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道德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通过教育、激励、指导、沟通和社会舆论评价,调节人们的行为。但是,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道德建设却出现了不到位的情况,传统道德观念淡化,社会呈现出"道德滑坡"现象,给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建设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社会风尚就如同钟摆,常常从一端摆至另一端。曾经有过一段时期,我们的社会是唯道德至上,大众全是“雷锋”的“粉丝”,“为人民服务”是流行语。当然,这一时期人民的幸福指数如何,不提也罢。于是迎来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风尚即刻发生180度大转弯,一夜间大众似乎全成“利益”的“粉丝”,“道德”则犹如昔日明星少人问津,难受追捧。但近20年来我们所遭遇的尴尬却是,随着GDP的一路上扬,道德水准却一路滑坡,腐败、社会不公等现象时有所闻。于是,有学者站出来呼吁,眼下“中国需要道德重建与社会建设运动”(见秋风,《南方周末》2007年2月8日“视点”)。其用心可谓良苦,但这样的道德重建运动是否有着足够的合理依据?我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人们在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的同时,网络也引发了种种社会问题,尤其是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因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以及寻求解决方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在网络社会中建立有道德的网络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现实跨越,中国正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构为中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新旧体制转轨的过程,必然同时表现为人们思想道德观念更新的过程。道德领域内呈现出各种现象相互交织的复杂状况。我们不能武断地说是道德"滑坡"还是道德"爬坡",只能说当今社会受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出现了阶段性的道德失范现象。如果说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变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那么,通过社会主义道德主旋律的弘扬来对此加以积极有效的引导,并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道德进步的有机统一,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近日,佛山“小悦悦事件”的两名肇事司机被绳之以法,此事算是有了一个了结。但是,半年前“小悦悦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震惊。人们不断谴责十八位路人的冷漠:媒体社会开始质疑人们的道德滑坡究竟有多严重;同时联系此前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人们也在讨论是不是应该通过立法来惩治见死不救的行为。尽管社会上谴责、质疑、讨论的声音不绝于耳,但立法惩治见死不救应当理性对待。本文分析了见死不救的一些起因,从道德和法律方面讨论了见死不救的一些利益冲突。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我们应该理性的思考立法惩治见死不救。倡导见义勇为,社会和国家应当承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前,社会上发生了严重的“道德滑坡”现象。究其根因,是道德理论、道德规范、道德教育相对于实际人生的严重滞后,渐渐地失去了效用。所以,所谓道德滑坡,实际上是传统道德的滑坡。作为历史进步、人生发展的必然后果,这固然有其令人欣慰之处。但是,作为新人生的承担者,新文化的创造者,我们最感关切,最迫切需要的是彻底反思道德与人生之间的真实关系,认真检讨传统道德的特点和局限性,积极探讨,建构以新的实际人生为依据的新道德,并努力推动它“上坡”。 (一) 道,其原意是有一定指向的道路。我们知道,人首先要生存,要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生活之道,是主体需求(需求的自觉则是价值、理想)和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信仰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出现了道德滑坡、信仰多元等问题。这些问题表现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方面的缺失中,阻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鞍山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不乏社会道德典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社会转型期也经历着道德失范的困扰,因此,研究社会道德信仰失范及其相关问题,探索道德信仰构建的路径选择,是现阶段加强社会道德仰信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日益提高,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各种腐败现象滋生发展,同时受到西方“性”自由思潮和所谓人权的影响,社会上“包二奶”、养情人、纳妾、养小蜜等违背社会公德和婚姻道德的现象层出不穷,给稳定的家庭带来很大的冲击和破坏,给社会增添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各种违反婚姻道德的行为,就要求我们加强婚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多起社会事件的发生,90后“官二代”大学生成为备受舆论关注的对象,人们往往对他们投以怀疑的眼光.这种质疑甚至已经转变成为集体焦虑。文中试图从相关现象入手.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原因的探讨,来寻找一种对90后大学生“官二代”现象应有的理性评价和认识。以期使新一代大学生在正确的社会认识和和教育引导下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李会功 《职业时空》2008,4(10):129-129
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认为“失范”就是“与道德规范不一致的社会现象,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越来越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了”,这就是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是指网络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道德观、价值观相互;中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现象。  相似文献   

