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波 《社会科学论坛》2006,(19):157-15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蓬勃发展,刊物越出越多.在学术环境与办刊规范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国内外学者面对着上千种刊登史学论文的刊物,由于缺乏相对客观的质量评估,在选看、选订和投稿时,常会感到有些困惑.他们希望深入了解中国史学刊物的学术质量,以资参考.另一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学术标准亟待明确,评估尺度更应透明,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必须加强.有感于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等单位的历史学者,组成评估委员会,合作进行了历时半年的调查研究.他们向全国学者和学术刊物广泛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问卷的内容认真统计,分析研讨.最后以加权记分和投票表决的办法,评选出33种与史学相关的刊物,名次如下: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现代史学初步建立的时期。五四时期的中国史学力图摒弃杜撰和编造,从真实出发,重建科学的古史体系;在中西学术交融的学术背景下,五四时期的史学表现出了区别于传统史学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内容、观点上开始具备了现代史学的因素和要求;五四时期在史学人才的培养、史学研究机构的建立和史学刊物的创办等方面也具有了现代史学的初步规模。所以,五四时期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第一次真正高峰  相似文献   

3.
历来对中国古代史学的经世致用传统多持肯定态度,本文则着重论述了它对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消极影响。文章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实用理性特征中挖掘了经世致用观念的思想文化根源,指出它虽是史家以史学为工具去介入干预现实,从而表现出中国学者所一向标榜的积极入世精神;但它实际是学者们自觉不自觉地误入专制政治的陷阱之中,使史学变成为现实政治服务的致用工具,从而丧失了史学自身的独立学术品格。在近代以来兴起的科学民主的学术潮流中,经世致用传统固有的不足愈显不合时宜。摆脱致用功利意识,建立以求真为第一义的学术发展范式,乃是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希望所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大会暨第八次学术讨论会,于7月25日至29日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日本和韩国学者。会上共有15位中外学者作了大会发言。他们涉及的蒙古史学问题,较之前7次学术讨论会,在材料的丰富性和讨论深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会议最后选举产生了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学术讨论会@蒙仁~~  相似文献   

5.
从清末到五四,中国的学术思潮产生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一变化首先表现在学术领袖的变更:留美归国的胡适等人迅速崛起,取代了尚处盛年的严复、梁启超等人。胡适主张考订史料、“小心求证”,代表了一种新的“学术美德”,与近代欧美史学强调“如实直书”、科学治史的发展相类,同时又衔接和重振了乾嘉学术“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由是五四注重“考订”的学风取代了清末热衷“通论”的风气。五四时期学者之治学生涯,受此学术风气之影响。他们向这一风气看齐,展现为人所认可的“学术美德”,扮演合乎期望的“学者角色”。但“学者角色”有内外两个方面:一个学者之内在性格,与人所期望的角色并不一定符合,学者的学术生涯由此会产生明显的变更。晚清、五四学人处于中国学术的成长期,他们所展现的“学术美德”和扮演的“学者角色”,展现了学者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与时代风气之间的一种辩证和复杂的内、外互动之关系。  相似文献   

6.
学术的发展推动学术史研究的发展,中国史学学术史具有多种撰述方式,如果把那些不同时期学者撰写的史学家传记汇编成书,也是一种中国史学学术史.其特点在于不仅传主所在时代的跨度很大,撰述者所在时代的跨度也很大,这给后人留下了极大的思考空间.在那种为史学家立言、以“对话”形式撰写的访谈著作中,史学家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其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也具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总之,史学学术史应当把史学哲学、史学方法、史学学术成果的价值估量以及史学成果与其他史学成果的关系等诸多方面都考虑到,并作系统的考察,逐步摸索出各不相同的、但行之有效的专门领域学术史的撰述途径.  相似文献   

