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死在了1900年,但是他却为接下来的20世纪开创出新的纪元。众人的眼里尼采的一生便是一个悲剧,而尼采却用他的独特为众人阐述出一个迥然相异的悲剧内涵。作为尼采早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悲剧的诞生》可以成为了解尼采全部思想的一把钥匙。日神和酒神精神贯穿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日神、酒神,是尼采借用古希腊人的神祗所寓指的观念。尼采大概认为古希腊悲剧是酒神倾向的典型表现,酒神精神倡导直视人生的苦难,提倡以个体的毁灭与苦难挫折斗争,逐渐淡出个体,显示出对命运不公的抗争和坚决不放弃的精神。日神式思维通过虚无缥缈的幻想将人类“打扮”得异常elegant,籍由美丽的幻想和梦幻使人丢弃内在的宣泄,从而接近个体的“伊甸园”。日神式思维强调个体,个体是日神关怀的对象,因此日神倾向美化而非毁灭,是一种乐观主义。酒神和日神精神二者既有不同之处,也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文学中,悲剧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尼采在自己的哲学系统中考察和解释了悲剧,阐述了其美学和文艺思想,其悲剧理论也构成他的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公关世界》2016,(16):56-59
德国表现主义是在一股反传统的思潮中孕育而生,在创作方法上它摒弃了在欧洲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模仿论和反映论,推崇极具个人色彩的表现论的美学。艺术家们在绘画创作中不再只是客观的描摹世界,而是根据自己内心的需求,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意象与幻想进行创作。与此同时,这一倾向与尼采的悲剧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形成交汇,产生了一种奇诡新颖的审美形态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阿尔图·叔本华是19世纪德国悲观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唯意志哲学的创始人,他以意志和表象的理论为基础,创立悲观哲学体系,提出人是痛苦的无聊的,人生是悲观的,并提出解除痛苦人生的两种方式。叔本华悲观主义哲学虽然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但在其内容中却包含着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当代现实生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恨歌》是唐诗中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代表作,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凝结,是丰富多彩的唐诗文化的集中体现,尼采说过"肯定生命的最高艺术,即悲剧。"所以,在丰富多彩的唐诗艺术美中,我想借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命定与抗争","美景生长恨"和"并非十全十美"三个方面来欣赏一下《长恨歌》所蕴育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6.
当代学术界认为王国维美学思想的源头来自四个人:康德、叔本华、尼采、席勒。本文重在对这四个源头进行梳理,理清他们的思想与王国维的诗学的相关联处。但是王国维并不是西方思想的搬运工,过分夸大西方思想对他的作用是不正确的,王国维本身是一个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学者。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的时候,我家不远的弄堂里开了一间咖啡店,也供应简餐。店门口有大大的龙猫玩偶,店内小小的,只有几张桌子。铺着素色的方格纯棉的桌布。店里面有很多大叶子的绿色植物和可爱的多肉植物。有一整面墙,完全是书,梭罗、卡夫卡、尼采、叔本华、宫崎骏、金庸,意识流,还有各种游记,很多期美版的《国家地理杂志》。店里到处都是很有艺术感的照片,都是店主去世界各地旅行时自己拍的,风景或者人像,每一张都有故事,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刘洋 《社会学评论》2022,10(1):110-126
韦伯与尼采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即韦伯在多大程度上受尼采的影响.对此,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其关键在于,韦伯这样一位在诸多学科领域都有建树的思想家,对尼采的直接论述则很少且被忽视了,本文要处理的"怨恨"是韦伯在其著作中少有的对尼采的直接论述.怨恨是尼采批判基督教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一种隐而不发的情绪,是促成奴隶反叛的心理动机.在尼采看来,怨恨导致了坏良心的发明,教士们利用这种心理引导大众将苦难(禁欲)施于自身,这是奴隶在道德上的起义.韦伯一定程度上接受了尼采的怨恨概念,从宗教的阶层和心理路向进行了新的阐发,通过对怨恨在解释上的合理性及困难的分析,形成自己关于宗教阶层及其心理动机所促成的行动伦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是充分的矛盾结合体:他们掀起过“向科学进军”的读书成才热潮,却同时发出了“六十分万岁”的读书无用论宣言;他们曾自发组织起“马列学习小组”、“党章学习小组”寻求共产主义的真理,也曾崇拜过萨特、尼采、叔本华、弗洛伊德,追逐西方思潮;他们曾经走上街头为人民服务,也曾一次次冲出校门,酿成学潮……  相似文献   

10.
从事学术是一项危险的行业。为什么这么说呢?柏拉图、尼采们经过自己的学术总结拒绝了生活中的爱,苏格拉底将自己的哲学在人间践行反而因言获罪,所以说从事学术是一项危险的行业,不能不慎重从事。  相似文献   

