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的民本意识大为增强,低保医疗救助、困难群众大病救助等制度的出台和实施,为广大贫困群众就医治病带来了缕缕阳光。然而,由于医疗救助工作起步较晚,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所难免,不仅救助的覆盖面不够广(低保边缘户一时难以企及),救助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大病救助杯水车薪),尤其是少数地方对“医疗救济”和“医疗救助”混为一谈的做法,亟待我们进一步帮助厘清。  相似文献   

2.
王景龙 《老年人》2005,(8):44-44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转发民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医疗服务需要增加。然而农村特困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人群,在医疗方面存在着有病无钱看、接受的医疗服务条件差、就医交通不便等问题。农村特困老人医疗保障不健全主要是由以下因素影响的,如五保制度、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低、社会救助制度资金不能足额到位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农村特困老人的关爱不足等等所导致。对此我们应努力缩小农村老人应保未保比率,通过建立农村特困老人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实行大病补助、整顿药品市场、普及医疗保健常识、加强特困老人医疗保健服务等措施,保障农村特困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其健康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在积极社会福利的背景下,对有劳动能力的低保人群采用以低保金为重心的救助方式,违背了社会救助的目的。因此,通过就业救助带动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积极就业,以保障其生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就业救助尚存在制度措施不完善、忽视救助对象的差异性、落实难度大、水平低等问题。对此,提出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具体措施、提高精准性和实用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救助贫困老人是一项社会性很强的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强调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机制,确保老年人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的精神,笔者认为,救助贫困老人不能简单从事,应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强化“六大保障”. 强化法律保障 调查表明,近年来,大多数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保障,但在个别地方虐待遗弃、不赡养老人、侵犯老人、财产、强占老人住房,甚至残害老人等案件仍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关于上海等五省市实施社会医疗救助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江平 《社会学》2004,(1):43-47,59
为了较为全面地掌握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最大限度地维护医疗困难群体的合法权益,我们对北京、上海、重庆、江苏、安徽五省市实施社会医疗救助的情况进行了典型调查。由于“非典”的影响,调查主要采取委托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临邑县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积极探索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新路子,初步建立起了以城乡低保为主体,以专项救助为辅助,以社会互助为补充,政策配套,运作规范,城乡联动的社会救助体系,并先后被列为全国农村医疗救助示范县、全省农村救济制度设点县、全省农村医疗救助试点县、全省城市医疗救助工作示范单位和全省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8.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5,(8)
国务院转发《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转发民政部、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切实帮助城市贫困群众解决就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城市医疗救助制度试点工作的内容包括:(一)认真选择试点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择不少于1/5的县(市、区)进行试点,重点探索城市医疗救助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资金筹措机制。同时,从试点地区中选择2~3个县(市、区)作为示范点,指导…  相似文献   

9.
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从面对特殊群体的临时性紧急生活救助,发展到定期定量的经常性救济,再到改革开放以后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核心,以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以临时救助为补充的新型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地方     
北京1
  无业贫困家庭可获资助上社保
  近日,北京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先保险、后救助”的原则,做好社会救助与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制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西方社会救助从16世纪开始制度化,典型的有英国《亨利济贫法》、《伊丽莎白济贫法》、《新济贫法》等,此后,尽管历经调整与改革,但这些救助制度仍然受到诸多的批评,如侵入调查、耻辱烙印、低效、贫困陷阱等。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救助模式出现了明显的创新转型。1948年英国《国民救助法》的副标题为“一个终结旧济贫法的法令”。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目前已建成包括农村扶贫开发、城市就业扶助的反贫困行动,通过社会保险的贫困预防体系,以及通过社会救助的反贫困行动等主要的反贫困行动体系。在整个反贫困体系中,社会救助体系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反贫困行动体系。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城乡社会救助的制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并在反贫困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贫困一直是世界各国首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基于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需要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这一战略转换背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关系入手,围绕相对贫困内涵的争论,聚焦我国相对贫困的表现形式,并基于我国国情,提出建立相对贫困治理体系的建议。在机制上,充分发挥基本公共服务的作用,建立相对贫困人口发展的基础性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促进"的贫困治理的整体性机制;建立干预代际贫困传递的阻断性机制。在具体措施上,围绕低收入家庭,要建立生活负担减免制度;健全以生产帮扶和就业帮扶为主的专项援助制度;按需救助,对低收入户开展"救助会诊";建立相对贫困家庭陪伴式服务制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城乡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3亿,已经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型人口的社会。城乡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老年人的问题也正在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从年龄上讲,人们普遍地认为中国城乡的老年人是一个弱势群体,然而人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处于贫困状态下的老年人,关注贫困的规模、贫困的程度。目前,城市中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已经被纳入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救助制度内,虽然,这一制度并没有涵盖城市中农业户口的老年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贫困的老年人。然而,即使对于在城市居住的非农业户口的贫困老年人来说,救助的力度是否充分并及时到位,对于改善处于贫困中老年人的状况也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将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调查和1992年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乡老年人中贫困的变化情况,为救助贫困老年人的社会介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贫困问题是对以色列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难题.当前,以色列社会群体分化比较明显,贫困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以色列阿拉伯人群体、大屠杀幸存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构成了以色列社会主要的贫困群体.为了回应公众压力并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以色列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的方式向贫困人口提供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社会保险;鼓励自由市场竞争,降低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成本;推动以职业培训和提高劳动参与率为基本内容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慈善团体的社会救助功能.当前的贫困治理对缓解贫困率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以色列社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群体与世俗群体、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鸿沟制约着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6.
吴伟东 《城市观察》2010,(3):92-103
劳动力转移就业是推动城市化和城市转型的重要力量,但在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可能会逐步压缩低技能转移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导致结构性失业和贫困问题的恶化。作为现代社会应对贫困问题的主要制度安排,社会救助制度需要对此进行有效的调适。依据转移的福利驱动假设以及公民资格理论,本文对劳动力转移就业在贫困与社会救助领域所带来的主要问题,进行经验和理论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确定中国城镇贫困线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提要:当前,城市居民的贫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是,如何测定贫困线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却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本文综合了国际国内诸多贫困定义,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分析了国际上用于度量贫困的常用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在中国度量贫困的新思路—综合法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言01本文所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指的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保障全体公民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的社会救助制度,它的通常的作法是:根据维持最起码的生活需求的标准设立一条最低生活保障线,每个公民当其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而生活发生困难时就有权利得到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提供的现金和实物救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上述有关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的界定:1.按照最低生活保障线获取社会救助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变革时期,造成贫困的原因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社会救助事业及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笔者认为,在城市贫困治理中引入社会工作,应采取“设岗、搭台、培育、购买”等措施,使社会工作由专业教育逐步转型为社会实践,不断推进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进程,使社会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救助事业。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日益提高,绝大部分实现了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但是,还有一小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不尽如人意,有的连温饱都难以保障。就山东省枣庄来说,全市老年人口达38.5万人。低保线以下贫困老年人就有9692人,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2.5%。其中农村贫困老年人占绝大多数。救助贫困老年人,让他们脱贫奔小康,这句话说起来容易,落实起来却困难重重,成为多年来困扰老龄工作的一大难题。这件事难就难在低保制度尚未健全,国家或集体暂时无法拿出足够的资金,把所有的贫困老年人全部供养起来,有关部门虽然采取定期定量救助、临时救助等办法,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许多老年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