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新雅  翟振武 《西北人口》2012,33(3):1-5,11
城市化的实践进程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口城市化往往遵循"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或者"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空间路径而展开。文章对"空间循环假说"、ROXY指数方法、"区域城市化"概念以及"差别城市化理论"等人口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的演绎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结合中国人口城市化进程特点,文章认为,人口城市化空间路径理论与研究对中国城市化的道路模式、区域规划以及都市圈与城市群区域人口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城市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从二元经济向现代经济急速转换过程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化。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几乎占世界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总量的三分之一,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地域流向,走中国式的乡村城市化道路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一、简要的回顾一个国家乡村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种密切的相关关系,总的来说两者呈共同增长的趋势。伴随着经济的成长、停滞、恢复与发展,我国乡村城市化经历了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对这一过程的简要回顾将是选择我国乡村城市化现实模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 十年改革对我国独特的城乡人口二元结构有所冲击,城镇人口增长较快,从而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判断目前城市化水平?看法不一。概括起来,主要可分为如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过高估计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最近几年,许多人鉴于统计上造成的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过低,就把城镇市区农业人口、市辖县总人口,都算是城市人口,以此提高城市化水平,这是不应该的。如在《当代中国的人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第1版)第493页上的统计,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仅为20.8%,只过了3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3,(6):11-19
中国是当前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和农民人数最多的转型发展国家,城乡二元结构非常显著,并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性。中国转型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构成未来现代化崛起的重大内容,中小城市化应该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路径选择。但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进程,首先要涉及理念、民众和制度三个重大问题,只有在理念现代化、国民现代化和制度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上,工业、农业、科技和国防等现代化才会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城市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新时代的奋斗目标,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中国实现社会公平、提高经济效率、解决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以及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中国目前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同经济发展不同步、大城市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口城市化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辉 《人口学刊》2003,(6):51-58
人口城市化在国家社会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21世纪的中国人口城市化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全面推进城市化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推进中国人口城市化,必须在我国现行城市化方针指导下,既研究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借鉴国际经验;又要结合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现实国情和基本问题,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走出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人口城市化,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战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城市化战略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把城市化问题放在我国经济格局的总体变动中加以考察。首先以其他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的经验、教训为借鉴,运用二部门理论,分析在我国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下,由传统的工业化战略所决定的城市化道路的形成原因、内容及其不可克服的局限,然后探讨在新的双重二元经济结构下所应选择的城市化战略及相应的政策。 一、城市化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 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基础,经济发展的道路,决定了城市化的道路。城市化的进程和质量又反过来影响经济的发展。这是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人口城市化的趋势分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描述区域人口城市化发展趋势时 ,Logistic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对Logistic模型进行修正 ,并以江苏省人口城市化发展为例 ,对我国区域人口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 :修正Logistic模型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区域人口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曾对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问题进行过一些探讨。认为,在我国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上应选择集中型城市化途径。本文就集中型城市化对应的发展阶段,它发生的(物质规模生产)原因,以及它的吸纳能力、时速和结构变动等等关联性的问题,从理论方面继续探讨。工业化阶段物质规模生产与集中型城市化研究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要从我国正处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出发。既不能简单重复为适应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经济的人口、劳动和生产力在空间上分散形式的商业性城市化道路,也不能简单地参考模仿已经打了一、二百年物质基础的一些  相似文献   

10.
超越城乡二分法:对中国城乡人口划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介绍国际上城乡划分的非二元化趋势对中国城乡人口划分的标准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聚落类型、人口特征、城市化所处的外部条件等方面说明城乡二元的人口和聚落分类已难以反映当今社会日趋复杂的聚落类型及其人口特征;中国城乡划分标准和方法面临着城乡界限趋于模糊、城市化的外部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据此笔者认为,中国城乡划分标准和方法有必要超越城乡二元的概念框架,在2000年人口普查所作重大改进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无论从城市人口变化还是城市空间变化角度观察,以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中国的城市化都经历了两个不同的阶段。90年代中期以来的城市化是以地方政府经营土地使用权为内在动力的空间城市化过程,这一机制是由一系列土地法规催生形成的。这一城市化机制的主要问题在于:它无意于解决人口城市化中跨省市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问题;它造成空间意义上低效率的假性城市化;更为重要的是,它造成了具有宏观影响的土地金融风险。本文基此认为,应该制定相关政策调整和规范地方政府策动的空间城市化机制,规避其产生的问题,通过激励设计促进城市化在机制与目标方面的协调。  相似文献   

12.
人口城市化与扩大内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城市化是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张的重要源泉 ,而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太低则构成了市场需求扩张的巨大障碍。调整人口城市化思路 ,加快城市化进程 ,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Promoting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 is the key of China’s new-type urbanization.With the subject of analyzing the im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using panel data of provinces,we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firstly,acceleration of industrialization process causes massive extension of city construction land,but limits"absorb effect" on population urbanization,making population urbanization lag behind land urbanization;secondly local governments relying on land finance result in an inverse association between fisc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and urbanization,which aggravates the imbalance of population and land urbanization;thirdly,controlling of household register is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slow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urbanization,however,loosening this policy and reforming the institution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lastly,lengthening the use periods of farmland is good for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for its"guarantee effect",but a perfect mechanism of land transfer should be taken for the premise.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与产业基础问题有关。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讨研究。但中国的城市化现状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重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广东城镇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五普”资料,分析比较了广东省人口城镇化状况,认为广东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在分析广东城镇化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It is well known that levels of HIV prevalence tend to be appreciably higher inurban area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easons for this and shows that within world regions that are relatively homogeneous with respect to their experience of HIV/AIDS, variation in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corresponds to about one‐third of variation in estimated HIV prevalence. Furthermore, for populations in the world's worst‐affected area—eastern and southern Africa—there are signs that, partly by differentially raising urban death rates and depressing urban birth rates, HIV/AIDS is slowing the pace of urbanization. Finally, in countries with very high levels of HIV infection and relatively low birth rates, such as in South Africa, the urban sector will soon constitute a “demographic sink”—with death rates exceeding birth rates.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实现人口转变的双重变迁进程中,高城市化、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城市就会出现替补迁移的需求以实现城市的进一步发展.文章根据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聚类,得出39个替补迁移型城市,并通过与其他三类城市的指标对比发现,替补迁移城市存在工业经济突出、第二产业优势明显、总体经济实力雄厚、教育科研实力强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亟待提高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效应与生育性别偏好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在分析生育性别偏好的基础上,探讨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提出通过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城镇化)和城市向农村的制度引进、特别是婚居模式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引进,来改善影响生育性别偏好的制度和文化环境,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进行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9.
江西人口城市化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富生 《人口研究》2003,27(3):54-60
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 ,江西省人口城市化进程有明显的特征 ,但纵观江西发展 2 0年 ,已不难看出江西城市发展尚存在主观战略与客观实际的矛盾 ,按照人口经济地域分异规律 ,江西省新世纪初人口城市化的政策应立足实际 ,围绕市场经济体制对人口迁移的要求 ,逐步形成以城市密集区 ,大中城市吸收人口为主 ,小城市、农村和小城镇吸收人口为辅的人口城市化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