7.
阎静 《北方论丛》2013,(3):71-75
刘向、刘歆父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的突出代表,他们的文献整理成果中包含着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其中,刘向所撰《别录》,以书录的形式评析史籍,开创了一种史学批评的模式。刘歆所撰《七略》,以序文的形式考察学术源流、评论是非得失,在史学批评史上显示出特定的价值。他们开启了文献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的密切关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揭示、认识这种关联,对于拓展历史文献学家和史学批评的研究空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怀宇 《文史哲》2022,(2):145-153+168
20世纪50年代,随着一系列史学新刊物的出现,如《历史教学》《文史哲》《历史研究》等等,现代学术规范逐渐确立,其中也包括作为现代学术主要特点的脚注。尽管1950年代初这些刊物都采用直排形式,作者们多使用尾注或文中夹注,但1954年以后逐渐使用“直排脚注”。《文史哲》1955年率先使用了横排并确立了脚注的格式,《历史研究》等刊物也在1956年根据文化部对出版物标准的指示改为横排,从而奠定了现代脚注的格局。马克思主义史家在采用现代注释格式方面起了标杆作用,这主要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取得史学界指导思想,使得史家开始重视规范地引用经典作家的著作,强调其经典性、权威性。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史学交流加强了对现代史学规范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华南学派是目前在国内颇具影响的学术流派,其治学方法与实践很值得关注和探讨。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植根于中山大学文科设立以来"眼光向下"与跨学科治学的学术传统,师承傅衣凌、梁方仲在中国社会经济史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年鉴学派的史学理论,并在与海外学者长期的合作与交流中形成了共通的治学理念。华南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与中国近百年来的社会及其学术思潮的变迁密切相关,反映出中国史学由传统走向现代的某些共有特征。探寻该学派史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对于当代中国史学理论建设应具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宁夏社会科学》是反映和代表宁夏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突出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刊载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诚挚欢迎海内外学者来稿。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的要求,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请寄打印稿,并附软盘  相似文献   

11.
中外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包括中日、中韩(朝)古代史学的比较研究。比较东亚各国同源而异流的传统史学,对于深化史学史研究具有重大意义。这种史学的比较研究,应当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历史学能够产生的基本条件、史学的基本准则和内在矛盾等。中日、中韩史学的比较,亦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源于中国的传统史学在其他国度演变出的特色及其原因。中日史学的比较研究,已经预示出可观的学术新境,例如中国传统的历史正统论,经日本早期政权的改造,形成决定日本统一和天皇万世一系社会意识;日本与中国史学近代转型的比较,给历史研究和史学研究以很大的理论启示。中日史学比较研究,有待众多学者参与以共创繁荣。  相似文献   

12.
王萌 《阴山学刊》2009,22(3):35-38
张光直先生的学术背景使其在考古研究中更倾向于使用以人类学为主的多学科研究方法。而这样的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考古学在学术定位上应归于张先直先生所定义的新的史学(尤其是中国古史)学科范畴,这种学科区别于中国传统意义上以史料为基础的史学,是具有世界性的。这样的一门学科在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学者广泛学习西方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其发展的结果是从中国产生出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社会科学理论。张先生的一生。也正是致力于此目标。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大学?怎样做学者?在大学工作和生活了二十多年。天天都在和大学教授、学者打交道。本以为对这个问题还有些发言权。可著名学术思想家邓正来先生到我校进行的学术交流.改变了我的看法.突觉我们也许并不真正懂得大学和学者的内涵。2007年3月26日上午,我校召开小规模教师座谈会.邓先生主要讲了学术自由问题;下午又举行了大型师生学术报告会,他以学术规范为主题,做了《中国学术发展的若干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14.
由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的《中国学术批评书系》,以最近《史学评论》(杨玉圣著)的出版为标志,开始由该社出版。据了解,本年度该书系还将推出伍杰、陈平原、贺卫方、周祥森等学者的个人学术评论专集。《中国学术批评书系》开始出版@隋唐  相似文献   

