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这一较具争议性的话题进行了探讨,试图回到吴文藻与费孝通两位跨代社会学大师那里,重新审视他们对于社会学本土化的观点.通过梳理发现,两人既有关联性也有实质上的区别:吴文藻在社会学本土化问题上所持的是以"行动"为取向的社区研究,费孝通则一直践行着吴文藻所提倡的社区研究;而与吴文藻研究所不同的是,费孝通认为社区研究也可以有历史维度,特别是在其晚年的学术反思中愈加突出历史维度在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两人虽在社会学本土化取向上存在着间距,但对当代中国社会学建设均有积极的倡导意义,即中国社会学在坚持一贯的"行动"取向之外,"历史"维度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将丰富和确证中国社会学的"自性".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吴文藻教授95华诞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宗蜀华今年是国内外知名学者、中国民族学及其妹妹学科社会学、人类学的先驱吴文藻教授95岁华诞,能有机会在这里发言,是我莫大的荣幸。吴先生一生待人接物正直无私,培养学生言传身教,尽心尽力。他对中国民族学及其姊妹学...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中国化一直是社会学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问题。20世纪30年代孙本文率先提出社会学中国化,并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到抗日战争时期,在云南呈贡县城的魁星阁内有吴文藻、费孝通主持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研究室,文庙内有陈达、李景汉、戴世光负责的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这两个学术共同体分别以社区调查和人口普查作为社会学中国化的实践方式,在社会学调查的理论、方法及取得科学成果等方面实现了社会学的中国化,形成了"魁阁学派"和"文庙学派",成为早期社会学中国化进程中两个主要的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学及国际社会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吴文藻社区研究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先生是"社会学中国化的奠基人",他曾借鉴以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为代表的英国功能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创立了中国社区研究的理论方法体系,提出了进行社区研究的具体方案,并对社区研究和社会调查的区别、社区研究的意义和功用进行了阐释.吴文藻的社区研究思想对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当今进行社会学调查研究更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吴文藻先生是中国民族学的开拓人之一。他毕生致力于促进我国民族学的发展,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国民族学体系的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培育了几代民族学工作者;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著,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敬仰。他的学术思想,是中国民族学发展史上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6.
冰心在纪念吴文藻诞辰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大家在这里聚会纪念文藻诞辰95周年,我感到十分欣慰。特别使我高兴的是30年代就和文藻和我一起共事的老朋友雷洁琼,以及他的老学生,老一辈的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和历史学家如费孝通、林耀华、...  相似文献   

7.
论吴文藻先生引进西方文化理论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先生最早把西方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理论全面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并发扬光大。他首次引用了泰勒的文化定义 ,并紧紧抓住文化这个核心 ,着力介绍与阐释功能学派的理论。他从文化的整体性理论出发 ,倡导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相结合的研究模式 ,重视社区 ,重视实地调查。他关注中国国情 ,关注“现代”。在倡导社会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中国化方面也是一位杰出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8.
深切怀念吴文藻老师陈永龄文藻师已经走了11年了,但在许多场合下,我们还时常怀念他。特别是民族学专业被国家教委指定中央民族大学为其重点学科,虽然这也应与林耀华教授等的积极努力分不开,但也使我们忆起40年代初,文藻师大倡导“社会学(包括民族学)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费孝通<乡土中国>在学术史上的最大意义不仅在于对中国农村社区进行全景素描,而且在于提供了有关农村基层社区研究的"社区含义-人际关系-礼制秩序-权力结构"理论框架,从而形成了中国农村社会学自己的中层理论.这种中层理论的建构努力为中国社会学理论的进一步扩展做了极好的学术铺陈.一方面,它可以为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建构宏观理论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指明了研究的未知方向和需要进一步探求的内容.目前的中国农村社会学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社区理论的研究.中国农村社会学要重塑在国际社会学中的地位,必须认识到建构社区中层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魁阁"原名"魁星阁",本为一座古建筑,位于今天的昆明市呈贡区古城,因在抗战时期与学术结缘而闻名于世。1938年秋天,费孝通从英国学成归国,加入其老师吴文藻所创办的云南大学社会学系,随后主持社会学研究室(亦即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学实地调查工作站)。1940年10月,为躲避日机轰炸,研究室迁到"魁阁",  相似文献   

