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郑雪飞 《职业》2011,(9):115-116
歌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良好的歌唱教学对于实现音乐教育的整体且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音乐教学大纲提出的:“唱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与能力的有效手段。题材丰富、内容健康、形象鲜明的歌曲,富有表情地歌唱,最能感染教育学生。”与音乐教学中的其他领域相比较,歌唱教学是最简便、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自信心是指一个人对其自身能力和发展的肯定,在青少年成长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在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自信,当众唱歌表现出紧张、害怕,或者唱歌时缺乏激情和兴趣.那么如何让学生们热爱音乐、自信地歌唱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唱歌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节奏训练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节奏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乐感,提升学生 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还能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基于此,本文对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够增强学生在音乐方面的素养,提高音乐课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唱歌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主要地位,可以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良好品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实践法、文献法、观察法、逻辑推理法,分析了唱歌教学中情感的挖掘。与广大音乐教育者商榷。  相似文献   

5.
视唱练耳是基本乐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习音乐的必修基础课,它肩负着能否更好地聆听音乐、欣赏音乐和学习音乐的重要使命。它的主要目的是系统地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对音乐的感知、听辨记忆和试唱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各种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积累音乐语言;掌握正确的音准、节奏和基本的音乐表达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度,从而更好地在学习乐器及声乐过程中积累表演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6.
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属于学校音乐教学中的“表现音乐”的范畴。文中通过对唱歌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几点有关唱歌教学的启发,希望能对唱歌教学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音乐教学是渗透于人的内心的情感教育,它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素养、审美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演唱演奏和创造等领域的学习和探索,体验音乐的情感、乐感和美感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都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组织合唱队的目的 组织合唱队可以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和思想品德教育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烨 《金色年华》2008,(Z2):21-23
节奏训练对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启迪学生的音乐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节奏、节拍和速度三个方面阐述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0.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薄弱,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学生多有节奏感差、音乐表现力弱,音乐能力发展不均衡,手指技术训练效果不佳等问题。四手联弹教学丰富了钢琴集体课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节奏意识、音乐表现力、合作能力、整体的音乐能力及综合音乐素养有着积极作用。为学生适应职业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赵大利 《职业》2014,(21):183-183
目前,技校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普遍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选择适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作者从学生的音乐基础训练抓起,借助有效教学方法等内容,对如何上好技校的音乐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提高和培养技校学生的欣赏兴趣与能力,为他们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感知音乐表现力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钢琴教育教学中,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着教育教学质量,更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对提高教师有效的教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科学的练琴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现实状况,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自我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舞蹈艺术当中节奏属于舞蹈的最基本组成要素,在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脱离了节奏,舞蹈艺术的魅力也就失去了其魅力。舞蹈最初的节奏来源于音乐节奏的带动。因此,在舞蹈教学环节中重视和加强对音乐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节奏感,提升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音乐与舞蹈的关系,舞蹈教学中音乐节奏感的作用以及音乐影响舞蹈动作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特殊教育学校中设置了多种对学生智力培养的课程,音乐教学就是其中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音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进行其它各能力如语言发音能力、沟通交往能力、肢体协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是培智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教育的重要部分。本文主要分析如何提升培智学生音乐素养的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赵丽敏 《现代妇女》2014,(7):353-354
20世纪初,不少国家的有识之士纷纷投身于艺术教育改革的热潮当中。瑞士的达尔克罗兹(1865-1950)通过教学,发现许多学生缺乏乐感和表现力。他深入研究后,认为:乐感是由节奏引起的。节奏不仅可以用听觉来感知,其他有机体也能觉察。那种把肌肉和神经感觉置之度外的教育方法是极不完善的。于是,他提出: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然而,芭蕾基训课中乐感与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苏联著名美学家莫·卡冈注意到这一点,指出:“古典芭蕾是舞蹈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使用的语言已有300年之久。古典芭蕾的形象结构在音乐、文学和表演艺术的交叉影响下形成。尽管迄今为止对新的舞蹈语言进行了多年执着的探求,然而古典芭蕾语言仍然是‘图案’可能性与‘叙事’可能性的最有机的结合。古典芭蕾比‘情节—再现’舞蹈或哑剧要紧密得多地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同时具有日常节奏舞蹈所没有的那种心理表现能力。换言之,它把不同的而在许多方面甚至对立的艺术创作形式(如音乐和表演艺术)成功地固结为一个形象整体,正是这种情况决定了它在舞剧中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6.
美是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包括表情,节奏,造型,构图等方面,其中节奏对舞蹈来说更是必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舞蹈必须在节奏内进行,因为节奏是舞蹈的灵魂,没有节奏的舞蹈也就不能称之为舞蹈。在舞蹈中,音乐旋律和节奏能相应地体现出来,作为一种情感力的表现。音乐节奏在舞蹈当中,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段和构成要素,而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在舞蹈作品中,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必定要有一段好的音乐相伴,而使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就是节奏。舞蹈动作的韵律美感,是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的;而音乐的节奏,则会通过优美的舞蹈肢体语言来形象地展现。此篇论文将从舞蹈艺术和音乐节奏的相结合,以及音乐不是舞蹈的一切,过分的强调音乐会对舞蹈形成扼杀两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舞蹈节奏的完美运用,促进舞蹈艺术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温景波 《职业》2017,(13):109-110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并不只是局限于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更注重的是精神的熏陶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除了专业技能知识外,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充分接触到音乐的核心,体会艺术的魅力.本文将着重讨论中职音乐教学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浅显分析研究其教学方法,希望能为中职音乐教学提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邵丽丽 《职业》2016,(12):158-158
由于受办学思想和学生基础的影响,许多中职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相对较低。本文提出,中职教育有必要重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9.
音乐是生活中的艺术,同时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提高音乐感悟、实现音乐表达的前提与基础,更是实现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节奏是一项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节奏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少儿音乐教学的质量。本文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音乐节奏培养为论述核心,引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思想与理念,探究幼儿音乐教学中队节奏培养的过程及升华。基于此,旨在为幼儿节奏教学培养方面提供些许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栾晓梅 《职业时空》2008,4(9):69-69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其目标定位、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以及该专业学生的自身条件决定该专业艺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专门的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而是为了让学生在将来的教育工作中,能运用艺术的手段,对幼儿实施教育。这就要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学.不能仅以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为最终目的,而是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艺术感悟力和通过艺术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