15.
美国现代化是一般巨大的浪潮,它显示出一种动态的形式和普遍的影响,其中也促使现代美国史学在观念、内容、方法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探究美国史学的现代化,还需要寻求其自身演化与学科发展的动因,这一学术背景是来自社会科学,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史学的现代化即是它的社会科学化。与美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它的对外扩张一样,现代美国史学在其发展进程中也势必要释放与扩展它的影响。20世纪美国史学两次大规模输入中国,对外部世界发生了较大的影响。从总体上看,现代美国史学的引入,无论对改造中国传统史学的陈腐部分,还是作为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种参照与借鉴,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百年来的美国史学现代化的进程给我们以启示: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国民的历史教育;需要摄取与借鉴外来的史学遗产,历史学的现代化需要历史学家自身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章学诚与钱大昕是乾嘉时期最著名的史学家。①不过,他们二人的人生际遇却大不相同。钱大昕生前及身后均被公认为第一流的学者,而章学诚的学术在当时除少数知己外并不为人所认同。这里用"著名"二字称呼章氏,其实是近代以来的评价,章氏生前及身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并不享有此荣耀。他们二人最擅长的是史学,在当时大多数学者眼里经学是第一等的学问,史学尚在其次。对此他们大声疾呼,认为史学同等重要,所发议论实乃补偏救弊之言。但因学术取径不同,故他们的史学成就也各异,章氏在史学理论上成一家之言,钱氏则在史学考证上有突破前人之…  相似文献   

17.
张凯 《天府新论》2022,(5):18-27
近代学术,经史嬗变。新文化派参照西方学术开创新史学,进而以现代史学观念与体例改造中国传统史学。“新史学”为近代中国学术转型提供有效平台,却在无形中割裂了中国传统史学之于现代学术的关联。刘咸炘提出,史学的广义就是人事学,进而以“察势观风”为史识准绳,以“史有子意”为史家宗旨,落实即事明理的人事学,倡导以纪传体编纂传统创新史体。在近代中西学术交汇的语境中,考察刘咸炘的史学观念,揭示其立足固有学术传统、会通古今中西的旨趣与方法,或可在中国传统史学与现代学术体系之间建立有机关联,为时下突破分科之学、建立中国学术本位开辟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曾军 《云梦学刊》2009,30(4):28-30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学术规范问题引起中国学界广泛关注以来.学术评价一直是讨论的焦点问题。面对批量制造的学术产品,亟需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评估手段甄别学术精品和学术垃圾;面对不断曝光的学术腐败现象,亟需一整套立竿见影的防范机制堵住抄袭和变相抄袭、一稿多投和乱收版面费、跑点和学术贿赂等等有损学术形象的恶劣行径;由于学术评价意识的突显,以原发学术期刊为基础的评价体制已悄然发生改变,而以二次文献为特征的学术文摘机构逐渐占据了学术评价的话语权——《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及一些重要报刊的学术文摘栏目不仅影响着对学术论文的质量评价,而且还直接成为学术期刊“核心刊物制”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十年代初,顾颉刚和徐旭生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通力合作,共同创办通俗读物编刊社,参与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和参与禹贡学会。他们还分别是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会史学和考古方面的负责者,共同促进了北平研究院史学研究和考古发掘的发展。后顾徐二人因人事纠纷关系破裂,由交好转向彻底交恶。顾颉刚与徐旭生的学术观点异趣,从侧面反映了两位学者对古史学术观点的不一致。二人的交往是民国时期学者生态的一个面向,他们的学术歧见凸显了民国学术发展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20.
在经验与规范之间:合法性理论的二元取向及意义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学术之隆替,既与时代之盛衰遥相呼应,也与学术人才之兴衰荣枯密切相关。在20世纪的中国学术史页上,学人辈出,不乏卓然大家,已为学界所共见。改革开放之时代巨潮,更托起新一代学者群体。他们中不少人学有根柢,经历现代学术训练,积累濡厚学术素养,展现出各自独特的研究历程和学术风格,体现着学术事业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希望。作为各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不仅是学界前驱的薪火传人,更是更新与光大21世纪中国学术的思考者、探索者、实践者。 “努力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专家学者群体”,是第五届上海社联的一项重点工作。本刊编辑部从第六期起,辟出“中青年专家网页”专栏,就治学道路、治学成就与治学体悟等方面.对部分中青年学者进行访谈,并同时辑收其近期主要研究课题新作一篇。专栏冠名“网页”,也是寄托着我们对本专栏在联络学人、互通信息上的厚望。值此新的世纪之交与千年之会将临之际,我们期盼着此项工作得到学界的关注与支持;期待着更多专长之士以更多创获,崭露学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