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中国历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标志着在中华大地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被资产阶级共和制所取缔。这是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辛亥革命的伟大在于它不仅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巨变,极大地推动了历史进程;而且时至今日对中国社会的各项改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中仅从教育改革的角度谈谈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以向百年前的这场伟大革命致敬。  相似文献   

2.
100年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在这段世人难忘的铁血革命中,原湖北陆军测绘学堂在校学生参加了武昌首义,  相似文献   

3.
华侨对辛亥革命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正如孙中山所说,“此次推翻帝制,各埠华侨既捐巨资以为军费,而回国效命决死,以为党军模范者复踵相接”(1916年致海外革命同志书)。孙中山还说过许多类似的话,其中流传最广的一句是:“华侨是革命之母”(见张永福《南洋与创立民国》)。从根本上说,中国革命固然是中国社会的产物,它的主要条件是在中国社会里面孕育成熟的,但是孙中山用这句形象化的语言来比喻他的革命活动是从华侨里面开始,革命团体的第一批成员和最早的赞助人就是华侨,华侨在革命活动中建立了辉煌的功绩,对于促成辛亥革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有充分根据的。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上也说:“海外华侨是辛亥革命的强有力的支持者。”现在缅怀华侨这一段光辉历史,当还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百年前,酝酿已久而又不期而至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不仅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风尚。本文从崇陵、袁世凯墓和中山陵的营建过程,来反思辛亥革命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后,社会仍然动荡不安,各大政治力量矛盾日益尖锐,政党林立且畸形发展,军阀争权夺利不断混战,人民生活极端痛苦,革命任务没能完成,其原因有四大方面:政治文化转型未完成、政党政治只是军阀政权的工具、军阀政治导致恶性循环及列强对中国政治的干涉。  相似文献   

6.
《广州社会》2001,(5):1-12,F003
在辛亥革命爆发90周年之际,2001年10月9日,广州市社科联召开了“广州社科界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座谈会。来自广州地区的1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座谈会。与会者指出:作为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策源地、世纪末改革开放前沿的广州,在新的世纪之初纪念辛亥革命,缅怀和宣传孙中山等革命先辈致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中华振兴的业绩,对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于调动和激发广大人民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积极性,使广州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广州社会》特把此次座谈会发言整理成专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张謇作为立宪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在辛亥革命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由最初的维护君主立宪发展到拥护民主共和,最后又倒向袁世凯。通过张謇我们可以分析出立宪派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由于立宪派的协助,辛亥革命得以成功;也由于立宪派的背弃,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相似文献   

8.
《老年世界》2011,(1):14-15
武昌起义一声枪响,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全面爆发,谱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夺取全国胜利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
孙蝶平 《老年人》2011,(10):36-37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武汉三镇光复,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10月22日,湖南率先宣布独立,立下“首应”之功,使湖北免腹背受敌之忧。其后,湖南更是全力支持湖北战事,为稳定武汉战局、巩固首义成果立下了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0.
关于辛亥革命的性质,中外史学界一直存有分歧,新世纪以前,大陆史学界几乎一致认为辛亥革命的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001年与2006年,江泽民胡锦涛先后发表讲话认为辛亥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其后除了张宪文等少数史者,大陆史学界相应沉默。2010年梅宁华发文强调“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当前,再坚持“资产阶级”的定语毫无意义,而应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1.
《炎黄世界》2011,(7):21-23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福州作为辛亥革命策源地之一,有多位辛亥革命英烈曾旧居福州三坊七巷。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的“福州十杰”,均曾求学于文儒坊蒙学堂。  相似文献   

12.
著名媒体记者马国川最近就辛亥革命有关问题专访了世界著名历史学者余英时,余先生就此发表了看法。本刊特摘取其部分篇章刊登如下,作为对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13.
一百年前,起义的新军士兵在武昌打响的那一枪,看似不过是仓促的应变之举,然而,就是这一枪响过之后,清王朝开始土崩瓦解。辛亥革命,不但推翻了一个近300年的王朝,  相似文献   

14.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参政被局限在封建政治的框架内,只能通过不合法的"宫廷政治""农民政治"等手段,表达自己对现存社会的不满。而辛亥革命时期,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女性,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潮流的影响下,开始打破传统封建政治的框架,通过反复请愿、创办报刊、武力回击、建立革命团体等手段,争取参政权。虽然革命最终失败,但是却推动了妇女解放的进程,表达了妇女要求参政的夙愿。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晚清以来,中国传统的"四民社会"结构开始解体,社会脱序,动乱频仍,尤其是清末十年,政府推行新政,民变却蜂拥而起。民变止于辛亥革命,民国成立"兵"登上中国权力的中心,军事权威和军人权势逐渐膨胀,民变戛然而止,代之而起的是多如牛毛的兵变。辛亥革命作为"兵"从边缘走向中心最精彩的一幕,然一旦军人集团和军事权威失去了有效的社会控制,兵祸必然横行,社会走向更大的混乱,从脱序中陷入失序,社会结构难以整合。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对世情国情的长期观察和深思改造的长期实践中,逐步探索创立发展完善了三民主义的思想理论,此中,民族主义又是产生的最早,实践中宣传的最多,影响又最大,并且也是最基本的思想理论,经历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后和五四运动三个阶段的发展,不仅仅在实践中指导了中国的早期宪政探索的实践,而且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的借鉴,从而为中华民族建筑了一处宝贵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7.
《断魂枪》写于一九三五年,它以描写一个普通而又不一般的江湖人的故事,来反映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社会风貌。其中蕴含着浓浓的伤痛。同时。作者还在传达着一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观念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的代表性符号之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各方力量对民族问题的回答,比如"五族共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民族一体观""各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中华国族"入宪等,对打造中国的中华民族共同意识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的现代化战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的现代化战略,是世纪之交中国社会整体加速发展中提出的又一重大课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它将成为中华民族在下一世纪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实践和保证。作为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人的现代化战略至少由三大子系统构成:首先,不断提高人民的生...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与中国经济近代化的社会动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民国初期的5年中,全国出现了107个经济团体,形成了一个空前的高潮。这是社会各界在辛亥革命为之奋斗和开创的民族、民主和民生主义精神鼓舞下兴起的。经济团体的勃兴体现了辛亥革命的社会动员作用。辛亥革命的这一社会动员作用虽然带有某些局限,但是在总体上仍给中国经济近代化造就了一个比较广泛而稳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