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院校加强校园绿色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随着人类对生态危机、生存危机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使用各种手段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以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规模空前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首脑大会,通过了“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为在全球、区域或各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制定了行动纲领,使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虽然成绩显著,但是环境状…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的价值自古以来总是以人类为衡量之基,忽视了生态系统之中的诸多它物.罗尔斯顿之环境伦理学有关大自然内在价值的深刻剖析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大自然自身的内在价值,看清大自然对人类生存的诸多意义和价值.文章首先就自然内在价值理念的提出座椅简析;随后从八个具体的价值引出罗尔斯顿关于大自然价值的理念,为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道德和价值受到日益多的关注,20世纪初到60年代,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创立,从此成为人类思考人与自然关系、反思与自然相处的方式的重要理论依据,促进了环境保护理念和行动的发展以及人类伦理道德的提升。20世纪70年代,生态伦理学在西方出现了两大流派,一是人类中心主义,二  相似文献   

4.
韩玉胜 《城市观察》2011,(6):165-172
面对城市现代化带来的负面效应挑战,“低碳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从伦理学视角来看,“低碳城市”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道德诠释,它的出发点是“人”,实践理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价值归宿是“人,诗意的栖居”。要实现真正的“低碳城市”必须从根本上进行生产变革,同时,个体要进行“生活革命”。  相似文献   

5.
冯小刚电影作品《私人订制》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文化产品,其片尾专门提及生态问题,具有反思现实和环境关照的人文意义。该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了《私人订制》的意义,指出环境危机的实质是文化、价值问题,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当代人与当代人三对关系,需要全民树立环境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赵津娴 《公关世界》2022,(12):153-155
本文以日益严重的全球生态环境为背景,选取宫崎骏的蕴含“生态”思想的代表性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借助理论研究、电影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挖掘出宫崎骏作品中体现出的具有人文性、普适性与发展性的生态自然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的三个主要内容,分别是“和”“平等共生”“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以及提取出其中对于解决日益严峻生态问题所提供的三种路径,分别是克制人类欲望、倡导生命平等、净化人与自然。结语部分对宫崎骏生态自然观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此研究为解决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伦理学是伴随着全球性生态问题而产生于西方学术界的一门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道德关系的交叉性应用伦理学科。对于应该如何研究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西方“人类中心论”和“非人类中心论”的生态伦理学围绕着“走出人类中心论还是走入人类中心论”、“自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价值和权利”等问题而展开争论,这些价值争论有利于人类反思和正确  相似文献   

8.
进入21世纪,由于科技的进步,物质力量的强大,人类在享受其带来舒适、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生存的压力、精神的颓废、信仰的危机,以及环境污染、恐怖袭击,地区冲突不断等,而所有这些问题皆源自价值观和文化的不同和冲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指出,"新世界的冲突根源,将不再侧重于意识形态或经济,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1]因此,"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2]人类技术和物质力量发展到今天,从一定意义上讲,已成为反对人类自身的力量,使自己产生了异化。21世纪的人类急需一种平和包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否则人类极易走向自我的毁灭。笔者认为,中国以儒家和谐思想为核心的传统哲学思想,正是解决当下我们面临问题的可借鉴的价值观,21世纪的人类,应该在重温中国古老哲学中,再回到"和而不同"行"仁"的儒家思想以及道家的"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去,才能达成人与人的和谐,才能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解。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解决21世纪人类生存危机的一剂良药,是化解人类焦虑和人与自然矛盾的人生指引。  相似文献   

9.
随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在这场人类危机之中寻求新的商机。于是,以“重力灯”、“生物塑料手机”和“空气动力车”为代表的一系列绿色发明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谈锦钊 《城市》2002,(4):55-56
一、发展绿色住区是城市发展的需要绿色住区是指在适宜人类居住的完善的生态环境中建设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居住小区。虽然绿色住区的提法是一个通俗的说法,但它概括了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追求和回归的愿望。人类与地球上的一切环境和生命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绿色的环境更是人类不能离开的。在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一些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却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破坏。环境污染、生活环境质量和人们体质下降等“城市病”愈来愈严重,因此环境问题已经到了与城市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地步,不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经…  相似文献   

11.
建树人类社会的环境意识,是人类社会在生存发展的环境长河中,一个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大课题。我的研究遵循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环境)基本关系的理论,结合感性自然界来探讨这个问题。一、要建树环境生存意识。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回顾一下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个问题的基本观点:“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这就是认识论的环境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它深刻地蕴含着人类社会的生存对环境具有依存性。理解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工业文明过后,随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技术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明显,已经严重影响到全人类的生存,如何解决当前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解决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最为关注的问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使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要是针对人、自然和社会三者辩证关系进行阐述的,以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共产主义是人与自然统一的最高境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社会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也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以往理论界对食品安全内涵都是从技术层面来界定的,存在严重的道德缺陷,伦理学的角度的“食品安全”是指人类赖以存活和发展的食品领域内围绕人类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伴随食品的供应、生产、流通以及质量等问题而产生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行为规范。从“食品安全”的伦理概念出发,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伦理困境主要是消费者生命健康权与企业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食品添加剂和食品添加剂背后的社会道德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人们对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的关系有了新的思考.大伦理思想认为,人类应当把"道德共同体"从人与人的范围,扩展到大自然和整个生态系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5.
自然与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相伴相生,早已成为文学艺术的有机部分。西方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在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途径。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惟一选择。达到理想状态的关键在于人类生态意识的确立,贯穿现代文学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从和谐共处到征服改造到回归生态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文学作品的解读强化人们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6.
梁建红 《职业时空》2010,(1):153-154
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这直接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为缓和日益紧迫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建筑能耗,实现建筑与自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应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孙梦南 《现代交际》2013,(10):92-92
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归纳起来是人与自然辨证统一关系的充分体现,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要求人类的发展与环境的发展要整体同步相适应,即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充分反映了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生存是人类第一公理,人类一切权利的享有都以获得生存为前提。生存权赋予其它权利以意义,是其它权利之本。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导游从业人员的生存出现了危机,其生存权长期受到侵害而得不到解决。《劳动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涉及千万劳动者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法律也受到了旅游界的关注。它不仅给旅游企业带来影响与冲击,而且会给导游人员的生存权利带来福音,是维护其生存权利的一次契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似乎越来越“紧张”:地震、海啸、飓风、洪水、全球变暖、沙尘暴、臭氧层的破坏以及爱滋病、非典、禽流感、口蹄疫、疯牛病等都无一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  相似文献   

20.
景观设计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锡荣 《职业时空》2008,4(9):213-213
景观设计就是运用艺术设计方法来进行景观的创作与设计,主要包括规划和具体空间设计两个环节。景观设计是一种处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思维方式,以景观设计为主线,达到规划与设计的人与自然的最优组合和可持续性发展,从而为人类提供一个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