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译事点滴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到处呈现出一派蓬蓬勃勃的兴旺景象。翻译事业也随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向了翻译这个园地,为科技、文化的交流孜孜不倦地笔耕着。无论是专职的、或者业余的,只要从事翻译这一工作,都面临着一个如何认识翻译、如何从事翻译的问题。 翻译是科学,是艺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对待它,首先必须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和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要翻译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温了中外符号学研究的历史 ,论析了以社会符号学为方向的翻译研究 ,以及从语言本体论、现代阐释学衍生而出的话语批评和多重符号意义如何促进翻译重点从作品向译者 /读者的历史性转移。  相似文献   

3.
伟大翻译家朱生豪出生于浙江嘉兴鸳鸯湖畔。之江大学的四年以及随后的编辑生涯,为朱生豪打下了扎实的英文功底,同时使他具备了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和古典诗词创作才能,这为他翻译莎剧奠定了基础。从1935年开始准备译莎到1944年逝世为止,他共译出莎士比亚悲剧、喜剧、杂剧与历史剧31部半,给中国莎学史和中国翻译史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朱生豪长于译笔,但也不乏译论。他具有伟大的爱国翻译思想,严肃认真的翻译态度。他的译文自然流畅,这与他采用再现原作神韵和神采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中英文之间的不可译现象分别存在于语言系统、物质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几个方面。人类文化在个性之外的共性,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不可译性向可译性的转化提供了客观条件。语言系统内的翻译难题,如修辞格,可以借助于其它修辞手法来体现,用一种或多种修辞手法来重塑原文的修辞效果。意译、音译加注、改译及零翻译等方法可以应对其它方面的翻译难题。  相似文献   

5.
一、元人贤的改名元代诗人贤字易之 ,色目人 ,葛逻禄氏 ,元代又译为“合鲁”,汉义为“马”。著有诗集 ,名《金台集》,还有《河朔访古记》,是从《永乐大典》辑出的残本。他有手写的《南城咏古》五言律诗一卷 ,刻入《三希堂帖》。我曾得到其原本墨迹照片一份 ,因原卷早已失踪 ,这份照片 ,即成至宝。不久又见到北京图书馆影印的于敏中自热河行宫致陆锡雄、纪昀 (当时在北京主编《四库全书》)的手札 ,其中提到贤的名字改译为“纳新”,深为诧异。以为“贤贤易色”出于《论语》,此色目人全用汉文为名为字 ,何须改译。又见清初译本《太祖武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传统及近现代的译学理论和批评为知识背景,从《现代评论》中大量的翻译批评文本切入,考察它们关于其时翻译的“质”、“量”状况、翻译标准、译者学养、译著出版、重译问题及译界的学术语境等的探讨,分析其作为一种特殊文学批评的特征和它在学理上的贡献与缺失,并从中窥探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译事商榷的整体风貌。  相似文献   

7.
《士兵之家》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以战争为背景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该小说寓深刻的道理于简朴的描述以及平淡中追求变化的语言特色反映了作者一贯的艺术风格。在此将从直译与意译、文体风格及误译这三个方面探讨由杨九声先生翻译的《士兵之家》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8.
从英语语法、表达、信息和结构等方面,对《宁德旅游》英译手册中的错误进行点评,阐明译事难,应谨慎行之的观点,同时也呼吁翻译界和有关部门重视旅游外宣资料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9.
林少华是我国著名的日本文学翻译家,近年来,其译文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褒贬兼有。在对其翻译过程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译者能力、译品选择、译本锤炼、多方认可等四个层面来评述,林少华之诚于译事实至名归。  相似文献   

10.
由于晚清动荡的政治格局及适应读者的需要,梁启超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的外国政治小说的创作意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相反,外国政治小说的译介逐渐向历史小说、英雄传奇、革命小说以及社会小说发生嬗变,在内容与形式上均融入了中国传统小说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翻译研究的纵观视角管窥翻译家梁实秋的翻译思想,在分析梁鲁论战的基础上梳理了梁实秋是如何提出其翻译思想以及其如何将"存真论"的翻译思想实践在莎剧翻译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翻译过程,其实就是更换载体的过程,将原语所含载的各类信息如实地转入目标语。理论上讲,更换载体过程的结果应该只是媒介的改变,不应是内容的增删,且这是可以做到的。但在实践中,因为原语和作者、译者和目标语等因素,译成品无法与原作品“等值”,只能退而取“中值”。  相似文献   

13.
诗歌一类文本似不可译而必须译,广告一类文本却可能似可译而不能译。"可译"与"不可译",是基于由源文至目的语翻译难度而作出的判断;"必须译"与"不能译",乃至"怎样译",是根据翻译的社会需求而作出的决定。不同文体的社会需求各有特点,其翻译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讨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指出中西语言中存在的某些特殊语言形式,如回文诗、藏头诗、共鸣韵诗以及拆字句等,是很难译甚至是无法翻译的,属于不可译类或译犹未译类。  相似文献   

15.
自从十八世纪《诗经》的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发行以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文章就古汉诗英译的历史及各种争论从可译还是不可译;直译还是意译;自由体还是格律体;改写还是翻译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对译诗不应仅局限于字面上的"信",原诗与译诗达到的对等的效果和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相类似的感受也是要考虑的"信"。  相似文献   

16.
译后记     
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天穹上的两颗巨星,他们的光辉,既表现在他们完美、崇高的艺术上,也显示在他们寻求真理的思想上。尽管他们对真理寻求的途径和结论常常是谬误的,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思想上对真理的寻求,正是导致他们艺术上的完美崇高的决定因素。他们是大艺术家,也是大思想家。他们有自己的哲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在汉语诗歌是否可以英译或如何英译的问题上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许渊冲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文学翻译"优势论"的理论,并特别论述了汉诗英译也要"发挥译文优势",在译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诗歌翻译作品得到了中外学界的赞誉。然而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优势论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从传统的"忠实"原则与"发挥译文优势"的关系,现代翻译理论对翻译过程的认识,以及实际翻译操作中对"发挥译文优势"的需要来说明英译汉语诗歌发挥译文优势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不是简单的直译或创造,有些情况下可运用省译。  相似文献   

19.
南洋公学译书院开办时间尽管仅有短短的五年,却编译出版了60 余种图书。张元济与严复为什么会亲密合作译、印《原富》以及对译书院选题的影响;译书院译印图书名目与数量;译书院引进西方书籍的宗旨与原则;译书院创立时间、翻译人员及译印图书产生的社会效益。译书院为中国近代出版史、教育史创下了多项中国之最,对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进程和思想解放,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了解和学习西方军事、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及其国民教育,传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20.
医学英语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劳动过程,它需要译者掌握翔实的医学知识和深厚的中英文语言基本功,并且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文章通过对英语翻译标准的分析,探讨医学英语翻译过程中的增译与省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