国和其它东盟国家加强经贸合作关系,将老挝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贸合作中的中间桥梁,从而提高本国经济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2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的专家近日提出,鉴于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综合国办的极大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劳动力自主就业意识和能力逐步增强,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就业危机。专家们提出解决就业问题基本思路的四个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