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一大发现——同徐殿久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1期发表的徐殿久同志的《马克思主义以前没有唯物史观吗?》一文(以下简称“徐文”。本文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文。)认为马克思主义之前就存在唯物史观。对此,我们不敢苟同。在这里,我们打算就“徐文”所提的涉及唯物史观的产生、发展的几个理论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一、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我们所理解的唯物史观,是一种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全部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的统一的理解和解释。而不只是局限于对个别事物、现象和问题的解答。就是说,它是用唯物主义的原则来解释全部社会生活和历史,是把唯物主义推广、应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2.
江雪莲 《探求》2002,(1):12-15
“七一”讲话作为建党80周年的重要文献 ,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坚持理论创新而形成的科学体系。“七一”讲话在理论上的新发展、新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 ,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理论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理论 ;第二 ,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科学理论体系 ,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创新”的思想 ,创造性地提出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学说 ;第三 ,对党建学说做了新的发展 ,提出发展党的群众基础、判断先进性和吸收党员的标准 ;第四 ,首次在党的文献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在我国当代社会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生物技术迅速发展和人权理念姿态鲜明的时代 ,我们有必要问这样一个问题 :当我们讨论“人权”时 ,我们关心的是那 1 0 0万生活优越、并不断从科学发展中获益的人 ,还是那 40 0万穷困潦倒的人 ?提出这个问题有很多原因。首先 ,在过去的3 0年中 ,上述两类人的差距不断拉大 ,并且这种趋势似乎没有逆转的迹象。第二 ,滥用权力加剧了贫富分化和对人权的践踏。第三 ,还没有证据表明生物技术 ,同其之前出现的技术相比 ,能够得到更加明智的运用。基因工程的进步是否能降低药品的价格 ?知识产权和农产品多样性的减少是否会伤害穷国的经济 ,并造…  相似文献   

4.
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到底有没有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如果有,它同自然规律有什么不同?它同社会主体的目的性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都涉及到重大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问题。 _问题的提出,“自然历史 (二)过程”理论之启示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一版序言中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史的过程。”(陈志良、杨耕译。见《哲学研究》1989年第2期)据此便流行了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理论,认为社会历史同自然史具有某种相似性,因而可以直接把二者相类比,从自然规律出发去推导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性,即排除主观目的的绝对必…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机遇在于正确认识和解答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当今中国人提供正确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和人生境界,发挥其指导、规范和推动社会前进的实践功能。为此,哲学需要实现三个转变:变“体系意识”为“问题意识”,实现哲学范式的转变;从“本土视域”转变为“世界视域”,扩展我们的哲学视野;从“中、西、马哲学”三个学科的分立转变为三个学科的“视域融合”,逐步确立“大哲学”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分析人类社会结构时曾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法律的和政治上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①那么,我们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这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结构(超越一切制度和意识形态),其中无不由三个要素构成:第一,处于一定阶段的生产力;第二,与生产力相适合生产关系;第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以及社会意识形式。这…  相似文献   

7.
孟加拉国是一个农业国家,但粮食生产不能自给,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然灾害和政策方面的问题,也有人口问题。一九七五年齐亚·拉赫曼执政后,调整了各项经济政策,采取了优先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搞了个两年探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一九八一至一九八五年)。齐亚政府把增产粮食、控制人口和普及教育作为“革命”的三  相似文献   