11.
在向功能派人类学学习的过程中,"吴文藻学派"经历了逐渐将历史扔进"垃圾箱"的过程,并由此影响了他们的写作。因此,仅以功能主义的标准来衡量、评价他们的学术成就可能并不妥当。瞿同祖最著名的作品《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就是在此过程中被"生产"出来的。寻求历史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也是此书最大的贡献。形成反差的是,当学界视他为历史学家的时候,他却变成了完全的功能主义拥护者。  相似文献   

12.
韩南的《金瓶梅》研究,奠基于其自身的学术兴趣与他所处的学术环境。他的成果,展现出一种"学术本位"、"文学本位"的研究特色,从《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地位和意义的讨论出发,对《金瓶梅》的版本、素材来源等,进行了饶有成效的考察。他的研究,是以细密的文献考据和整体性的理论思维、历史思维相结合为特色的。  相似文献   

13.
邵廷采史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对邵廷采的生平、学术渊源和史学著作逐一作了介绍,其次对邵氏的史学思想作了详尽的分析,最后评估了他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指出:邵氏的史学思想虽夹杂着不少陈旧、落后的观点,但进步的成份是其他思想的主流: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学自恢复重建以来,社会学中国化的命题就掀起了阵阵研究热潮。孙本文作为中国社会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在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学体系、促进社会学的学科化和组织化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旨在从历史和现实角度概括和总结孙本文对第一次社会学中国化所做出的努力,并结合现今社会学发展情况,对当今社会学中国化研究进行讨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学术史的视角出发,对作为现代知识分子的一种志业的社会学及其大师产生的背景进行考察与省思,并运用福科、布尔迪厄等现代思想大师的有关知识分子的理论范式加以解析,认为在世纪末对社会学大师在学术史上的位置的确认将有助于社会学的学术积累和发展创新,提出对社会学学者、大师地位的判定主要应以其独特的社会学学术和思想的创获的文本及实证成就为标准。最后,提出关于如何造就21世纪中国社会学大师的几点具体设想,以此希望能引起社会学界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林耀华教授在纪念会上的讲话今天参加吴文藻先生的纪念会,心情非常激动。我是吴先生的老学生,吴先生一生为社会学、民族学、特别是为中国民族学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几十年如一日,写出了许多著作,特别是对学生的栽培教诲方面,无论是二、三十年代对我们老一代还是直到...  相似文献   

17.
吴文藻教学方法论指导思想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藻是近代中国爱国归国留学生、著名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其教学方法论指导思想,是把西方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教学思想融为一体,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为当今高校的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18.
文章梳理了张之毅"魁阁"时期的学术实践并将之放置于"燕京学派"-"魁阁"的学术脉络中来考察。在传统的宇宙论王权解体的基本背景下,建设一个现代国家成为20世纪中国智识阶层的普遍关怀。从吴文藻到费孝通,再到张之毅的这一智识脉络,在对这一根本性问题的观照下,开创了近代中国的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传统:通过"现代社区实地研究"的方法,建构妥当性的社会科学理论,以生产作为现代中国基础的那些妥当性知识。  相似文献   

19.
历代陇山诗歌,以"陇头流水"诗歌文化意象为核心,以军旅边塞题材为主,再现了历代陇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情况,品类齐全,数量众多,自成体系。但是,它却一直被学术界所遗忘。文章在系统搜检整理历代陇山诗歌的基础上,较深入地研究其历史文化意蕴,以图建立其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学术地位,对甘肃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要论述了马克思研究科学技术问题时所运用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方法以及对科学社会学的主要理论贡献。作者认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原则是现代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源泉, 对科学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并且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必须充分肯定马克思在科学社会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他不愧为科学社会学的伟大先驱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