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为本”与“能力为本”这两个词,在我工作过的机构里不知经过了多少次交锋,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中也同样波澜起伏。社会工作的确是为了解决某一社会问题而生的,它最早曾被用于解决工人酗酒问题,进而引申到解决其家庭关系问题。社工理论大家里士满(Mary Richmond)便是社会工作“问题为本”的鼻祖,其《社会诊断》一书开启了借助社会工作解决社会问题的先河。随后由此引入和生发的精神分析、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社会价值真空,频频爆出的丑闻和民众日益强烈的诉求,考验着执政者的智慧和能力。社会管理问题在新时期已不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可以解决的,而是需要全面布局、改革创新。针对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晓芬 《公关世界》2023,(3):100-102
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促进大学生更好认识基本国情、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对其道德品格、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等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高职学生可以参与的社会实践包括多种类型,在参与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在院校的统一领导下,教师应当落实科学的社会实践策略,更好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包括日常社会实践、假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实践。教师通过指导高职学生参与这些社会实践,能够发展高职学生的思想品格,提升其专业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东喆 《公关世界》2023,(6):135-137
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运用能力视角将学生的特殊事件视为整合资源和发展能力的特别机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抗逆力路径建构,其中包括信念体系的重塑、组织模式的丰富和沟通过程的延展,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完成抗逆力的评估和培育。通过直面过往抗争的经历,经由抗逆力的评估和激发,在认知和操作两个层面完成当下情境中的行动,从而在嵌入的社会支持网络中提升学生能力,整合学生周边可用资源,达到潜能的激发和自我的超越。同时,实现了由问题认知角度聚焦向问题解决策略探索的转化,为思政工作精细化、差异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传输应用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使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学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院校平台好、门槛低,学生管理工作任务艰巨,在学生"四自管理"的理念下,高校学生干部队伍起着承上启下、管理沟通的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刻不容缓。笔者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短学期社会实践是指嘉兴学院本科专业大二、大三年级在第二学期末安排的为期三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作为专业培养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培养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能力以及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短学期社会实践概况在短学期社会实践的活动中,大二以参加学术讲座、社会实践、专业实验为主要活动项目,大三以学术讲座、学年论文为主要活动项目.其中社会实践、专业实验是以小组形式开展的,除了学术讲座之外,其他项目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相似文献   

7.
贺莹莹 《现代妇女》2013,(10):150-150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语言学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社会语言学从各个角度解释着社会的本质与特性,主要研究社会语言。而社会语用是指在社会中的语言文化,用于培养人们的交际能力,社会中的语言文化与当地的习俗有关。在欧美文学课上,经常会碰到社会语用问题,这类社会语用问题该如何解决呢?下文我将就此问题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社会组织的发展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应大力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但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问题,主要问题一方面是其内部资源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其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为了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应进一步厘清对社会组织的认识,转变对社会组织态度,并抓住重点大力推动社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为此,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当前大力发展社会组织的意义,提出了应该从四个方面进一步转变对发展社会组织的态度和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并论证了当前我国应如何在体制机制建设、能力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三个重要方面加强和改善社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我们高职阶段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帮助高职学生认识和了解当下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在认识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界定社会问题的理论依据,夯实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基础,掌握社会问题的认识工具和研究方法,最终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解释社会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社会调查”最根本的意义,是如何着手认识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在大转型的时代,各种学说.主义.思潮纷繁。一些有识之士痛切地认识到,轰轰烈烈的革命破坏性太大,广大的老百姓因此而付出的代价也太大。更重要的是,以激烈的手段建构起来的制度,常常如沙滩上起高楼,过不久便会坍塌,他们因此提出,需要脚踏实地地做扎实的基础工作——社会调查,这是一切社会变革之本。  相似文献   

11.
“公共社会”是一个新近才形成的新理念。用“公共社会”的理念来审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发现,原来大学校园最接近也最适合建设成为一个“公共社会”,由此得出要建“校园公共社会”的结论。这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概念和理念。其中涉及内涵、作用、条件和特征等四个方面内容。但是,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建设和谁来建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建设“校园公共社会”的主力军不是一般普通学生而是学生干部的基本观点,并且还从学生干部在大学校园中的定性和定位、学生干部在建设校园公共社会中的作用和对学生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何要求等三个角度做了适度展开。  相似文献   

12.
史海威 《职业》2014,(12):25-25
职业能力是一个人在从事职业活动和职业发展中的全部主观条件,而非简单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单一技能,它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那么,如何才能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呢?本文从六个方面对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社区服务不但唤醒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意识,还给予大学生修炼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校园外不同的生活圈子与工作氛围,加强社会交往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然而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时,常存在无需求调研、无长远规划、无实效激励、无培育模式的"四无"共性问题;要改善这些常见的大学生社区服务问题,必须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灵活性、多样性及稳定性,充分整合高校与社区资源来完善社区建设。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职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上,社会工作(Social Work)指的是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活动,也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奢共服务),还是现代社会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工作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作因社会问题而生,社会工作以解决社会问题而存。现实的中国社会呼唤社会工作,中国的社会工作需要在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求得发展。上海浦东十多年的社会工作实践探索就是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6.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层面的要求,也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促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和探索性研究法,首先从社会政策、民间组织、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四个角度,对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的内容作了简要解析,然后根据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内容梳理出辽宁省社会治理的思路,首先是丰富主体系统,建立多元化的社会治理主体;其次是规范民间组织,实现社会参与的制度约束;三是提高技术水平,构建新型的网络信息平台;最后是坚持公平正义,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旨在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加快创新辽宁省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实现辽宁省经济社会的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业》1994,(6)
技校生产实习教学应注意的问题邱葭菲,王晓翠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技校培养的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基本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以后走向社会,独立工作的需要。在生产实习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主...  相似文献   

18.
任何社会工作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其中包括导致问题形成或解决问题的相关制度。我们说“人在情境中”、“人在环境中”、处理问题要考虑社会环境系统,这里就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制度(简称制度)。  相似文献   

19.
柯炎 《社会学》2004,(2):50-64,F003
1972年,国际社会福利协会在荷兰召开的第十六届大会指出:“社会政策是改进社会环境,以及探求全体人民的安全与平等的政策”。一般而言,社会政策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途径,以增进社会福祉为目的,以广义的福利政策为表现形式,以反市场的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  相似文献   

20.
过去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包括机会不公、权钱交易等。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下,日益上升的失业率可能与累积下来尚未解决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结合在一起,容易导致出现社会动荡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