8.
任平 《阅江学刊》2010,(3):13-19
根据建立在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物质利益关系的不同,社会分为同质性社会、异质性社会和差异性社会三种类型。差异性社会理论是关于我们国家社会类型、社会结构、社会性质的理论,是规范我们国家未来长治久安、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差异性社会基础上的正义是差异的正义,把握差异的正义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合理的差异是必然的,差异的来源必须合理合法,差异本身具有结构性的标准、限高,差异本身是历史的发展。贯彻差异的正义要把握两点:一要所有差异性的人群有没有或能不能建立根本的、长远的、全局利益的一致性,这是关键的问题;二要平衡各个差异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早在六十年代初,毛泽东就告诫全党:“帝国主义说,对于我们的第一代、第二代没有希望,第三代、第四代怎么样,有希望。帝国主义的话灵不灵?我不希望它灵,但也可能灵。当前东欧、苏联局势的变化,证明了毛泽东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70周年大会讲话中也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不仅要继续经受执政的考验,而且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考验,面临着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这就要求全党坚决抵御和反对“和平演变”,把这一战略任务切实完成好。一、教育党员提高对反“和平演变”的认识社会主义的历史,有72年了。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苏联成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70多年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思维与语言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或言语是思维的基础吗?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就不能思维吗?语言教育学和教育法随着对这一问题的解答方式而有所变化。本文就与此有关的三个问题进行探讨。1、语言是以精神和国民性为内涵吗?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当让孩子学外语吗?2、语言会决定我们的知觉方式吗?如果那样,外语教学会不会使孩子混淆视听。3、在幼儿咿呀学语之前尚不会思维,这时进行教育是否不会有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党的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时指出,这个理论对以下三种类型国家的状况进行正确的分析并作出了科学的判断。第一种情况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第二种情况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第三种情况是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就我国理论界研究状况而言,研究“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显得不够。当我们把目光转向研究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个问题时很自然地会得出这个结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超前意识与制定正确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首先,现代化建设的超前意识是制定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1975年9月19日苏联《真理报》发表编辑部文章《苏联哲学家的崇高职责》,对哲学界没能写出辩证法理论专著进行严厉批评。此后,大约在1977年苏联科学院哲学所组建了以伊利切夫为首和以康士坦丁诺夫为首的两个写作集体。伊利切夫主编的多卷本唯物辩证法专著分四卷。第一卷叫做《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第二卷叫做《科学知识发展的辩证法》,第三卷叫做《现代科学中的发展问题》。第三卷分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思想两个部分。这里摘要介绍的是关于社会科学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商品、价值理论,除了重点深入研究《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重点自然是整个第一章)外,还须联系第一卷以及第二、三、四卷的其他有关论述,进行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以便真正领会马克思关于商品(价值)一般和资本主义商品(价值)的理论、方法,以为进而探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问题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仅就《资本论》第二卷第十九章(以下简称“第十九章”)如何在深入批判“斯密教条”的基础上深化、发展了第一卷第一章(以下简称“第一章”)的商品、价值理论,以及马克思对“斯密教条”的批判在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问题方法论上给我们的启示,谈一些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4.
新书简介     
D09/S774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ories(《西方政治思想与理论》)G.Sreedathan(印度农村发展研究双语月刊Sopan Step编辑)New Delhi:Deep & Deep Publications Pvt.Ltd.,2006,424p.;23cm政治学作为哲学的科学思想起源于古希腊。“政治学”一词在希腊语中意为“城市-国家”。希腊人用Politika一词描述所有与国家有关的现象。政治理论解答关于国家和政府的政治行为的结果以及取得这些结果的途径等最基本的问题,还回答政治地位、财产、法律以及当权者执行法律条例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问题,同时还要解答法律是什么,一个合法的政…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终极关怀——读刘泽民新著《超前认识论》邢芝兰申文元《超前认识论》提出:“哲学的基本问题还有第三个方面需要回答”。“世界应该怎样,人应该如何改变世界,可以说是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三个方面,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哲学解答”。(该书15页、16页)...  相似文献   

16.
第三部门的勃兴对行政法意味着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凌云 《浙江学刊》2007,(2):162-168
第三部门的兴起,尤其是在公共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对行政法的主体理论、行政行为理论以及行政诉讼等都会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理论重构。但是,作为术语,“第三部门”引入行政法结构之中似乎没有必要,我们更应当关心的是其在公法上的作用、影响以及相应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17.
卢传实 《探求》2002,(4):4-6
“三个代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哲学的角度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进行分析探讨。认为“三个代表”是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科学体系,深刻地蕴含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继承和发展的统一。文章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了“三个代表”的哲学内涵:第一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二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三方面,“三个代表”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并提出把“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期实际相结合的桥梁,指导我们进行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18.
张先贤 《探求》2002,(1):9-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第一个“代表”是第二、第三个“代表”的基础条件 ;第二个“代表”是第一个“代表”的方向、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前两个“代表”以第三个“代表”为出发点和归宿。三者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给后人留下两个历史课题:一是东方落后国家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二是革命胜利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向实践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使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正确地解决了马克思所留下的第一个理论问题,但对第二个理论问题的探索和回答却是不成功的。邓小平同志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走改革开放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及其进行的伟大实践,成功地解答了在东方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完成了马克思留下的第二个历史课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崔瑛 《南亚研究》1992,(2):7-14
1947年8月15日印度宣告政治独立,从此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繁重任务。独立后的首任总理尼赫鲁说:“我们常谈独立,而没有经济的独立,就不能长久保持政治上的独立。……因此我们必须提高生产,增加我们的财富并通过经济计划使千百万人,特别是普通群众分享其乐。”②怎样增加财富并使千百万人“分享其乐”呢?以莫汉达斯·甘地为首的一派认为在一个贫困落后而又劳力过剩的国家不能实行机械化,而应建立一个“理想”的村社社会,把人们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