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中国的汉字具有天然的美感。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浓缩与象征,从最早的系统性文字——甲骨文开始,到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无论字体如何变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客观世界的抽象概括,对生命的深层次思考。中国书法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代表符号。  相似文献   

2.
楷书也称为真书、正书。是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书体,楷书较之隶书来看。它将隶书圆浑扁平的体态改为方正,用笔也省略了隶书中拖曳的燕尾,改为横平竖直。正因为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国力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正是在此背景下唐代“楷书”得到了极大地发展。后人习惯的称这个时期的楷书为“唐楷”。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文明得以传承,汉字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经历了这样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行书。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语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汉字始终以它固有的形式真实地传承着中华文化。因此,无论汉字经历怎样的演变,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是相对稳定和规范的。这就显示出了书写规范汉字对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中学阶段是集中和系统学习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书写规范汉字的重要时期。本文主要介绍中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以及如何提高中学生汉字规范书写能力。  相似文献   

4.
买猴儿与霓虹灯舒展文字笑话也会因书写者及其工具、字体和方法而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甲骨文、小篆和隶书姑且不论,这里先从草书说起。有个县官写字潦草。这一天,官老爷要请客,写了一张叫差役去买猪舌的字条。谁知县太爷把这个“舌”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差役一看“...  相似文献   

5.
从"黑"的字体演变入手,涉及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体,谈到"黑"的本义为黑色,进而引申至其他意义。其他意义则从名词、形容词、动词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联系至现代词汇中关于"黑"的新用法,主要从网络新词语入手,探讨"黑"的整体语义变化。探究"黑"作为偏旁部首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书法教学中,楷书可谓是重点之一。书法按字体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其中楷书的受众群体又是最多的,这与中国人生来接触的正楷字有很大的关系。随着书法教育在全国文化发展中地位的提升,写好书法,尤其写好楷书对高校的书法专业学生而言也成为了新时代的使命。本文从楷书技法的合理性和专业性、楷书的选帖、高校楷书技法的重难点分析三个方面对高校楷书书法教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晋代是楷书字体发展并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西晋时期有爱妍薄质的书法风尚,楷书字体经过东汉末年的萌芽、发展,至此时已呈现成熟体式;受行业约束与书写技法影响,同时代的写经楷书则自成一派,并流传后世。东晋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书法名家的小楷,是晋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楷书;同时期的铭刻楷书,因功用不同且铭刻行业具有尚古传统,呈现出了用楷书笔法表现隶书体式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表达工具之一的中国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发端于殷商的甲骨文。随着甲骨文的产生,作为中国书法的篆书书体也就随之产生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表述方式和载体。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中国书法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因此,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刘俊坡     
《公关世界》2009,(4):69-69
刘俊坡1967年10月生,河北沧州人,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硬笔书协理事。曾任《中国硬笔书法常用百科全书》编委主任、《中国硬笔书法自学指南》主编、《中国硬笔隶书实用教程》主编。多年研习古文字及秦篆、汉隶等书法艺术,从竹简、木渎、帛书中广采博取,逐渐形成自己隽永飘逸的书法风格。作品多次获奖,并在加拿大、新加坡、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展出,曾获“1998中国书法百杰”之誉。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刻字展”、“第八届国际刻字交流展”。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世界》2006,(1):25-25
据考证,“和”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广泛地运用在家庭、国家、天下治理中。其意在描述内部运行良好的状态。“谐”指协调、融洽。“和谐”一词即指内部发展良好,上下左右协调一致。先秦时期,孔子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提出“和为贵”的主张,突出强调了一个“和”字,  相似文献   

11.
世界艺术的毁灭,是人类进程的悲叹;中国艺术的失传,是中华民族的悲哀……文字、文化、文学、艺技,在中国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史中,有过多少消失.又有过多少禁绝,书画艺术的失存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严重的绝迹。从毁灭中醒来,保护人类文化存在:从失传中觉悟,挖掘、继承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书法教授王书广先生从先人的甲骨文、籀文、石鼓文、金文、崖画石刻、  相似文献   

