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多克作为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创作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与风格.作品浸透着作者对俄罗斯前途的担忧、对俄罗斯侨民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中国百姓的同情和对中国文化的谙熟与深爱.同时,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创作视角与具有中国韵味的写作风格.作品中提出并思考的种种人生哲理问题,对当代社会也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哈尔滨俄侨文学是高尚的文学。本文探讨了尼·巴依科夫、阿·黑多克这两位作家作品中的思想意蕴。他们在创作中歌颂大自然,心系俄罗斯的命运,关注现实,反映俄侨的生存与精神状态,追求真善美。这些内容是中国俄侨作家创作的基本主题,反映了文学家们对深奥的人生哲学意义的探求。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中有相当数量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是诗人们灵魂深处吟唱的歌谣,是中国俄侨作品中一簇耀眼的奇葩,它折射出作者对祖国的思念、对第二故乡的感念;诉说了离家的乡愁,也赞美了俄罗斯民族。文章从心理学视角运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中国俄罗斯侨民诗歌进行解读,阐释漂泊异国的中国俄侨诗人无意识创作的内在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伴随着俄罗斯侨民在中国的定居而产生的。顾名思义,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的作家以中国社会环境为背景而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将博大精深的儒释道文化融于一身,形成了具有独特意蕴的中国传统文化。它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同时也对生活在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俄侨作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文章以文本分析形式解读、梳理中国俄侨作品中的中国儒释道文化。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20世纪俄语文学的组成部分,其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显示出与苏联国内文学迥异的风格特征,而且作家人数之多、创作成就之大,为世人瞩目。通过对俄罗斯侨民文学三次浪潮的成因和成就的梳理,揭示俄罗斯侨民文学与苏联本土文学的根本不同在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不同社会制度的选择、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界定。俄罗斯侨民文学不同于苏俄文学的品格为:不满当时国家的社会制度或文化政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尊重传统,接受异域文化。伴随着俄罗斯侨民文学回归的欢乐景象,其消亡是必然的。侨民在侨居地不可能创建自己的文化,侨居地仅仅是保留个别侨民作家及其创作的地方,没有读者的艺术家注定会成为愤世嫉俗的孤独者。境外俄罗斯文学的回归可能成为俄罗斯侨民文学终结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关于恩培多克勒跃身火山的传闻,后世诗人们尝试从内在困境或外部冲突阐释其动机,这类解读因诗人的个人气质或时代特征而可能造成某种误读。通过阅读和关注恩培多克勒的残篇及两部风格迥异的作品,可以深入了解恩培多克勒看似矛盾的思想和生活世界,理解在他身上哲学与宗教、沉思生活与政治活动的冲突与融洽,以及由此反映的哲人的内在独立性和完满自由。这意味着,他与自然交融的行动,是其对自然之发现的另一种表达,是要以此确证其对变化或循环之确定性的信念,是追求确定性的形而上学激情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望月 《可乐》2010,(4):72-73
为爱出逃 1923年春天的一个夜晚,德国柏林侨民募捐假面晚会正如火如荼。和作家纳博科夫搭档的是一个戴着黑色狼面具的女孩。女孩一边跳舞,一边娓娓评述着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8.
黑多克融合了东西方不同宗教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宗教观.他的宗教思想是以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这两种观念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因果报应还是轮回转世、亦或是对灵魂不死的肯定,都是黑多克对人的生与死的相互交织性和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瓦西里.别列列申诗歌的中国书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瓦西里.别列列申是中国俄罗斯侨民作家中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游历了中国的江河山川,其诗中所表达的内容涉及中国的情和景、中国的人和事、中国的理和思,其创作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作品中常常用中国特有的元素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与情调.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出版了数百种俄文报纸和杂志,这些报纸和杂志绝大多数都出版于哈尔滨和上海。他们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侨民的文化及科学生活,并且向中国人民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文化。文章主要通过讲述中国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出版的刊物,向广大读者展示其在中国的文化和科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