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浪乞讨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到家乡,过上正常的生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街头救助制度正是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实现相关权利的专门性制度。但是,由于对有关问题的认识不是很清晰,我国的街头救助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非常画面     
在美国芝加哥,一个过路人把一些零钱放到一个乞讨者的罐子里,这是一个坐在轮椅上的无家可归的残疾人,他正沿着密歇根州大街的“MagnificentMile”商业区乞讨。而在9月30日,芝加哥市府颁布了限制街头行乞的新法令,乞讨者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街区内行乞。  相似文献   

3.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却无法避免穿梭于城市中流浪乞讨人员的身影。自孙志刚被打致死事件之后,国家制定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办法》,而后又相继颁布了对于救济资金、未成年流浪人员保护等相关法规,旨在进一步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本文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现状出发,发现现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业“跑站”现象是随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在救助领域内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问题。“跑站”者巧钻制度漏洞,想方设法骗取救助,并以此为业,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舆论强烈诟病“收容遣送”的恶法与褒扬“自愿救助”的人性化新法之后,时隔两年,当高涨的社会情绪已经平息,当我们在街市反复遭遇那些乞讨者的熟悉面孔,当我们看到职业乞丐的新奇装束和花样繁多的“新乞讨现象”,禁不住要问:从“强制收容”到“自愿救助”真的能够跨越吗?收容遣送制度废除后留下的管理空洞应由谁来填补?社会的情绪真正能够代替理性的设计吗?在制度改革中超越现实地追求某种抽象的价值理念(如受助者的自由、自愿、尊严等),是否能够经受得住中国现实的考验?在政府和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当下,如何解决城市流浪乞讨——这个与现代社会不和谐的现象,值得所有社会学者和管理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流浪乞讨人员的流浪原因、流浪乞讨方式、主要困境都在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救助管理机构突破传统工作方式,在做好街头主动救助的同时,重点做好站内服务工作,积极探索和构建多元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7.
2015年4月,年仅13岁的智障孩子王志强正在河南省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宣告死亡,新闻照片显示他死时极度消瘦,外形酷似"干尸"。在人权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路有冻死骨",已经成为社会无法容忍的事情。然而我国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制度却还没有为此做好准备,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问题便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情况之复杂,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流浪乞讨儿童的增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社会救助,让他们告别流浪乞讨生活,回归主流社会。本文介绍了福利院的发展现状及在流浪乞讨儿童社会救助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并结合我国流浪乞讨儿童的特征,详细论述了如何充分发挥福利院在流浪乞讨儿童救助中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尚无统一的政策法规出台之际,全国各大城市只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针对街头流浪乞讨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治理,这种各自为政的局面也为日后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0.
林枫  蒋荣华 《社会学》2004,(4):22-27
从《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到《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体现了政府对乞丐工作的立足点由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救助,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的佐证。但救助管理办法作为一种普遍化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1.
1.从社会控制到儿童优先——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新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是在社会控制的理念下进行的。管理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社会稳定,管理的机构是公安部门,管理的方式是收容遣送。这样的管理基本谈不上救助,与社会福利更是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2.
WOWO 《现代交际》2005,(7):30-31
没到欧洲之前,我从来不知道乞讨也能这么扬眉吐气。乞讨者衣衫整洁,四肢健全,不卑不亢地举着帽子或者杯子,就那样骄傲地走到你面前,你投了钱进去,他们也不过一个鞠躬,然后文质彬彬地走过你的身旁,我几乎要诧异了。这些乞讨者多是青壮年,在国内绝对是没有市场的,在巴黎,竟然真的成为用来糊口谋生的一种职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地流浪儿童救助站主要为脱离监护人有效监护,在街头依靠乞讨、捡拾等方式维持生活的流浪儿童提供临时性的社会救助,终极目标是帮助儿童及时回归家庭。流浪儿童在站内滞留的时间长短不一,具有较大的流动性,不具备持续接触和服务的条件。社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为其提供合适的服务,简短有效的介入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直接面向最底层社会弱势群体的具有福利性、保障性、服务性的工作,对保障弱势群体权益、消减社会问题风险、创新社会管理服务、提升政府服务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反思和注意的是,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服务在"政府主导、部门协调、民政主管、社会参与"格局下'虽然建立起以民政救助机构为主体的救助工作体系,但社会参与严重不足. 在梳理和分析近年有关救助事件,尤其是流浪儿童救助事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审视我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政策和实践.2011年1月,全国出现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联合优酷拍客发起的"解救乞讨儿童"公益行动;2011年10月,广东佛山发生无人看管的2岁小女孩被两车碾压后,18名路人无人施救的悲剧;2012年11月,贵州毕节发生了5名儿童在垃圾桶取暖窒息而死的悲剧;2013年1月,河南兰考发生了社会个人收养的弃婴因火灾造成7死1伤的悲剧,随后又在湖南长沙发生记者装扮流浪人员暗访遭捆绑的闹剧.  相似文献   

15.
地方城市管理者说,2003年8月1日起实施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其细则细化不充分,可操作性不强;专家则认为,解决城市流浪乞讨问题, 最重要的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6.
郭二帅 《现代妇女》2014,(7):234-23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的到来,我国城市流浪乞讨老人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兰州市为例,通过作者的大量调查走访,分析了老人流浪乞讨的原因、生存现状、救助困境,并针对救助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提出转变救助思路、鼓励各方积极参与、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建议,旨在减少老人的流浪乞讨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群孩子:因为父亲或母亲犯罪服刑,没有了正常的生活来源,失去了家庭管教,他们或游荡社会,乞讨为生;或寄人篱下,受尽歧视;或流落街头,自暴自弃;或为生活所迫,行走在危险的边缘…一这些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社会上把他们称为“特殊孤儿”或“法律孤儿”。  相似文献   

18.
在俄罗斯许多城市的街道上,出现大量流浪乞讨人员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流浪乞讨人员的确切数字,目前尚不清楚,但据莫斯科内务总局公布的材料,截止1995年年底,在首都莫斯科目前流浪乞讨人数为25万至30万人。近两年来,流浪乞讨的人数增长了近半倍。由于终止对流浪和行乞刑事追诉以及劳务市场的变化,使得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成为流浪乞讨人员主要聚集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新信息     
武汉小伙开宝马在街头乞讨4分钟讨了100多元,疑为炒作或打赌据楚天都市报报道:(记者舒均、实习生王思)近日,优酷网站上出现一段视频,画面显示一名20多岁的不伙在汉口大智路街头乞讨,几分钟过后,该小伙收获100多元钻进了街旁停放的一辆宝马车。  相似文献   

20.
孔瑾 《职业》2012,(16):128-129
职业指导是帮助人们选择并准备从事一项适合自己的职业的过程,即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选择职业、预备职业、获得职业和改进职业。随着我国体制的转轨、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的转型,失业人员骤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