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古代哲学家韩非旗帜鲜明地形象地提出(可能是最早的)“发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著名悖论,是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命题。 韩非于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2年)死于秦,生活约当西方古希腊时代。《韩非子》第40篇《难势》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客人说有喜其矛与盾者,誉其盾之坚曰“物莫能陷也”,一会儿又誉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旁边有人就说:“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何如”那个卖矛和盾的人就没话说了。因为不可陷的盾与无不陷的矛是照事物本身的道理不可并存  相似文献   

2.
从“皇粮国税”至“农民负担”,这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租”、“剩余”、“费”三个核心变量导致和加速了农民负担问题的出现。而隐藏在变量之后的是国家、农民与“中间组织”的利益非均衡分配的关系,并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国家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由于时空的演变,"镇"的地理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并不专指商镇,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镇类型的划分可因标准不同而异,判定镇的职能当是研究的第一步。在具体操作中,拓展镇为经济型镇级中心地和非经济型镇聚落将有利于解决研究中的实际问题。在界定商镇属性时,应避免以点代面,以量变代替质变的倾向。加强镇与乡村关系的研究是实现镇研究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随着毛泽东在中共党内最高地位的逐步确立,颂歌从"党的颂歌""各军事领袖的颂歌""八路军、新四军的颂歌"等百花齐放,逐渐向"毛泽东颂歌"鹤立鸡群的盛况转变;作为颂歌的创作主力军,延安知识分子也完成了延安文化符号地带的"想象者"向"实践者"和"完善者"的角色转换;为配合边区经济政治建设和革命行动,党的宣传机器通过颂歌等形式,促使民众从对"神的崇拜"转向对"毛主席的崇拜",成为建国后"神坛颂歌"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一在《韓非子》的《难一》和《难势》篇里,都介紹了楚人卖矛与盾的故事。《难一》篇說: “楚人有(?)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韓非子在《难一》篇中評論說:“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就是說,什么都穿不过的盾和什么都能穿得过的矛,这  相似文献   

6.
历史剧作为一个重要的题材类别,在戏剧创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过去学界总是关注历史剧在历史题材上的限制,纠缠于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本文认为,历史剧除了内容上的限制外,还有历史文本作为"前结构"带来的形式上的限制,历史剧编剧则涉及对历史文本的二度创作或改编。本文在比较历史与戏剧文本写作异同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历史剧创作中实现由"史"变"剧"的转换,旨在从编剧方法论出发为今后历史剧写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汉语"跑"(V跑+O)和英语"run"(Vrun+O)的认知基础相似,具有可比性。汉语"V跑+O"语义配置格式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英语"Vrun+O"语义配置格式,且语义关系复杂。当转换为英语时,不仅涵盖英语语义配置格式语义之所指,也涵盖"run"之外的所有"跑"义动词,部分词义还投射到移动域之外。从语义认知和翻译的角度来看,汉英"跑"义动词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英汉翻译中,应注重两种语言词语的生成理据、应用之道和转换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考察"作"与"做"的古今演变,针对"作(zuò)"与"做"的混用现象,从"作(zuò)"的虚化、词素化以及语法化趋势入手,由语音形式、词类、语法结构、四字格词化成语和语义特征以及扩展转换形式等方面,对"作"与"做"的语用规律、辞典及语用实际规范进行了深入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河湟",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地理概念,即今青海与甘肃交界的黄河和湟水交汇地带,但历史上的"河湟",其内涵却相当复杂:一方面,在某些情况下,"河湟"所代指的地域范围存在着与"陇右""河陇"等地域名词互通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唐人对"河湟"在唐蕃交战中军事战略价值的一种认知;另一方面,"河湟"也常常被用来代指西羌种属(包括羌人、吐蕃、西夏等民族)活动区域,这主要建立在汉晋以来对羌戎、吐蕃主要活动区域地理认知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河湟"所属地域的民族内涵。文章最后还对中华书局在标点《两唐书》和《宋史》中的"河湟"一词时所存在的问题,给予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我国10 0 0余所普通高校中有4 0 0余所高校的土木、地质、地理、矿业、土地、交通、农林、水利等类专业开设了“测量学”课程。这些非测绘专业的“测量学”课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该文结合北京林业大学测绘学科建设的经验,深入细致地研究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率不断下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测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现上升态势,就业形势较好。以当前测绘学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为背景,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测绘专业学生就业当中仍然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测量学》课程的教学实验和实习等环节的管理和考查方法进行了探索 ,为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科学地考查学生的成绩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GPS技术及其教学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是测绘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分析测绘 GPS应用现状基础上 ,提出了测绘GPS教学内容定位、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新观点。  相似文献   

15.
测绘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增加较快,就业率相对较高,但就业质量值得关注。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2006—2009年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统计,从四个方面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做了分析,最后对提高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课程考核作为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通过对测绘人才需求和测绘专业课程性质的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对现行课程考核模式进行了优化,制定了较为合理的具有测绘专业特色的考核方法。  相似文献   

17.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实践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实践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内容。实践体系包括教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两大部分,教学实践能节约学生完成习题(作业)和课程设计中大量的劳动时间,生产实践能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应用于测绘工程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如测量学、矿山测量学、控制测量学等的教学实习与生产实习。  相似文献   

18.
现代测绘定位信息产业革命大潮把现代测绘业推到信息时代最前沿.超短的知识更新周期,技术的高折旧率强烈冲击着"四平八稳"的学院式教学计划.主动应对对策实行加强基础为前提的相对动态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9.
卫星导航定位是测绘工程中发展较快、应用较广的一项热门技术,“GPS测量与数据处理”课程也一直是测绘专业本科教学的主干课程,具有更新快、理论深、实践性强等特点,对教师授课及学生学习都具有较高的要求。文章对东华理工大学测绘工程专业GPS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实践教学及考核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地市级测绘管理发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照新的《测绘法》对地市级测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如何依法建立统一的测绘基准和系统,建立测绘项目许可制度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加强地市级测绘管理,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为社会提供基础测绘保障,以适应城市基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数字城市”对测绘产品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