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帝王,同时也是一位佛教信徒。她与佛教关系密切,有着不解之缘,其母杨氏信奉佛教 使她从小便对佛教有所了解,入宫后社会风俗的影响以及后来入感业寺为尼的经历使她与佛教逐渐结缘。随着对佛教的感情 日益加深,她开始大力扶持佛教。她多次迎奉佛指舍利、翻译佛经、兴建佛寺塑佛像,使佛教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佛教也对武 则天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为她革唐为周制造舆论,佛教在她建立武周政权后继续为她巩固统治服务。武则天与佛教相互作 用,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温乃鹏 《老友》2014,(11):1-1
正武则天崇尚佛教,在请120多岁的慧安禅师来宫中给她讲课时,见慧安禅师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便问其多大年龄了。慧安禅师说:"我不记得了。"武则天非常惊讶:"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怎么能忘记自己的年龄呢?"  相似文献   

3.
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忌猫。武则天忌猫事出有因:她曾将萧良娣囚禁下狱,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恨之入骨,发誓说:“愿阿武(则天)为老鼠,吾为猫儿,生生扼其喉!”这话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萧良娣当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武则天也从此开始恨猫、忌猫,把养猫看作是“不祥之兆”,并下旨宫里一律不准养猫。  相似文献   

4.
关于武则天的评价问题,建国以来史学界曾经有过多次的讨论,发表了不少文章,有人认为她功大于过,有人认为她过大于功,有人认为她功过参半,有人甚至全部予以否定,至今尚未得出大略一致的结论,还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至于“四人帮”别有用心地吹捧武则天,则是另外一回事,不属于学术讨论范围。本文拟就过去史学界讨论武则天评价所涉及的四个有关问题,提出我们不成熟的意见,请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称帝的女皇,她似乎是个谜团,充满了魅力。但是有关在她统治时期学术文化发展这一非常重要的问题,却很少有人探讨,本文拟结合两唐书《经籍志》、《艺文志》著录情况来研究武则天当政时期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武则天与忠孝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对武则天的研究,采用文献解读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从忠孝观念的角度探讨武则天的政治命运.认为忠孝观念对武则天的政治命运产生了深刻影响.武则天是一个忠孝观念的倡导者,她虽然利用忠孝观念获取和巩固了帝位,但她在忠孝观念的束缚下不得不让位于李唐王朝,未能实现延续武周王朝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历文 《今日南国》2006,(5):47-47
中国的封建皇帝,称为天子,居九五之尊,对于臣民的生命财产有生杀予夺之权。其近者如左右群臣,远者如百姓黎民,稍有不慎,触犯了皇室种种忌讳,就会大祸临头。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忌猫。武则天忌猫事出有因:她曾将太子之妾萧良娣囚禁下狱,萧良娣对她的残暴行为恨  相似文献   

8.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皇帝,她一生度过了82个春秋,究其养生之道,赏花观草不失为怡养天年的一个主要方面。 武则天是个赏花入迷的人,她自称“督花大王”,尤爱牡丹。古典小说《镜花缘》中写道,武则天“因素喜  相似文献   

9.
武则天早年修习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把握与运用,使武则天在掌握国家政权和称帝过程中,得到了天下英才的支持与人民的拥护,并使大唐走向盛世,从而表现出她仁爱的一面;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前长期生活在深宫之中,因而熟悉法家争斗的权术,对法家思想的把握与运用,使得武则天得以残酷打击政敌而实现其称帝的宏伟理想,得以巩固其统治基础,从而又表现出她残忍的一面。武则天之所以能够掌权称帝,与其精通儒家、法家治国之道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年底电视剧《武则天秘史》走红之后,武则天及唐代宫廷历史为人们所高度关注。作为一种大众娱乐现象,这非常值得研究。唐代的大气磅礴在武则天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对武则天的女性认识与形象进行分析,发现人们对武则天的女性认识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这是历史学界和影视学界"性别书写"的例证。女性意识在初唐的初步松动,到武则天称帝时期妇女开放观念达到高潮,武则天玩弄各种权术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女权时代的巅峰。通过三部影视作品三个不同的武则天和太子形象分析,从历史真实到影视真实,作为武则天的"她"把女人的妩媚与刚强娇柔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造就帝王风范和媚女风流。  相似文献   

11.
很多论者把达吉雅娜看作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代表,认为她已经开始了对男权社会的反抗。有人认为她是一个具有强烈责任心的女性形象,她坚持嫁给别人就要一辈子对他忠诚;也有人认为她的思想还不够进步。但笔者认为这些看法都有些偏颇。其实,达吉雅娜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能动的自觉者形象。她敢爱敢恨,果断坚决,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弗里达的艺术是孤独孕育出来的花朵.其孤独是命运造就,18岁那年的一场车祸及车祸留下的后遗症注定她终生都要品尝这种滋味。她得不到丈夫全心全意的爱,也无法实现当母亲的愿望。所有的苦难都只能独自承受。她的艺术是她孤独的明证。  相似文献   

