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虚拟社区作为网络空间中的社群组织和网民共同体,其社会行为充满了复杂性和混沌性因素.为了寻求虚实世界的"在线和谐"的理想社会秩序状态,就必须利用一切积极的传播手段,不断地调整网络行为目标和引导网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从而改变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和互动关系.促进"在线和谐"是使虚拟社区实践朝着良性运行方面转向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使虚拟现实性真正得以在赛博空间中实现,以及使网络技术工具对现代生活体系的塑形作用得以彻底发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适应性主体"是复杂适应系统的理论基石,揭示适应性主体的哲学内涵是理解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哲学意义的关键.从哲学层面看适应性主体体现了"实体"与"关系"的统一;突出了关系、结构在系统生成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表明了系统是一个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社会心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与社会心理的优化有着密切关系,它们相互作用.调查表明,社会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积极因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心理与文化基础,但社会心理中也存在消极的因素."大众化"就是要寻找合适的方法与途径,促使处于混沌状态中的社会心理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与提升,其方法有理论创新、利益协调、文化濡染、实践体验等.  相似文献   

4.
"文人无行"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较具特色的一个命题,它反映的是文人对操守品德的重视.西晋文人潘岳因拜尘贾氏、依附豪门成为"文人无行"的代表,但后人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他与贾门的特殊关系却多有忽略.透视其哀挽作品中的应酬文字,可以洞察其内心情感和微妙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而发现其"无行"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相似文献   

5.
社会网络嵌入性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群既是一个经济系统,又是一个社会系统.产业集群的经济行为嵌入到社会网络之中,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构筑在产业集群社会网络嵌入性的基础之上.从社会网络嵌入性视角分析嵌入性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正负效应表明:产业集群嵌入性需要有一个"度"的把握,追求的应是一种"适度嵌入性".因此,除了行业协会等非官方组织之外,政府应制定促进适度嵌入性形成的政策,以提高我国产业集群在国际上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基层社会本身具有的强烈的"乡土性"与"本土性"特征,现代法律制度下的基层司法必须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将现代法律理念适用于乡土社会的法律纠纷,基层司法也因此具有了与规范式司法相差甚远的"乡土特征"."陈燕萍工作法"根据基层司法的实践情况,总结出个案实体优先、法官主动调查等经验,其核心在于基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的"适度能动",对我国当前基层司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神学家的艾克哈特的中心思想当然是神人密契问题,老子也绝不是要建构纯粹的形而上学系统,其目的是达到道家式的天人合一状态.艾克哈特思想中的"神原"与老子的"道"的概念体现了神秘主义思想关于人的超越性问题思考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本根"是神的存在的纯粹潜能状态,"神原"是神的本源,二者都"非存有",但不是虚无."道"(无)是比"有"(一)更先在的状态."神原"与"道"具有内涵、功能和否定性言说方式的一致性,都是各自思想体系的最基础概念,是东西方神秘主义灵修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将其建立在证伪为主义基础上的知识论拓展到"开放社会",以之解释开放社会中的道德、批判开放社会中的"伪科学"、主张证伪主义的民主观、构建"可塑性控制"系统来解释自由与控制的关系.波普尔的知识论和以之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理论颇具争议性,但他的知识论在"开放社会"中的运用具有独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混沌理论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它应用整体、发展和联系的观点研究复杂非线性系统的秩序与规则.互联网群体传播就是一种混沌系统,具有非线性秩序、自相似性、自组织性和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等主要特征.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混沌而不是混乱成为主导秩序;反馈与迭代机制,是网络传播中充满重复与自相似的主要原因;自组织性是混沌系统的特有秩序,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它常以“围观”和景观两种方式展现出来;互联网群体传播中,作为个体是微弱无力的,但作为整体通过蝴蝶效应所展示出来的“微力量”则是惊人的.  相似文献   

10.
中产阶级"稳定器"理论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瑞英 《学术界》2007,(4):106-111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产阶级政治上温和保守、具有阶层冲突的缓冲作用、能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是社会的"平衡轮"与"稳定器".然社会稳定实质上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系统工程,稳定应是各子系统交互作用、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整个社会阶级阶层之间利益协调与共同发展作用的结果.对中产阶级理论中的"稳定器"说,应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1.
陈炎 《河北学刊》2004,24(5):5-10
在现代西方的政治语境下,左、右派别体现了人们对"自由"与"平等"、"博爱"之间不尽相同的价值取向.尽管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阶层或集团的利益,但各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根据,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公开的、平等的、程序化的.在此情况下,舆论上的彼此对立常常会导致行为上的互相妥协.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语境下,由于历史的原因,使得左、右派别往往被赋予正、反不同的价值判断,因而其存在的理由是不平等的,其相互之间的制衡是非程序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舆论上的表面一致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矛盾.因此,对激进与保守、左派与右派进行深入地反思,进而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理性、和平的制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13.
“养老”·“教养”·儒家“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以往一些论著已经注意到"教养"这一说法的出现与上古中国庠序中的"养老"有关联,但对这"养老"的具体内涵的解释却并不准确。文章对"养老"的内涵重新作了分辨,并进而考察了先秦儒家在春秋战国之际对"教养"内涵的改造,从而找出了"教养"之所以后来与人的人格修养关联在一起的人文逻辑线索。通过对"教养"原意的追溯,论文揭示了先秦儒家教化的独特品格与其对于人的生命成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狼"与"启蒙"     
陈舒劼 《江淮论坛》2006,(6):179-185
本文以《孤独者》、《山上的小屋》、《怀念狼》、《狼图腾》四个文本为例,探讨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狼形象与启蒙含义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杨桂森 《江汉论坛》2004,1(6):48-50
本文以"应当"隐含着"能"与"不能"的价值旨趣为路径,认为"能"一方面是道德之外的有为,另一方面是道德之内的准许.前者是道德主体的能力所为,后者是道德原则的划界.由此认为,"应当"包含着已然与未然的张力,实现主体应尽之责与其能力、善与可欲之善有机结合,预示着伦理原则对人的引导和激励,并担当教化、教言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救亡"和"启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些观点至今仍然被沿袭使用,对中国近现代思想以及文学研究都有很深的影响.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李永中 《江汉论坛》2008,1(2):119-121
本文从封面、插图的角度考察<新青年>杂志"人"的视像的演变.文章认为,<新青年>杂志早期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后期倾向于以底层阶级或革命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视像的营造.视像话语变化与文化思潮演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周世中 《文史哲》2003,(4):97-98
我国法理学直接来源于苏联的法理学 ,间接秉承着欧陆法理学传统。该传统在以往的特点是特别关注法律的“宏大”问题。 2 0世纪以来 ,欧陆法理学明显出现的对司法中微观问题的系统论述 ,并未在我们这里得到回应。只是近些年来 ,随着中国司法改革任务的提出以及司法在法治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地位的日显 ,我们才开始关注司法并同时关注欧陆和英美关于司法的理论。尽管如此 ,我们对于司法中法理学问题的探讨还只是初步的 ,还没有引起法理学界的共同关注。这就需要我们不失时机地将法理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放到以司法为核心的法律之“微观论证”上来。本组笔谈的目的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