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后期风云变幻的国际政治形势不但改变了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也改变了海峡两岸的政治对立轴.国民党台湾当局的“本土化”、“民主化”政治转型,带来台湾主体意识的喷发和台独政党的乘势崛起.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两岸关于一个中国的“九二共识”被否定,“统独对立”取代“法统之争”成为双方政治斗争的焦点.2008年马英九执政后,回归“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开始步入和平发展轨道.不过,台湾当局刻意突出“共识”分歧的做法,使两岸政治互信的积累受到干扰.两岸关系要持续稳定前行,需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更进一步,面向和平统一之未来,构筑“一中共表”的政治框架.  相似文献   

2.
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以及两岸民众的福祉。文章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有利于遏制岛内"台独"势力的影响、有利于增强两岸同胞的民族认同感、有利于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水平、利于实现两岸政治关系的正常化四个方面阐述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必须采取务必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原则、继续加大反对"台独"势力的政策力度、坚持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化解各种矛盾、提升两岸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等四点措施。  相似文献   

3.
台湾政局演变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台湾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后,台湾政局演变的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突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政局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明显,要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持续下去,台湾岛内政治形势的演变仍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认知变化是长期认知变迁持续累加的结果,在内容上,体现为两岸由对抗走向合作;在实质上,体现为社会生活开始向理性回归.当前,要求维持两岸稳定、加强两岸合作和共同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诉求已经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可以预见的是,民众对两岸关系认知结构调整的变化对台湾政党两岸政策的影响会日益增加,在两岸关系结构中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当前,有利于两岸关系良性互动的因素在增长,两岸关系的负面因素受到相当程度的遏制,为两岸关系发展带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台独”的失败与美国支持台海地区和平发展的大形势,促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氛围。目前,两岸关系已取得了好的开端,但是和平发展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有很多现实问题需要切实面对。  相似文献   

6.
在解决台湾问题与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中共中央逐步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思想与一系列政策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国家整体和平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建设两岸“共同家园”与“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容;“以民为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核心理念;“共同发展”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标;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也提出了推进与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原则、路径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过程中,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出现了若干落差,如经济关系的密切与政治僵局无法突破,岛内经济回稳与执政当局政局掌控力的下降,大陆惠台政策的深入与岛内民众中国认同趋淡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两岸关系朝纵深发展,影响两岸持续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两岸政治互信尚未建立,全方位交流无法有效增进岛内民众中国认同的情况下,本文尝试从社会整合理论出发,探索建立社会整合机制,推动两岸持续合作的方法和途径,以夯实两岸合作的社会基础,为两岸持续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内涵是政治上主张“不统、不独、不武”,对两岸关系的定位是“九二共识”框架下的“一中各表”,并以此作为两岸谈判的政治基础;经贸上主张构建两岸共同市场,以奠定两岸经济共同体;同时,主张加强两岸民间教育、文化交流等,该大陆政策有助于两岸和解稳定与发展。马英九大陆政策的实施,也将受到美国、日本和民进党以及岛内“台独”势力的阻挠和牵制,同时,马英九所标榜的“民主”、“人权”理念,将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变数。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调整,共经历了三个阶段,三次转变。这三次战略性调整,都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进行的。改革开放和台海形势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发展”和“统一”的关系。改革开放为的是“发展”,两岸未来要的是“统一”。就两者比较来说,发展或改革开放应高于统一,没有发展或改革开放就很难实现统一。必须把两岸的和平统一融入两岸和平发展的大战略中,不是先统一再发展,而是应在两岸关系的前进和发展中求统一。  相似文献   

