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峡川地区的夏、越民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散向峡川地区的夏、越民族 在夏人中的越族因战败而流散之前,他们已经与中原各族交融甚久了,因此在语言、文化、心理上形成了一些共同的特色。这既是布依语中包含有上古汉语语音的最初来源,也是后来周族、匈奴族等自称为“夏人之后”的渊源所在。所谓“夏人”“夏族”是个“泛夏”概念,凡参加过夏代部落联盟的民族都是“夏人”或“夏族”。正如当代“中国人”、“中华民族”包括了多民族多人种一样。不过,本文是在“夏越同源”的意义上使用’夏族”“越族”的名称,与其他著作使用泛夏概念的“夏族”有所不同。翦伯赞先生的《先秦史》指出:“‘夏族’虽然被商族所征服,但不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探讨的龙雏型,是指从广义上讲的“龙文化雏型”,也称早期龙崇拜。任何文化必生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中华民族就是滋生龙文化的土壤。而中华民族是以夏族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夏族便是崇龙之族,因此,龙文化的渊源与夏族的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提到的夏族,也非狭隘意义上的一个“夏部族”,而是从广义上讲的作为民族融合共同体的“诸夏”,即华夏族。夏王朝立国之前,夏族的起源与发展,是原始社会晚期许多氏族部落  相似文献   

3.
夏文化概念如何表述?考古界、史学界的传统观点都认为,夏文化就是指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欠妥。正确的说法应为,夏文化是原始社会时期姒姓氏族、夏王朝时期姒姓部族和其他同盟的异姓部族,以及商代初期被征服的夏代各族所创造的文化的总和。具体说来,可分为先夏文化、夏代文化,商初夏代遗民文化三部分,三者缺少任何一者,都不是完整的夏文化概念。  相似文献   

4.
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奴隶制王朝。可是,由于时代悠远,文献阙如,单依靠文献记载来研究夏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1959年夏天,徐旭生先生等人,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赴豫西等地区作“夏墟”的实地考察,揭开了以田野考古为主探索夏文化的序幕。30多年过去了,夏文化的探索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当前学术界似有人对此采取一笔抹杀的倾向。为阐明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本文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资料两个方面来阐明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地区是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古河济之间,是夏族、东夷族和商族相互“错处”的边缘地区。夏王朝的统治中心区域,不在古河济之间。  相似文献   

5.
从夏族北上晋南看夏族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夏族起源诸观点之一的“晋南说”认为夏族起源于山西南部地区,并南下发展。笔者通过对文献材料和考古材料的分析,认为自夏禹开始至夏王朝灭亡之后,夏族存在着北上进程,而非南下发展。北上进程包括三个阶段:一是夏禹后期夏族北上控制晋南,二是帝宁之后夏族重新北上对晋南地区进行直接统治,三是夏王朝灭亡后部分夏族北上亡徙。如此可证夏族起源于豫西而非晋南  相似文献   

6.
夏代,中国境内小国、酋邦、部落林立,夏王朝只是它们中间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夏朝末年由于桀的无道造成了夏族内部阶级斗争的激化,夏人“率怠弗协”,“皆有远志”,纷纷逃亡,使得夏王朝实力大衰,商族乘虚而入,灭亡了夏朝(详见本期殷伟仁《夏亡主因探讨》一文).殷革夏命是一个历史事件,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记载都是战国秦汉学者所写的,如:《孟子·梁惠王下》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相似文献   

7.
夏王朝中心在伊洛和汾浍河流域考析──兼与《夏后氏居于古河济之间考》一文商榷方酉生夏代是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奴隶制王朝。可是,由于时代悠远,文献阙如,单依靠文献记载来研究夏代的历史是远远不够的。1959年夏天,徐旭生先生等人,在充分掌握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今人多依唐代萧德言的<括地志>观点,认为曹国因曹南山而得名,实则不然.曹姓始族曹安是曾任火正的吴回之孙,曹姓部落早期居住地在今河南灵宝县的"曹阳",商汤伐夏桀,灭亡了忠于夏王朝的三鬷部落,三鬷本居今定陶城南,与汤都亳近在咫尺.于是商汤迁曹姓部落于此,作为商附庸国.周灭商,武王又将其六弟姬振铎封于此,而将曹姓部落东迁至邾.从而出现了曹国公族不姓曹,邾国公族不姓邾的现象,邾国公族以封国为姓,称邾、娄、邹等,邾后来去"阝"为朱,故后世姓氏书中将邾、朱、娄、邹等姓始族称为曹.  相似文献   

9.
靺鞨族是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它是由勿吉族发展而来的。勿吉族生活地区由于出产并向中原王朝进贡一种被称为靺鞨的红宝石,因而靺鞨也就逐渐成为这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了。靺鞨成为族名后,开始单指某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后来发展到多个少数民族部落或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10.
徐中舒先生所提出夏族的后裔即古羌族之论点,包含有若干真实的历史信息."禹兴于西羌"及"禹生石纽"传说的发生最初可能与三苗战败移徙至今长江上游四川境内有关.虞、夏之际进入岷山一带的三苗族众和夏、商之际进入四川境内的夏族,逐渐与当地土著民融合,构成古羌族的重要来源.禹族西兴东渐的说法,缺乏较为可靠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正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栏目收录4篇文章,分别来自探索夏王朝都邑的一线考古学者和文学人类学学者。文章主要从四重证据法所倡导的第四重证据入手,聚焦新问世的以出土玉器为主的夏代文明展,从玉礼器玉兵器及其与青铜器的关联,加上甲骨文汉字"國"的造字表象作为二重证据,综合审视相当于夏代纪年范围(即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华夏国家形成与文明起源情况。具体包括叶舒宪《从汉字"國"的原型看华夏国家起源——兼评"夏代中国  相似文献   