11.
“他“宁愿离群索居,逃避尘世,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贪那孤寂的深味。在此情景中,“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位孤高傲世的贤人,超然孤立的隐者。他享受着孤独,也玩味着这种孤独,就像尼采反复咏叹先觉者和哲人的孤独一样。尼采认为:自己作为先觉者,高出人类和时间六千英尺,因此孤独必然是一种宿命,是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说:“我需要孤独,就是我需要恢复本来面目,需要回到我自己的、轻扬的、爽朗的空气之呼吸……我的一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就是一曲孤独之颂歌。《沉沦》的主人公在寻求玩味孤独时,曾以超人哲学的创始者和化身的“查拉图斯特拉”…  相似文献   

12.
尼采以权力意志为准则重估一切价值,构成了他哲学思想的主轴。权力意志论作为尼采哲学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尼采价值重估和超人学说的基础。尼采以权力意志解释世界,其理论对现实社会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柴琳 《现代交际》2012,(5):68-70
本文为国内外首次对叔本华的宗教伦理思想进行探究,这在理论上开辟了对叔本华思想研究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14.
《啼笑因缘》中的沈凤喜和《落霞孤鹜》中的冯玉如在当时处在钱权强势的时代,受时代的压迫造成了各自的爱情悲剧,她们的悲剧也与自己的身份地位有关,不同的是沈凤喜自身虚荣、贪图钱财的小市民习气也是她爱情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与冯玉如不同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陈苗  张涛 《现代妇女》2013,(11):226-226,232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坐标图中,老舍和张爱玲各自有着不同的位置,乍一看来毫无关联,然而细读其小说文本,会发现他们之间最显著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分别以自己的小说构筑起各自的“悲剧世界”。本文试从创作主体际遇、创作对象构成等悲剧性构成的角度比较老舍和张爱玲的悲剧小说创作之异同。  相似文献   

16.
尼采作为19世纪末的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以及现代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冲破基督教传统后重新塑造了关于人生、疾苦和轮回的"超人"形象代表。尼采的哲学思想中倡导主体基于自身的奋斗,挣脱传统守旧的种种精神心灵的桎梏,"超人"作为一种主体的自我提升和逾越、自我寻觅和成长的的历程,是主体追求奋发上进的人生宗旨。因此,在学习尼采的主要哲学思想过程中,本着辩证性的思维来审视尼采的哲学思想对后世的人生带来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7.
管住自已     
人生这辈子无非一是学习他人,诸如读书求知、拜师练艺,这叫改造客观世界;二是管住自己,不为钱物所动,不为权色所诱,守住灵魂始终,这叫改造主观世界。尼采说:每个人距离自己最远。尼采是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话是说人的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又像是说人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东西。是的,我们可以如数家珍一般评论世事,可以口若悬河痛击旁人,可以若无其事地发泄愤怒,只要精神充足,还可看什么都不顺眼,见什么骂什么。但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看到和抨击的都只是人类的表象,是外在的东西,绝大多数时候,一些人灵魂深处没有一盏明灯,无法照亮也无法让别人洞察…  相似文献   

18.
这个世间总有那么一些决绝的人,用自己孤独的灵魂对抗谬误,尽管谬误如此强大,尽管他们常常被当下的伦理视为叛逆与不可理喻。很大成分上他们并不是高尚地为了证明自己,也不是出于什么道德良知与先生的谆谆教诲,而只是生命里原始的求真动力。因为知道,所以不得不说.就像隐藏不是事物的原始状态一样。尼采就是这么一个人,他传奇的生命过程仿佛是上帝为他特选的一幕剧。他是唯一不知道剧情的演员却倾情演出,用自己的生命作为底料,烹了一桌盛况空前的思想火锅。  相似文献   

19.
女人     
我最喜欢同女人讲话,她们真有意思,常使我想起拜伦的名句:“男人是奇怪的东西,而更奇怪的是女人。”“What a strange thing is man!andwhat is stranger is woman!”请不要误会我是女性憎恶者,如尼采与叔本华。我也不同意莎士比亚绅士式的对于女人的至高的概念说:“脆弱,你的名字就是女人。”我喜欢女人,就如她们平常的模样,用不着神魂颠倒,也用不着满腹辛酸。她们能看透一切的矛盾、浅薄、浮华,我很信赖她们的直觉和生存的本能——她们的重情感轻理智的表面之下,她们能攫住现实,而且比男人更接近人生,我很尊重这个,她们懂得人生,而男人却…  相似文献   

20.
一位心理大夫听完我的叙述后,说我的确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个心理障碍,正是来自于害怕父母的婚姻悲剧在自己身上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