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城市,城市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城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博物馆,博物馆彰显一座城市的底蕴,给城市注入了新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巨大财富。今天,人们给予城市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给予博物馆建设更多的关注,城市文化也为城市发展指明了方向。博物馆促进着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改变着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整个城市的修养,了解博物馆、城市文化和城市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城市,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2.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任务。“集物之精华”的博物馆,为我们构建和谐文化提供了最佳素材和丰富资源,打下了雄厚牢固的基础.其作用已经深深渗透进教育、科学、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必然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传播现代科学知识、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中试图从博物馆的特性和功能,博物馆对于构建和谐文化的关系.以及新形势如何利用博物馆来促进和谐文化的构建三个方面来探讨博物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康晶 《现代妇女》2013,(12):285-285,297
随着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各项工作作为文化事业的一部分也变得尤为重要。讲解员就是博物馆各项工作中的一种,讲解员的主要工作是对博物馆的物品进行讲解,是对博物馆文化的一种宣传。为了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博物馆,讲解员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人们生活水平和品位不断提高的今天,对讲解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提高博物馆讲解员的业务水平也成了博物馆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也得到了提高。博物馆作为一种具有公益性特点的文化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社会历史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博物馆的宣教工作是联系人民的桥梁和纽带,是博物馆工作的首要任务。因此,为了吸引人们到博物馆中参观学习、休闲娱乐,博物馆在进行宣教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公共关系的传播方法,来提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有效的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本文对在博物馆宣教工作中运用公共关系的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正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和形象的代表。城市博物馆,在塑造社会文明方面扮演着极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博物馆文化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建有博物馆416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3354家,非国有博物馆811家。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城市博物馆传统的收藏和展示功能正面临着强劲的冲击,一味靠政府资助的运营模式更是受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以收藏保管、科学研充、社会教育三大功能,隆重迎接从远道旷古走来的人类文明,播扬世代传承的先进文化。无论是以传世品为主的艺术类博物馆,还是遗址性博物馆,或是方兴未艾的生态博物馆、科技与行业博物馆;无论是综合性博物馆,还是专题性博物涫,人们都视博物馆为人类智慧的融汇、文明的荟萃、历史的支点、文化的传承。《科学生活》新设《博览》专栏,就是为了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理解各类博物馆的意义,并通过一个个文博窗口,触摸向往已久的稀珍瑰宝,在求索中共赏人类文化遗产,在“博览”中解读各种文化之谜。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全球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巨大冲击,产生的文化趋同现象,结合旅游风景区、文化景观、博物馆文化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地域性景观的历史演变,阐述了博物馆景观设计对于地域文化的表达。从而将博物馆景观研究用于指导设计,发挥其打造旅游品牌,拉动旅游经济增长,提高景区知名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需求,我国建立了许多为广大群众开放的博物馆。立足于社会公共文化管理视角之下,如何让博物馆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对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视角下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分析了让博物馆产生更好社会效益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为博物馆的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美芳 《现代妇女》2014,(2):182-182
在国外,一些博物馆不但把开发具有本馆藏品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作为传播历史文化信息的新途径。在国内,由于越来越多的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都想寻找到能反映博物馆特色和代表博物馆文化品位的旅游纪念品,不少文博景点开始认识到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在更有效地发挥博物馆传播功能和提高传播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博物馆管物属于文化事业的范畴,发展相关的文化产业符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杨清平 《职业》2013,(29):164-165
作为兼具物质与文化意义上的遗留与延续,古村落在中国的文化史、建筑史等诸多领域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古村落由于同时有着文化氛围、财富发掘、血缘脉络以及农业文明等大量社会发展的关键元素,使人们在探寻中华文化的渊源时无法绕避,无法对其中所蕴含的各类物质和精神的资源置之不理。本文对包括文化层级、文化结构等在内的古村落的文化构建和文化传承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古村落文化结构的现实,给出了维护古村落文化传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徽州文化为中国三大区域性文化之一,其外宣翻译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收集到的徽州文化博物馆、徽菜博物馆、屯溪老街等地部分介绍文字的英文翻译,总结出常见的翻译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从而增强翻译文本的可读性。对翻译问题及其解决对策的研究,有助于业内重视外宣翻译,从而可以完善徽州文化外宣翻译的总体质量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平 《城市观察》2014,(4):71-78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具有两千多年的对外贸易交往史,被称为"永不闭关的贸易口岸"。海上丝绸之路是广州极为重要的文化名片。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设中注意保护相关的文物古迹和史迹遗存。目前,广州地区的博物馆对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的展示十分重视,除了常设陈列的部分外,还举办了一系列相关的临时陈列。广州海事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华侨博物馆也在建设之中。文化古迹大部分已向公众开放,水上的展示也在探索之中。但是广州还有更深的潜力可挖,应主要从统一管理和对外宣传、增加休闲因素、增加"水"元素等方面来考虑。  相似文献   

13.
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利因子,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灵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精神动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凝结中华民族的磅礴伟力、带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精神感受。人们在参观博物馆时,关注于视觉信息的传递,博物馆管理人员应从受众角度出发,将视觉要素转化为视觉语言。从我国大多数博物馆发展现状来看,缺乏具有传承性的理念、发展视觉语言混乱、不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博物馆的自身发展。用好现代博物馆设计中的视觉语言,首先应在博物馆视觉形象建立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空间的相关理论展开研究。博物馆在构建视觉语言时应根据本地区的发展和人文环境,对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视觉元素加以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15.
张冰 《现代交际》2013,(12):120-121
道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并不亚于孔孟的儒家文化,道家以其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理论与实战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1世纪的今天,人们仍试图利用道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来不断发展和完善今天的现代武术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君 《职业时空》2008,4(8):78-78
文化本身是一个笼统的感念,其广义、狭义的内涵都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人们的出发点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往往导致对文化有着百花齐放的争鸣态势。在实际的生活、交流与沟通中,文化常常自然地随着环境、民族、地域的变化而变化。从人类的历史演绎到现代文化社会的转变过程中,随着环境、空间性、信仰性等因素的变化,使得人们处在不同的境遇下,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认向感,于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而在东西方,由于历史、环境和地域的不同,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不同情景下产生了两种相异的文化,即中西方文化,直接导致了各种不同的群体文化、信仰文化、地域文化,以及不同类型的社会关系和身份认知。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简而言之,博物馆一般都是以物为载体,最终面向的对象是人,来传递某种文化。然而在当代社会,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多被人们所关注,博物馆的载体也就不再仅仅是实物,也包含了非物质的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保护,继承和发展,就成为了当代博物馆所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市场经济与互联网创新融合产生“互联网+”经济形态的新业态,博物馆在信息化建设工程方面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包括新兴社交媒介开发、虚拟博物馆建设及移动终端衍生产品服务等。博物馆不断寻求“互联网+”跨界融合模式,积极推广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拓展博物馆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模式,以期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舒适的精神滋养和文化熏陶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王增辉 《城市》2011,(11):72-77
成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五千年之久的城市史,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在物质载体上却严重缺乏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成都很多突出历史特征及中外领先的文化,徒有文字记录,却少有物质载体来表现。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文化蓝图旨在充实和提升现有的文化载体,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楼公园、永陵等;规划和建设新的文化载体,如宝墩遗址、郫县古城遗址、水井坊酒文化博物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