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庙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它同时也是集宗教、娱乐、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群体性民间活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在岚县白龙山举行庙会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人们浓厚的信仰和民俗意蕴,反映着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2.
庙会是一种传统的民俗活动,它同时也是集宗教、娱乐、贸易、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群体性民间活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在岚县白龙山举行庙会活动,这些活动包含着人们浓厚的信仰和民俗意蕴,反映着这片土地上劳动人民的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3.
延续一百余年的盘古神话研究,可谓成果丰硕.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因而也得出不同的结论.关于盘古神话的原产地、族属,学界一直有南方说、中原说、西北说以及外来说.盘古神话产生的时间是本土说与外来说之争的重要立论依据;南方说与中原说均充分运用古籍文献、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资料、口头传承与民俗传承进行多重论证,各持其说.在这些论争中牵涉了学界对盘古与盘瓠、盘古与伏羲关系的不同探究.反思盘古神话研究,我们从研究方法上得到很大启示.对于还没有终结的盘古文化研究,我们倡导打破各自为阵的僵局,进行学术对话.  相似文献   

4.
相传农历正月十六日是伏羲的诞辰,每年的这一天天水伏羲庙都要举行庙会祭祀伏羲,灸百病习俗是庙会中的一大特色。本文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灸百病习俗的源流,指出这种习俗承历史上巫医易相通之理,结合了当地民间用艾草灸病传统,又与北方地区"走病"习俗有密切关系,是伏羲信仰与具有巫术性质的灸百病习俗合流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南方民族盘古神话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百年来 ,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繁衍人类的神话一直在中华各民族中流传。但盘古神话究竟起源于何地 ,由哪一个民族所创作 ,一直为学界所关注。近来 ,壮学专家在来宾市开展民族文化考察时 ,发现当地壮族民间保留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活态性盘古文化 ,证明来宾一带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实证了我国神话研究先驱茅盾、袁珂等先生早年关于“盘古神话流行在南方 (假定是两粤 )”的推论。  相似文献   

6.
2000年7月2日,首届中国服装服饰博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国际贸易中心隆重开幕。开幕式上,举行了荟萃我国56个民族服装服饰特色,以《东方霓裳》为主题的大型展演活动。一时间,春城昆明万人空巷,中外宾客争相前往一睹盛况。  相似文献   

7.
广西来宾盘古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受到历代学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来宾周边地区民俗活动的调查,探究了来宾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关于女娲民俗活动的异同,以期为传承盘古文化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4月26日,首届“中央民族歌舞团公众开放日”活动在民族剧院举行,首都各界观众共赴艺术之约。一天两场活动,让民族剧院时时回荡着歌声,  相似文献   

9.
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首届评奖活动已成功举行,2006年5月20日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是经中央政府批准设立的我国藏学研究领域的国家级奖项,旨在促进中国藏学事业进一步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10.
青海花儿庙会作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集神圣的庙会信仰活动和极具狂欢性质的歌节为一体,并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和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从当前的存活现状来看,花儿庙会在流布、传承、展演等方面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花儿庙会活动,体现着参与民众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样态.所以,本文选取青海境内能够集中体现花儿庙会特征的四大花儿庙会,运用人类学的视角,通过时空选择、花儿演唱、信仰行为、商贸活动等方面的描述,透视民众在选择、创造、享用、传承这一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凸现出来的民俗特征.  相似文献   

11.
南朝任昉《述异记》载“桂林有盘古祠,今人祝祀。南海中有盘古国,今人皆以盘古为姓……”。这是我国史籍中关于盘古祠和盘古国的最早记载。据查证,文中所指的盘古祠在右桂林郡治所在地今广西来宾市象州县;盘古国则是岭南历史上形成的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以盘古祠为标志的古国,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目前初步查实来宾市境内的盘古庙遗存就有28处。从本期开始,将连载反映壮学学者关于盘古国与盘古神话的研究文章及田野考察的系列照片。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论坛》2012,(10):68-68
9月15日至16日,2012首届湘西矮寨大桥国际低空跳伞节暨阿迪力矮寨高空走钢丝活动在湖南湘西吉首矮寨大桥上举行,来自全球17个国家的40名低空跳伞运动员在矮寨大桥上奉献了一场惊险刺激的极限运动表演。新疆“达瓦孜”第六代传人、“中国高空王”阿迪力则带领着自己的两位爱徒,  相似文献   

13.
广东属岭南地区,历史上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盘古文化遗存。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的盘古文化遗存,是历史上生活在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侗语民族先民越人所开创,与珠江中上游的盘古文化同属于一种文化体系;汉族迁入该地区后,接受和吸收了原住民族创造的盘古文化,使之得以世代传承下来。而肇庆市的盘古文化以及盘古祖殿里供奉的“狗头人身”(盘瓠)塑像,则是由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地区的瑶族所开创,是瑶族信仰和崇拜的图腾。  相似文献   

14.
蛇图腾·三月三·崖棺葬蓝多民农历三月三日,我国一些民族和地区的人民进行祭祀活动,但其形式和内容各异。北京旧俗在当日始办三天庙会,相传是西王母娘娘寿辰所举行的蟠桃圣会①。上林县壮族却是“蛇图腾”的祭祀日。它源于一口神秘的“崖棺葬”。梁庭望教授在他所著的...  相似文献   

15.
《民族论坛》2012,(1):9-9
<正>12月25日(农历十二月初一),为期两天的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首届苗年文化节在三锹乡地笋苗寨隆重举行。湖南省苗学会副会长吴述明,靖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戈承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桂花等领导及通道、靖州25个邻近苗寨同胞共500多人参加了苗年文化节庆祝活动。整个活动分为开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9日,首届“中国湖北佛教禅宗文化论坛”暨大型佛教音乐晚会新闻发布会在武昌东湖大厦举行。举办单位湖北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正慈法师主持新闻发布会,副会长隆醒法师宣读此次活动的实施方案,筹委会主任见忍法师介绍了活动的筹备情况。湖北省民宗委主任郭大孝、副主任黄贤  相似文献   

17.
’94首届国际火把节透出信息凉山经济由凉变热旨在让世界了解凉山、让凉山走向世界的’94中国凉山首届国际火把节,于8月1日至4日在西昌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欧共体、日本、英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名外宾和53名港澳台同胞,以及2000多名中外记者和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北地区具有典型性的甘肃天水伏羲庙会和青海花儿庙会为例,分析了庙会这种不同于纯粹宗教和仪式的活动特点,并将其对当代社会治理的价值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 由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02年5月13~1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在会议的组织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组委会聘请了在人类学界较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如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徐杰舜等教授做观察员,负责对在这次论坛学者们的学术发言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即是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各地人们对盘古的崇拜在地理上相连成片,形成了盘古信仰圈.盘古信仰圈的出现说明壮侗语族诸民族先民--百越民族中的西瓯、骆越和南越民族世居地都可谓是盘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从盘古信仰圈的凝聚力出发,就地理、堪舆、图腾、敬祖、活化石、民俗等六个方面论证南朝梁任防<述异记>所记的南海"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的具体位置就在古代南海的中心区域广西桂中地区的大明山上.具有显赫景观形象和浓厚礼法含义的广西桂中大明山其人文地理特征与南朝梁任防<述异记>卷上所记录的"亘三百里"的"盘古氏墓"相吻合,古代西瓯骆越世居地的广西大明山是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