13.
窦娥短短二十年的人生,清晰地呈现为六个阶段。死后三年以鬼魂再现,可视为其最终归宿,不妨看作她一生的第七个阶段。窦娥形象的生命历程虽然很短暂,但既做过女儿、童养媳,又当过妻子、守寡的儿媳妇,除未曾体会到做母亲的滋味以外,人生该有的经历基本都拥有过;家庭关系虽不复杂,但阅历却不简单。所以,她的思想、行为都远远超过了二十岁的人。她的人生是残缺的,但性格却没有扭曲。这样的感天动地的悲剧,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属罕见,无怪乎她对后世能有如此强烈、深远的震撼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埃米莉·狄更森喜欢孤独,其潜意识中充满了记忆和感情,象一口深深的井。她孩童时代所需的慰藉,家庭未能给予,母亲的细心照料未能满足她内心强烈的求知欲望;成功之后,她对世界感到失望并厌倦了它,她总是被胡思乱想所折磨,内心冲突最终变成了危机。所以她最终将自然作为她诗歌的永恒主题,自然成了她唯一可去的地方,在自然中她找到了和谐,她所崇拜的自然体现。  相似文献   

15.
日本古典文学中涌现出了很多侍女形象,其中之一便是《落洼物语》中的阿漕。阿漕是《落洼物语》中的副主人公,她贯穿于全文,特别是卷一和卷二中更是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大显身手。她救自己的主人———落洼于困境之中,为了自己的主人展现出一种与其身份不相符的、在其他平安物语中少见的活跃。可以说正是这种颇具特色的活跃才凸显出阿漕对自己主人的忠义,并且阿漕的这一忠义形象对后世也影响颇深,成为"忠义"侍女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6.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于1899年创作的小说《觉醒》通过描述女主人公艾德娜.庞蒂利埃的几个层面的“觉醒”,努力塑造了一位要求个人自由、敢于表达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敢于表达女性自我意识的“新女性”。然而,艾德娜的这些顿悟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勇敢却痛苦的历程,远没有达到“醒”的目标。在寻求女性独立人格的过程中,她的许多梦想一个个地破灭,让她认识到,作为一位女性,现实中许多事情都超越了自己能够掌握的界限,她永远都不可能成为她自己,最终迫使她彻底放弃自己的所求。作为一个创作和思想观念均先于时代的“新女性作家”,凯特.肖邦错误地选择了《觉醒》创作主题的时机,她的关于女性主体意识的探究是她同时代的人们无法给出满意答案的,也是她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  相似文献   

17.
宋惠莲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女子。她机敏能干,美丽聪明, 也轻佻虚荣。她被迫自杀, 一方面是由于不堪忍受西门庆对她丈夫来旺儿的迫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自身性格的缺陷。她生活作风有些放浪, 但她不是坏女人。在与西门庆的生死斗争中,她始终与来旺儿站在一起, 履行着妻子的义务和责任。  相似文献   

18.
现存鱼玄机诗五十首,大部分是爱情诗,内容多为追忆过去,追求爱情,担忧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孤独寂寞,生动呈现了她的情感历程。鱼玄机工于炼字,词句精妙;偏爱律诗,工于对仗;语言大胆直白,又善以典故传达内心幽情,含蓄委婉。鱼氏爱情诗生动形象,寄情于景,情景相融;善用比喻,联想丰富。这些艺术手法形成了鱼玄机爱情诗工致精炼、绮丽秀美的艺术风格。鱼玄机虽然身为女冠而行为放荡,但文学批评应具有不以人废文的学术视野,评价诗人应该给其人、其诗一个全面的观照。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分析冼夫人的时局观入手,认为冼夫人不仅对南朝的政治局势有很透彻的了解,而且对当时整个中国的政治大势也有较深入的洞悉;汉化水平较高,对汉族的政治文化、制度文化、思想道德和悠久历史有深刻的领会是冼夫人拥有良好大局观的根本原因;冼夫人的时局观有着进步的国家观念,能主动认同中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积极参与国家事务,同时自觉地以汉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处理岭南事务。这一切均表明冼夫人的汉化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反映出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素心无奈天上月——《红楼梦》林黛玉形象的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黛玉的前世身份、现世遭遇及地位注定了她是一个典型的性格悲剧人物,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诗人气质,以“情”主生,不以俗事为务;另一方面又具有浓厚的自我情结,具体表现为既自尊优越、又自卑焦虑。林黛玉虽然已初具近代的自我人格意识,但因与宝玉以共同叛逆仕途经济之道为基础的爱情梦想、人生定位无法实现,最终被种种无形的关系和氛围挤压而致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