10.
自 1 949年国民党逃台以来 ,台湾与祖国大陆一直处于分离状态。 5 0多年来 ,两岸关系经历了军事对抗、和平对峙、民间交流、分裂与反分裂等几个阶段。当前的两岸关系有两条相反的主线 ,一条是两岸民间往来与文化交流持续扩大 ,两岸经济互惠互补并走向一体化 ,两岸科技交流与合作全面展开 ,台湾民众对祖国与“一国两制”的认同增多 ,但另一方面两岸直航与完全“三通”仍未能实现 ,两岸政治僵局持续 ,台海潜伏着新的危机。未来的两岸关系一方面取决于台湾当局的政策走向 ,另一方面受经济客观规律及两岸人民反对“台独”、赞成统一血缘情感影响 ,加上祖国大陆强大综合实力产生的震慑力 ,台湾当局不敢公开宣布“台湾独立”。不过 ,两岸政治僵局短期内难获突破 ,不排除两岸发生小摩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直接"三通"的实现,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是两岸关系在新形势下取得的跨跃式突破,具有划时代的影响和里程碑的意义.是什么推动了这一盛事的实现?最根本的成因就是我们党以"一国两制"为核心的和平处理两岸关系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导.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不断完善,科学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破解了两岸关系长期对立的历史性难题,同时为促进世界和平、解决地区冲突提供了经典范本.这一理论体系通过化对峙为和睦、化对立为统一、化封闭为开放、化单边发展为共赢的作用机制,直接指导和推动了两岸关系正常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新时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积极投身两岸的时代浪潮中去,在亲身参与两岸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他们的“两岸观”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新趋势.本文通过研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台湾青年“两岸观”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台湾青年“两岸观”形成与变化的复杂原因,及其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持续推进,这项战略已经产生了强大的溢出效应。影响所及,两岸关系结构、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认知结构以及台湾岛内话语结构等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种局面对岛内政党政治的基本生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产生了较大影响,两个主要政党都针对环境的变化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以求适应台海局势的结构性变化,谋求未来更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全面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指针,对我国对台政策和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法论价值。在科学发展观视域下达到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其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和为先原则,坚持两岸发展的和谐性、和平性;贯彻以人为本原则,抓住两岸主流民心民意;秉承全面协调互信原则,逐渐填平两岸民众心理的历史鸿沟;实行互利互惠原则,夯实两岸统一的利益基础;坚持改革完善自我原则,增强台湾民众的向心力。其基本路径是:建立两岸政治关系的互信交流机制;建立两岸互惠互利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机制,逐渐增强两岸民众的民族一体化意识。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台湾"大选"结束后,岛内政局确如大多数人所料,出现了有利于两岸关系的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终于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而这一变化同时也为"机遇管理"模式的讨论提供了客观条件。抓住历史机遇是两岸重大共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机遇现在已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要切实把握和用好这一机遇,还应客观地界定机遇期的时间段。机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恰当设定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另外,机遇期内仍应注重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16.
两岸关系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两岸关系发展到现在,也因为有相同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及内聚,而发展成今天两岸在学术、经贸、文化、观光等领域的频繁往来.尽管如此,台湾民众对中国大陆的公众认知,因为双方数十年来,经历的政治变化及政经体制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各种落差和经验,然而大体上在民族的情感体验上,慢慢已拉近了距离.我们的观察是,只要两岸共创和平发展的条件,两岸关系只有越走越近,最后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完成中国再一次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岸统一有无时限问题的争论,客观分析了影响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因素(国际、国内、岛内因素),提出了处理两岸关系的“四不”态度(即不急、不慢、不拖、不断)。  相似文献   

18.
"太阳花学运"、"反课纲运动"以及2016台湾"大选"等显示,台湾的社会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对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构成挑战。巩固与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可从激发两岸和平发展的源源社会动力入手:一是厚植两岸非政治性共同利益;二是形塑两岸共同精神纽带;三是在大陆开展社会创新实验;四是建构两岸生活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和平发展,让两岸民众共同分享"和平红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充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社会动力,为两岸最终和平统一作社会准备。  相似文献   

19.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再次审视与探讨中山思想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作用,即构建"观念—认同—利益—行为"的机制,团结两岸人民,共同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本文从中山思想内的"振兴中华、统一中国"部分入手,挖掘其理论资源,通过共有观念、国家认同、共同利益、共同行为这四个维度来建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希望有助于我们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20.
在阿尔蒙德的政治发展理论中,政治世俗化指政治文化的世俗化,是民众政治态度的动态变迁过程。台湾社会受政治世俗化影响,政治思潮与社情民意逐渐变化,特别是台湾民众在政治世俗化的影响下,不愿再受困于蓝绿对立的意识形态之争,而是更加关注自身发展与切身利益。据此,新时代对台方略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台湾民众的利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势。本文基于政治世俗化的视域,通过体系、过程、政策这三个层面,分析台湾社会政治世俗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联系,并探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路径架构。希冀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