12.
昆吾部落在先商时期最早掌握了冶金技术,因此受到夏部落的重视,其迁徙与夏朝王都的迁徙密切相关。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可知昆吾首先活动在关中地区,其后来到晋南。夏朝时期,随着夏王朝的迁徙,活动在河南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伴随着原始公社制的瓦解和奴隶制的产生出现了。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制的开始。夏朝为夏部落所建。夏代的世系,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从传说中的夏禹开始到夏桀灭亡共十四世,十七帝,四百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所说的族,或曰家族,指人类在自身蕃衍中自然形成的互有血缘联系的亲属群体。随着人类不断蕃衍、分裂以及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交往,这种血缘群体即族的组合方式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本文所说的礼,本指这种血缘群体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俗,同时又通过祭祀自然神和祖先的种种习惯的活动,来制约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起着维系血缘群体,稳定社会的某种秩序的作用。因此,礼总是随族的组合方式的演进而损益。我国在国家形成之后,氏族和部落并未解体。氏族贵族正是依其氏族和部落组织构建国家统治机构。占统治的部落首领及其氏族(或曰…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六、七千年以前,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诸氏族正处在繁荣的母系氏族社会。有许多氏族部落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逐步向肥沃富饶的黄河中部黄土平原移动。后来,他们终于在中原地区汇合,并同当地的部落集团融合,而成为历史上进入文明时代最早的华夏族。在这些部落集团中,以后建立商王朝的商人,最初活动于东方;以后建立周王朝的周人,最初活动于西方。他们原是分别来自我国境内不同方向的氏族部落,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表明,岭南地区是我国古越人的发源地之一。早在商周时期,这里的越人部落(先是瓯邓、桂国,后是西瓯、骆越),就已与中原王朝发生联系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岭南地区的越族和中原的汉族之间往来日益频繁,逐步形成了越汉民族相互杂居的局面,因而进入了越汉民族的大联合和大融合的新时期。由是岭南越族的大部分接受了中原汉族先进经济和文化的影响,跨入了封建社会的门槛。同时,越族本身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曾指出:“正如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一样,几个胞族就古典形式来说则组成一个部落。”部落是原始社会里乃至阶级社会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共同体的一种类型。那么,究竟什么是部落?部落是怎样产生的?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本文仅就这一问题谈点意见。一、部落概念种种部落一词,据现在所掌握的材料,最早见于荷马史诗。史诗之一“伊利亚特”记载涅斯托尔劝告亚米加农按胞族和部落分编军队的话:“亚米加农:你把军队按胞族和部落分编,那样就可以使胞族支援胞族,部落支援部落。假如你这么办了,希腊人听从了你的命令,那么,你就能看清哪些指挥官和哪些士兵是怯懦的,哪些是勇敢的,因为他们将尽力作战。”稍  相似文献   

18.
夏族用清水祭记祖先,礼书有明文记载,商、周二族的祭祖诗却见不到以清水为祭品的现象。酒是大禹时期出现的,夏族又对酒抱着疏远和排斥态度,从而决定了酒不能成为夏族的祭品。用水生野菜祭祖,《逸周书·时训解》和《礼记·月令》均无明确记载,《夏小正》却有众多条目涉及,此种习俗确实起源于夏族。夏族以清水和水生野菜祭祖,是由该族祖灵归宿观念决定的。夏族先民认为人死之后变成水族动物,清水野莱之祭是为祖先神提供生存条件和饮食对象。祭祖所用祭品在明,夏族具有崇尚节俭的品格。三晋作为大夏故地,继承了夏文化尚俭之风。《魏风》《唐风》、晋景公迁都新田、叔向贺贫,这些事象都能从夏文化那里找到直接根源。  相似文献   

19.
夏朝夷夏关系新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3年,傅斯年发表《夷夏东西说》一文,提出夏商周三代在政治地理上表现为夷夏东西对立两个系统的观点,在学术界有着长期而广泛的影响。但细考史实,夏代无论是夷与夏的冲突与对立,还是东夷对夏王朝天下共主地位的认同和臣服,都是一个统一贵族国家内部发生的事。因此,夏朝的夷夏关系单用东西对立是不能完全概括的,所谓夏朝统治包括夷人区域也只有从夏朝国家结构层面来理解,才能真正认清历史的本相。  相似文献   

20.
"囊索"是吐蕃王朝行政系统延伸和发展出的官职体系,在萨迦政权时期成为地方行政权力的直接履行者,常与宗教权威共管共治区域性的政教事务,是中央管理地方的主要力量之一。文章以热贡隆务囊索与十二部落之间的社会关系为主线,论述囊索制度的生成脉络及其与隆务寺的政教关系和十二"雪喀"的互动发展。除了十二部落联盟体之外,外十八族与法期二十一族等部落也与隆务寺存在宗主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