12.
45张洒金签     
她时常去陪他说话,因为时日无多,哪怕是比飞屑还细碎的快乐,对他来说,就是别人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浓缩了。他是学考古的,他常跟她讲考古界有趣的知识,比如马王堆汉墓里的帛书,先秦时期石鼓上的刻石鼓文。他说,研究古老的文字其乐无穷,所以他一直在学习那些难认的古文字,比如甲骨文,大篆、小篆。那天,他忽然说:"我们玩个游戏吧?你出一  相似文献   

13.
1993年,我离开教育岗位,加入了退休的行列。人老了退下来,这很正常,重要的是顺应时代潮流,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让晚年生活过得平安而踏实,我决计在艺术的海洋里好好徜徉一番。学习书法是我泛舟艺海的第一程,也算是先习习“水性”吧。我报名参加湘乡市书法学校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楷书入手,行、草、隶、篆五体皆学,还学了一点书法史。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我的书法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尔后,又参加了市老龄书画协会和书法家协会,常年坚持自学,习作还参加过市里举办的书画赛展。市里选编《湘乡老年书画集》,我的…  相似文献   

14.
“珍珠隶”是当今书法又一独创字体,它以形似“珍珠”而独立于当今书坛。 创作“珍珠隶”绝非偶然。我自幼酷爱书法,尤对隶书情有独钟。通过长期的艺术磨砺,在隶书上有所心得,但终是他人面貌,无自家神形。为此,我决意创新,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隶书。我曾求教于刘炳森、王祥之二位大师,受到了二位大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马美著 《老年人》2010,(4):38-38
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它自有文字之始开始萌芽,在唐代发展为鼎盛时期。唐代书家众多,以楷书著称的欧阳询,更是被誉为“翰墨之冠”。  相似文献   

16.
10月26日,由邯郸市书法家协会主办,邯郸书协楷书委员会、阳光美术馆承办的“邯郸市首届楷书展”在历时半年的筹备评选后,在阳光美术馆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7.
里蒙 《老人世界》2010,(3):44-44
临摹是书法专用语.是学习任何一种书体所必须使用的基本方法。学习书法离不开碑帖,离不开临摹.只有对古代优秀碑帖心追手摹,才能掌握各种书体的基本技法。  相似文献   

18.
分手那一夜,小篆还是送陈进下楼。站在路边等的士,淡墨夜色里梧桐已老,陈进冷冷地,背对小篆,看向车来的方向。小篆延着挨着不肯走,贪恋这最后的光阴,像情知必死的重囚,等候终审。良久挣出一句,“只要你和她幸福……”陈进手一招;一辆红色的士戛然停下,始终没回头看她一眼。 而月亮已经出来,薄薄凉凉贴在夜空里,小篆不知不觉流了一脸窒息的泪。月亮轻轻摇晃起来,随时会坠地。  相似文献   

19.
自说自画     
记得在孩提时,最大的快乐就是攒上几毛钱,买回一本小人书.几个小孩凑在一起看上一天,甚至忘记吃饭,一口气把它翻完.里面的故事固然精彩,但配图才是我的真爱,有好几本小人书至今还珍藏在我身边.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小人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我的爷爷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诗写的很好,书法也不错,是一个佛教徒.我的父亲从小就受其熏陶,熟读唐诗宋词,记忆力很好,过目不忘,父亲的书法是很有基础的,认真临习过楷书各体、隶书、草书都有涉及,我喜欢上绘画是跟父亲有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20.
分手那一夜,小篆还是送陈进下楼。站在路边等的士,淡墨夜色里梧桐已老,陈进冷冷地,背对小篆,看向车来的方向,小篆拖延着不肯走,贪恋这最后的光阴,像情知必死的重囚,等候终审。良久挣出一句,“只要你和她幸福……”陈进手一招,一辆淤红色的士戛然停下,始终没回头看她一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