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南宋(1127——1279)时期,农民起义和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接连不断,见于文献记载者多达200多次,几乎与南宋王朝相始终。分析、探讨这些起义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对于了解南宋社会和农民战争的发展规律,都是有益的,故本文拟对这两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2):38-38
2007年12月22日11时30分左右,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南宋古沉船"南海一号”在万众瞩目下成功整体打捞出水。随后“南海一号”运抵水晶宫封存。“南海一号”是于1987年夏天发现的南宋时期一艘商船,沉没在广东省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成功打捞,开创了世界先例,是中国水下考古的一个重大创新。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以前的中国,作为下属官吏的地方人士做了大量地方行政的日常工作。这些人既是政权的代表,又是人民的头领。要充分了解现代以前的中国政权与社会,得首先了解这些行政官吏及他们从事工作的机构,否则便是不完全的。正是对这些中介物问题的兴趣引发了这一方面的研究。类似的机构从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起封建帝国,至公元1912年帝国崩溃一直都存在着。但是,宋朝(960—1276)对有志于研究中国政治体制的结构与发展的历史学家来说,却具有特别的吸引力。这是一个改革与迅变的时期,其间有许多在以后各朝代中出现的特征因素初见端倪。历史学家把宋朝分为两个时期,即北宋(960—1127)和南宋(1127—1279)。日本汉学家曾经初步研究了北宋乡村一级的政府机构.但对南宋的状况却没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犹太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犹太人在中国特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条件下,自从在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定居开封,至清朝(公元1644—1911年)末年,前后近千年,走过了定居——繁衍发展——黄金时期——民族自然融合的历史进程。所信仰的一赐乐业教,自从在金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创建清真寺,至清咸丰四年(公元1850年)清真寺毁废,也相应地度过了活跃——发展——盛极一时——宗教活动自行息止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1 7世纪 ,中日两国分别实行了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 ,两国的官方贸易完全停滞 ,但民间贸易却兴盛不衰 ,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锁国政策与中国区域社会利益的矛盾 ,中国东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对市场的需求以及日本江户幕府对中国商船去日贸易的鼓励等。  相似文献   

6.
在明代海外贸易史上,隆庆、万历年间(1567—1619)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隆庆初年,明朝于福建海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允许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标志着明代的民间海外贸易开始从“非法”转为“合法”的活动。然而,明朝在这一时期实行的饷税贸易制度,以及其对民间海商所采取的种种限制和迫害,依然极大地阻碍着民间海外贸易活动的正常发展。本文拟考察和分析明代隆、万年间在明朝饷税贸易制度限制之下的民间海商,如何由商转寇以及其活动变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香料在中国的饮食、医药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中国的用香文化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而南洋香料的传入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香料文化的发展.其中,印尼与中国的香料贸易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古代中印尼香料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两个路径.随着贸易政策与规模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分别为汉唐的开拓时期、宋元的鼎盛时期与明清的衰落时期.中印尼香料贸易对中国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两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追随美国,执行一条敌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路线,极大地妨碍了中日两国国家关系的改善,限制了中日贸易发展和人民的友好往来。随着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使中日关系,尤其是贸易关系在经历了坎坷之后,开始向着康庄大道前进。早在一九五○年日本就成立了中日贸易组织。一九五二年六月,日本又同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接着,又先后于一九五三年二月,一九五五年五月和一九五八年三月签订了《中日民间贸易协定》。正当中日民间贸易顺利发展之时,日本少数人于一九五八年五月,非法制造了“长碕国旗事件”,迫使中日贸易中断。其后、中国政府从中日两国的长远利益着想,又考虑到贸易中断后,给日本的一部分依靠经营中国商品生活的中小企业造成的困难,于一九五九年二月,采  相似文献   

9.
南宋诗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本文用“诚斋”).江西吉水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之一,平生诗作,自编成集,存稿四千二百三十四首.他和友人尤袤(延之)、陆游(务观)、范成大(至能)并称为南宋“四大家”.对当时和后代诗坛,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宋元时期,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起,经历南宋,至公元1368年元王朝灭亡止,共40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阶段。由于隋末和唐末农民战争对门阀士族势力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使封建生产关系相对地得到了调整,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削弱,因此,宋元时期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都有新的发展。但随着土地兼并的更加剧烈,土地高度集中,在租佃制度下,农民所遭受的封建剥削日益加重,农民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不断激化。争取政治平等、争取经济平均、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统治秩序,便成为宋代以后农民革命的主要要  相似文献   

