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芳 《现代妇女》2014,(3):I0030-I0030
本文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必要性出发,介绍了协商式公民参与模式及其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可以发挥的有效作用。紧接着,文章对协商式公民参与模式在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具备的可实现条件进行了简要分析。最后,文章从参与途径和方式的选取、参与工具的利用、政府等公共部门在制度创建中的主动性等方面对建立起我国公共政策制定中的协商式公民参与制度进行了进一步阐释。  相似文献   

2.
公民参与不仅对于现代化国家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还是实现民主行政的基本要求。公共管理能否实现公平公正,需要我们提升公民的素养、实现政府政务公开、完善听证制度和反腐败治理等方面。结合西方国家的经验和我国实际情况,完善公民参与的制度 , 实现公民参与的多元化。如今的网络化时代,公民对于自身利益的诉求有了更方便的渠道,激发了公民对与参与公共政策的渴望。国家政府也在积极的响应民众的呼声,不断地创新完善管理方式,推动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以人为本是新时期我国公共政策的核心价值取向,它是对"以物为中心"的反思、扬弃和超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决策目标人性化,决策程序民主化,决策主体群众化,彰显公共利益价值,弘扬公平原则,探索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方法和渠道,都是人本思想在公共政策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是善治理念下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形式,它以转变城市治理模式和解决城市化问题为中心目标,促进公民社会中公民和政府之间的互信互利和协同治理,也有助于善治下城市治理主体的优势互补,有效解决城市治理的问题。针对公民参与制度的不完善、公民参与的意识和责任感薄弱以及公民参与的渠道不畅等困境,探求新的治理策略成为提高公民参与有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扩大,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利益分化也越来越明显。社会团体为了自身利益,会采取多种途径来影响公共政策。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社会团体发展规模不大,政治参与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社会团体对我国公共政策许多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改善不良影响,要拓宽、顺畅其利益表达渠道,提高发展规模均衡程度,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合理化执行的前提,是政府管理的核心与关键环节。公共政策制定中公民参与更是有助于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策合理化执行地关键。因此,基于什么样的理论背景来研究公民参与以及研究其现实意义就显的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必须坚持正义的理性诉求。对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政府而言.要提升公共政策的正义性,就必须完善公共政策制定的制度基础,提高公共政策的技术含量,强化公共政策制定及执行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政治参与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然而,当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却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拟从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入手,分析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所面临的困境,及政府在面这些困境时应采取何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吴岩 《现代妇女》2014,(12):I0117-I0117
依法治国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强调我国政府治理国家必须是依法而行的。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依法治国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依法治国中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就是当前社会中的热门话题。为了更好的保证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制度的落实与完善。本文就将对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机制的定义、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研究分析,并研究探讨如何有效的完善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在给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提出新要求的基础上,也对如何在依法治国视阈中加强公民政治参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较为完善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但是存在:新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法治建设有待完善、缺乏参与政治的主观能动性、公民政治参与存在差异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有着巨大的关联,因此,针对其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公共选择理论站在经济人假设的角度,把政策过程看做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由于政府失败需要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实现还政于民。然而,当前我国公民公众参与机制短缺、发展滞后,公民参与意识薄弱,热情不高。网络公民参与正是这样一种有效的政民合作方式,它具有很多其他参与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政府应予以大力支持和引导,促使其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民预算参与权是公民参与权的重要方面,公民作为纳税人,理应享有预算参与权。参与式预算在我国发展还有很多局限,公民预算参与权还没有完全落实,主要归因于法律保障不足、现有的预算参与途径有限、司法救济渠道缺位。因此,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规定公民预算参与权,拓宽预算参与途径,补足司法救济的渠道、逐步改善公民预算参与权实现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美国以国家亲权为法律基础,出台了预防和应对儿童虐待的相关法律,在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成立了儿童保护职能部门,制定了服务于儿童与家庭的工作流程。当前我国的儿童保护工作存在着强制举报制度缺乏、监护权法律不健全、儿童长期安置渠道不畅的困境,借鉴美国经验,我国应通过健全法律法规、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建设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等措施来完善儿童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杨航 《现代交际》2010,(7):26-28
本文在阐述威尔达夫斯基公共预算的政治思想的基础上,首先提出研究公共预算领域的公民参与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既而作者从公民主体、政府主体及相关制度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公民参与公共预算存在的障碍,并且对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各方面存在的原因,提出我国推进公民参与公共预算过程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迫在需求,公共政策的制定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中国特色的政策制定模式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步形成的.文中总结了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三种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静 《现代交际》2010,(3):20-24
“治理”范畴是近几年政治学、社会学、城市学广泛重视和应用的范畴。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权力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最终实现发扬民主、整合资源、促进社区建设的目的。这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发扬民主的过程,同时也是社区建设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过程。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的本质要求,它既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在社区建设中的实际运用,又是我国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对社会伦理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社区健康、和谐、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现状分析,针对问题产生原因及表现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大学生提供了新的政治参与平台,提高了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但信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传播主体的去中心化、受众注意力的碎片化及信息平台的碎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使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三大困境:政治参与认知困境、政治参与内容困境和政治参与行为困境。对此,在技术层面利用先进技术,过滤垃圾信息,整合碎片信息;在政府层面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引导舆论走向,实行有限实名制,增强网络问政的实效性;在高校层面加强大学生政治法律教育,提升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水平和媒介素养,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蚁族"生存现状和发展要求的分析发现,这一群体具有向上流动的强烈诉求,他们乐观坚强。但苦于向上流动渠道不畅。"蚁族"实现向上流动的困境有宏观层面社会流动机制的不完善、中观层面社会资本支持的缺乏和微观层面个人能力发挥的制约。防止"蚁族"问题的固化,拓宽"蚁族"向上流动的渠道需要公共政策对目前的社会利益进行适当调整,包括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流动制度,丰富"蚁族"向上流动的社会资源,加强"蚁族"纵向上升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城市》1998,(4)
所谓“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处理涉及广大社会公众的事务,经过各界人士参与商讨而确定的方针、措施等等。因为公共政策关系着公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安定,自然受到举国上下的关注,力求完善。张世贤先生和陈恒钧先生的新著《公共政策:政府与市场的观点》就是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高校舆论生态治理在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高校舆论工作新格局等方面彰显出重要价值。目前高校舆论生态治理工作存在诸多现实困境,体现为舆论变化性特点加剧了治理难度、舆论生态治理过程缺乏沟通互动、舆论生态治理体系组织结构碎片、舆论生态治理资源共享机制不足。针对此,文章围绕精准研判,夯实舆论生态治理基础;师生协同,强化舆论生态治理参与;组织协调,提高舆论生态治理效果;加强沟通,畅通舆论治理对外渠道四个方面,提出高校舆论生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