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从中国小说的近代发展历程线索和中外文化第二次大规模碰撞与融合,即近代西学翻译的背景来看,近代翻译对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影响表现在5个方面:汉语语言的通俗化、创作技巧的革新、功能的嬗变、社会地位的提高和创作局面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与中国社会舆论的近代转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在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运动时期完成的近代舆论转型中,被誉为"舆论骄子"的梁启超起到了核心人物的作用.他以其丰富的实践活动和系统、先进的舆论思想对中国社会舆论的近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近代舆论转型中所体现的经验和规律对当今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仍有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国翻译史上各个发展阶段中的外汉翻译丰富了汉语语言表达形式,促进了汉语口语化和由文言向白话的转变,为小说创作准备了语言基础。域外小说翻译促进了中国古小说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使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其主要表现有:小说素材的准备、创作手法的丰富、观念的更新、叙事角度的灵活、体裁的多样化、功能的扩大和社会地位的提高等。域外小说翻译介绍了外国小说作品,展现了外国小说创作的巨大文学成就,孕育、培养了新一代中国小说家,中国小说因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社会现代性生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梁启超撰写的富有鲜明现代价值取向的作家论,在批评观念、思维方式、概念术语和批评方法等方面皆显现出不同于传统的诸多新质素.这种奔突出中国作家批评之固有体系、富含现代特质的作家论写作,无疑使梁启超成为催生中国作家批评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小说翻译掀起了我国小说翻译的高潮,然而,对其翻译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借助识解理论,以认知详略度、认知视角及认知凸显三方面为切入点,以梁启超小说翻译实践为个案,探析清末民初小说翻译之得失,以求对该时期小说翻译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政治小说的最早创作者,深受日本政治小说的影响。1898年率先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清议报》上刊载了自己并未署名的译作《佳人奇遇》。文章立足于政治小说得以翻译的原初语境,考察了梁启超翻译柴四郎《佳人奇遇》的偶然和必然因素,并从民族国家的想象和辩论风气的形成等两个维度,初步探讨了《佳人奇遇》对于清末民初政治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在“小说界革命”中担当了主导角色,为中国小说近代化历程做了三项有历史意义的大事:一是创办《新小说》为小说革新开辟阵地;二是努力开创小说理论研究的新领域,新模式;三是在小说创作实践中开辟现实主义新蹊径。梁启超的小说理论,小说创作,以及他对革新小说所作的努力,使中国小说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晚清的小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一繁荣与当时的城市发展市民人口的增长并不同步,而是由梁启超发动的小说界革命所推动的。梁启超的努力适应了当时小说家安身立命的需要,他们自觉响应梁启超,政治小说成为当时小说的核心。梁启超的小说观念适应了士大夫文学观念的需要,他们抛弃了鄙视小说的看法,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和阅读中来,他们对梁启超的认同,大大扩大了小说的市场,帮助小说繁荣。  相似文献   

9.
晚清时期,翻译小说对中国小说现代性转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受翻译小说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转变了对小说的文学观念,提高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在创作小说的思想内容、主题类型、形象塑造、人物刻画、叙事模式以及汉语白话语言等方面显现了文学的现代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晚清翻译小说催生了中国小说创作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10.
小说在中国传统文学结构中居于边缘,近代文化转型的历史趋势推动小说向文学中心移动,但传统文化与文学观念的桎梏却使小说付出了代价,而这一影响长久地制约着20世纪中国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小说理论的现代性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文学的外部研究而言 ,梁启超发动小说界革命 ,弘扬小说的社会功能 ,具有比“文学现代性”更为宏伟、更为中心的“历史现代性”意义。就文学的内部研究而言 ,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文学性质及其在文学中“最上乘”的地位 ,使之从边缘走向中心 ;系统论述小说的艺术魅力 ;引进西方文论术语 ,为小说进行流派划分等等 ,体现出现代批评的特征。所有这些 ,在中国文学与文论由古典传统向现代形态转换的过程中 ,具有深远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以理想人格塑造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美学建构,从人的自然性切入人的生命本能去探究趣味生发的始源性,驻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以阐明趣味的丰富性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性互动,寻绎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彰显趣味所映现的人与宇宙生机无限的统一性,从而将生命愉悦、人间情韵、宇宙诗心对于趣味人生的建构的有机关联和重要意义揭示出来。从梁启超说"趣"的方式及由此而赋予的"趣"的基本内涵来看,其趣味主义美学思想,对于我们在今天的现代文化语境中深入探讨生活与文艺的关系问题或其他文艺学、美学问题,既富有启迪意义,又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在建构具有近代特色的中国历史编纂学体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关于历史编纂理论的认知和思考、传统史书体裁的评价和改造等方面展示了卓越的史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的一些论述和思考对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演进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所说的自传基本上延续了以往史学界对自传的认识:自传主要指书序式自传。梁启超虽未突破传统史家对自传认识的局限性,却试图在自传写作实践以及理论上有所突破。在自传写作实践中,梁启超试图对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进行改造,将自传与自序分离开来,创立了新型自传模式——??自述;其既不同于以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为代表的史家自序式自传,又不同于以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为代表的述志抒情式自传。??自述型自传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单独成篇,但又保留了传统史家自序式自传中自述生平的内容以及特点。另外,在理论上,梁启超找到了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传记体例——自传的年谱,并预示了中国自传的未来发展方向——从自传到自传的年谱。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趣味主义人生观提出趣味(即审美)塑造生活康健的人,这与以审美为本质的当代旅游塑造和谐的人有着一致性。他提出的“天下最神圣的莫过于情感”、“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趣味有高等和下等之分等论点对当代旅游中忽视旅游文化性和审美性、不能有效满足游客的情感需求和求趣需求、对一线从业人员和旅游者的教育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的解放是梁启超政治思想中的重要内容。面对中国的积弱落后,他在对传统的批判中追求人的解放;但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判断中,他又有许多困惑。对现代性的判断成为他人学思想的核心命题。前者带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后者又使之在传统创新中寻求答案。如何在批判传统、判断现代、追求未来中认识人在中国变革中的意义,是梁启超人学思想中未解的命题。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的自由主义是在与民族主义的纠葛中产生的,其致思趋向主要表现为:其一,将自由视为一种普世价值,是任何国家都可以进步发达的原动力.其二,除了阐释其政治法律意义上的内涵,也十分强调精神的自由和伦理的解放,由此将批判儒家纲常伦理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其三,自由的含义常常是在中国传统的话语系统中得以表达,这对于当时的中国人理解和接受自由观念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四,个人的自由往往与民族国家的独立自由并提,并力图取得某种平衡,与此相联系的理论缺陷是,对个人主体意识的论述不够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