11.
自永乐二年至嘉靖二十六年(日本应永十一年至天文十六年,公元1404—1547年),中日两国之间进行了长达近一个半世纪的“勘合贸易”。所谓勘合贸易就是让海外各国持明朝政府发给的勘合符为凭证(以区分走私船、海盗船与官方贸易船)来华以朝贡的形式与明朝进行的定期合法的海上贸易。近年来史学家对明代中日勘合贸易问题进行了精辟的探讨,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奠定了基础。但是,史学界却很少探讨中日勘合贸易的建立与两国外交关系的联系。笔者认为,明代中日勘合贸易的建立决非偶然发生的历史现象,它与洪武永乐初年中日两国外交政策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现略陈陋见于下。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日的友好往来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宋代是古代中日友好往来繁盛时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和唐代一样,宋代中日文化交流十分密切,而两国的贸易则超过唐代。北宋时期,中日之间的民间贸易已经相当频繁。两宋之交,由于金兵侵扰和宋廷溃败,中日贸易一度中断。宋廷南迁后二、三十年,平清盛控制日本中央政权后,两国贸易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达到了宋代中日贸易的鼎盛时期。宋朝的明州、台州、泉州和秀州的华亭县  相似文献   

13.
战后的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中中小企业为数最多而又最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具有数量多、规模小,增长速度快、灵活机动的特点,不仅是大企业生产的得力“助手”,也是技术开发、出口创汇、发展地方经济的骨干力量。无论在日本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还是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955—1973年);无论在经济低速发展时期(七十年代后期),还是“技术立国”以至“贸易立国”的现在,它都在不同程度上,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据八十年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60年代中日民间贸易关系在经历池田内阁时期的高速发展后,到佐藤内阁时期出现突然的降温和滑坡。导致中日民间贸易关系出现突变的关键原因在于: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实施改变了日本战后在亚洲的贸易结构,使得中日贸易关系对于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大为下降;与此同时,伴随着越南战争的爆发和升级,美国要求实现日美远东战略换肩,这促使日本对其外交政策,特别是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加强对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配合。  相似文献   

15.
自秦汉以来,中日就相互之间就有了各种往来。从历史发展上看,隋唐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政治制度方面,宋元时期的中日交流主要是在宗教文化方面,明代的中日交流则主要是在经济贸易方面,且主要体现在官方的朝贡贸易,且主要以日本向明朝称臣纳贡的勘合贸易形式进行。这种朝贡贸易虽然促进了中日双方文化交流,但日本获益更大,明廷虽然通过这种贸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东南沿海的侵乱威胁,满足了“天朝上国”的虚荣心理,但不计经济效益的赏赐却加重了国力负担,激发了国内矛盾。  相似文献   

16.
宋元时期,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海外贸易空前繁荣,河漕与海漕也十分发达。作为航运及贸易的主体——船员的需求剧增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航运及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船员职业体系的形成。通过对宋元时期航运发展背景因素的分析,阐述船员职务体系形成过程与职责分工状况,探究船员管理制度以及航海科技发展与船员职业发展变化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学界一般认为江湖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或流派出现于南宋后期,因而往往从南宋后期的历史环境入手,探讨江湖诗人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事实上,由于南渡之后的社会流动、中兴时期的科举积弊、盛世背后的冗官充塞、底层士人的求仕之途等因素,南宋中兴时期已有一批重要的江湖诗人活跃于文坛,并具有鲜明的群体特征.因此关于南宋江湖诗人及其文学创作的历史风貌、时代内涵、文学史地位等问题,还需突破南宋后期这一时间界域,放到更为深远的历史时空中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南宋民间学校教育传播的发展和兴起,是继春秋之后教育重心再次实现整体下移,推动教育传播主体转向平民化过渡,开创封建社会后期大众教化传播与"精英教育"传播互为层次、共同发展的教育转型时期.南宋民间学校教育传播系统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承载时代变革继往开来的社会使命,其要素组成与社会化特征表现在高素质和职业化特色的教育传播者,教育传播信息开发的丰富多样化,印本书成为主要传播媒体以及受传者的普及化与公平性等几个方面.这些特征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学校教育传播高度灵活的发展自觉、丰富多彩的内在生机与引领时代教育潮流的创新形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肇始于西汉,并有其发生、发展、繁荣和衰微的过程,而每个时期又都受到当时的经济、政治等诸条件之约束。两汉是其开拓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其继续发展时期;隋唐为其兴盛繁荣时期;宋元则为其高度发达时期;明清时海外贸易出现了断层与终结现象,乃是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和西方列强侵略的必然结果。然而海外贸易作为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古代中外关系发展史上仍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就丝割符的产生、兴盛、衰落的不同阶段与当时日本海外贸易的关系,结合幕府贸易方针、政策的转变过程,对丝割符建立、发展、消亡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社会作用、意义进行一些粗浅的论述。 一、丝割符是江户初期幕府贸易政策的产物 十六世纪以前的日本海外贸易主要是以中国为对象的朝贡贸易。一五四八年明朝最终断绝了与日本的勘合贸易。到了丰臣秀吉统治时期,中日交恶,“明朝商船似乎一度完全禁绝。”以葡萄牙人为主的西方殖民势力乘虚而入,占据澳门经营中日间的中间贸易从中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