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科技企业依托的是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文化是生存发展坚实的思想后盾。我国高科技企业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遭遇了科技和人文的分割、东西方文化的冲突。面对上述困境,笔者从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弥补冲突和分割来促进我国高科技企业的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的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着某些共同的因子。同时,它又具有其独特性,中国传统文化自然体现的是中华民族自身的独特素质。文化与民族不可分割,所以,建设当代中国的企业文化,同样不能忽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义,对于建立现代企业文化有重要的启示。在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的当代中国,我们现代企业者不仅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文化,而且应该从本土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企业文化,为我国企业的复兴和国家的强盛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与全球合作的商业契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将目光投向中国。为打造良好的品牌效应,广告成了重头戏,而广告标语则是重中之重。然而,因文化差异造成广告标语的误译,对于产品的推广来说打击相当沉重。本文通过分析英汉广告标语中蕴含的文化差异、汉译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以及汉译广告标语文化影响及翻译法统计数据,总结出英语广告标语汉译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徽州建筑文化是富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文化,由于其本身历史悠久,使它固有一些特定的理论特征。天井是徽州建筑内部标准化的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其典型的物质特征、场所精神等功能,以期对现代建筑及室内设计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参照及经验性借鉴,使设计者合理地解决传统文化及现代建筑中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旅游宣传标语是城市形象的反映,包含了城市的旅游和文化特色,研究城市旅游宣传标语有利于促进城市的旅游业和整体发展。以收集到的中国省市地区的旅游宣传标语为语料,运用定性研究方法,从语言特征、文化特征、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三个方面对中国城市旅游宣传标语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多数中国城市旅游宣传标语由四字词语组成,简短而又不失内涵;语法结构多样化且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与谐音字;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工业文化对其产生重要影响;不足之处是一些城市宣传标语形式和内容过于普通和笼统,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多年的城市化浪潮中,中国迎来城市建设的历史高潮,却在急切中失落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当前,城市失落传统文化主要根源于人们对现代化误读、对传统建筑文化无知和城市建设中权力审美的介入。没有历史内蕴的城市是没有灵魂,坚守城市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渐渐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喜爱,本文首先介绍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现状,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设计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已近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不管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展示中国魅力,还是外企进驻中国实现"本土化",都需要在文化上产生共识,这就要求现代广告创意必须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精髓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9.
陈瑜 《现代交际》2014,(6):60-60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是中国大学文化形成的重要渊源,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对中国大学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法律文化是法制现代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中国的传统法律文化源远流长,对现代法制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中国现代法制建设的理论逻辑基础。本文分析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内涵和特征,讨论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设中的价值,以积极的态度去弘扬其优秀的部分,从而为现代法制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代招贴艺术题材广泛,它的种类、形式复杂多变,在众多的艺术形式中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本文将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符号与现代招贴的发展有机结合,阐述了只有将两者的特色紧密联系起来,才可以使得传统文化在现代招贴文化元素中得到充分长足的发展,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基于现代招贴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虽然现代行政管理起源于西方,但中国是一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国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研究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是使传统文化朝着更有利于现代中国行政管理制度发展的有效方法,两者相辅相成,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行政管理制度。文中主要以传统文化与中国行政管理多元的结合和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各种影响来进行研究,用严谨的态度来阐述传统文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解若兰  喻鹏  王越 《安家》2009,(9X):58-67
中国崛起的世纪,经济腾飞的世纪,文化复兴的世纪;国学风靡的时代,审美觉醒的时代,建筑回归的时代。步入盛世的中国在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豪感空前强烈的时代背景下,清醒而坚定地向传统文化寻找根源、脉络与方向,中国建筑也开始清醒而坚定地回归中式传统与国学文脉,真正拥有传统文化之魂的"中国建筑"正在由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是针对现代产品设计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展开研究和调查,进一步分析中国现代产品设计的现状,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以及产品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15.
建构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和指标。笔者在做了抽样调查后发现一些大型企业已成功构建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而更多的中小型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或者没有特色,或者偏离了管理的轨道,甚至一些根本就没有建立起自己的企业文化。笔者以为尽管企业文化是舶来品,但建构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以传统汉文化为其源泉和底蕴。传统汉文化,历史久远,博大精  相似文献   

16.
《安家》2009,(7X):170-177
<正>引言:有人说建筑是批判的历史。的确,关于中国当代建筑我们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探讨。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建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路程?中国建筑创作在借鉴西方的道路上如何实现融合与创新?现代与传统如何调和?保护与重建孰轻孰重?中国建筑的个性在那里?……诸多问题需要求解。房子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在汹涌的房地产开发浪潮中,我们对建筑文化的思考,建筑设计的自主创新,却是如此微乎其微。作为专业地产媒体,《安家》一直密切关注着这一领域,我们希望推动中国地产建筑文化的健康发展,亦期待更多的人来关注中国建筑——这一十分重要的民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表征。本文集中了十几位中国当代建筑界的翘楚人士,他们中间,既有在建筑业实战多年的著名建筑师,也有知名的建筑理论家、评论家,还有建筑教育界的教授学者。老辈与新辈的专家们或批判或褒扬、或激昂或淡定,无一例外都流露出对中国当代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的深刻体味与执着热情。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为探讨对象,对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国传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时代在发展,历史在进步,进入21世纪的今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还有没有价值和和积极意义。本文认为,孝道文化构成了中国社会独特的伦理文化,长期以来对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对今天的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仍具有强大的影响魅力,但是,由于传统孝道文化的复杂性、多元性,其精华与糟粕并存,因此,现代社会对传统孝道文化应是判断地继承,而且,更重要是取传统孝道文化精华的基础上,重建起一种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一、企业诚信与企业文化 1、诚信及内涵 诚信,历来被中国人视为为人处世之本。在传统文化中,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石,因此,文化与诚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何继新  纪章然 《城市》2022,(8):54-63
绿色建筑是新时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中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视角,绿色建筑的发展逻辑可以从生态性、文化性、认同性及技术性4个层面进行探析。具体来看,生态性决定了绿色建筑双重文化契合的价值逻辑,政府是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核心动力,通过绿色化手段推动传统建筑与绿色建筑文化契合的实现;文化性规划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内容逻辑,文化是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基础,文化契合突出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供需匹配的关键任务;认同性描绘了绿色建筑发展的行动逻辑,文化和消费共生推动传统建筑到绿色建筑消费文化转型的同时,应重视多维主体的协作;技术性影响了绿色建筑发展的创新逻辑,文化互动体验模式创新推动绿色建筑参与分享,文化价值评估是提升绿色建筑文化认同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