11.
“离婚经济”催生“中国式离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增长的离婚率不但让婚恋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同时也萌发甚至带动了“离婚经济”的快速发展。离婚调查、离婚咨询、离婚诉讼等环节已经构成了一条较完整的“离婚经济链”。亲子鉴定市场红火、婚外情调查公司方兴未艾、婚姻分析设计婚姻、离婚公司“造福他人”等现象,也使得离婚经济显现出了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2.
一个“见死不救”的社会是可悲的,一个“见死不救”的人注定不会得到别人的救助。在“好人难做”的背景下,让“助人为乐”、“见死相救”的道德回归,我们需要唤起每个人的道德自觉,法律也应当伸出援手,以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来为道德“撑腰”。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中国,就像一个巨型”孵化器”,好像每时每刻都在源源不断地孵化着各种各样的奇迹。对此,人们似乎已经见奇不怪、见异不惊了。然而义乌,却以横空出世般的气势,一举撞破了国人的心理阈值,仿佛蚂蚁摇身一变成了大象,成为一个充满奥秘、瞬间嬗变、高速运行的商品巨头。“义乌现象”“义乌奇迹”“义乌模式”……给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城  相似文献   

14.
宋倩 《公关世界》2023,(5):90-91
道德信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而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必然要拥有正确的道德理想,树立崇高的道德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自身价值。但是,当代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道德冷漠、道德麻木、道德滑坡的现象,这与社会环境、高校德育建设、网络舆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为助力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塑必须从社会制度、学校教育和家庭等角度深究其原因,探索实现路径,化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危机。  相似文献   

15.
儒家解释传统从原始儒家形成以来至今,都是怀抱着一颗敬畏之心解释历史上的儒家大师们的学与行的。“君子三畏”为儒家提供了理解经典的连贯的基本价值,提供了对于经典的原初态度的基点。这种敬畏之心是儒家能够绵延至今的价值认同和实践导向的基础结构。当前中国处于高速发展的现代转型时期,但是文化道德建设远落后于经济建设。个体道德意识薄弱,群体道德滑坡这一表象凸现了人们于道德意识层面所发生的问题。当代社会急需进行伦理道德的重建,尤其需要关注道德敬畏感的重新确立。解构儒家传统道德的积极内涵,从儒家关于道德敬畏的学说之中汲取有益资源,努力承接优秀道德文化传统,指向敬畏道德人格的养成,这对于当代社会的道德重建来说应该是一种极其有益的探索,也必能发挥出积板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人心似乎在变“硬”的时候,“小悦悦”和“陈贤妹”这两个名字.成了惊醒世人的又一“重磅炸弹”。“广东佛山小女孩小悦悦惨遭两车碾压.十余路人漠视.直到拾荒阿姨陈贤妹伸出援手”目前成了国内最受关注的新闻。(10月17日《广州日报》)小悦悦事件将一直以来的见危不救这一行为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本文分析目前是否有必要将见危不救行为一律犯罪化.对见危不救罪在我国刑法中是否确立作出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7.
雷锋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在当今的社会条件下,面对一些领域的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精神滑坡等负面现象,我们急需要用雷锋精神这样的先进文化来引导广大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也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伟大实践不断创新弘扬雷锋精神的途径,使雷锋形象更加光辉、雷锋精神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8.
“道德滑坡”这一说法,不管是否确切,人们大都认同。自然界有山体滑坡,顷刻之问,眼前的一切面目全非。这种自然灾害所以发生,除了连续过度的雨水淫浸以外,就是山体本身的构造及其植被等方面的原因。从有关的报道来看,近年来山体滑坡频繁发生。据说,这与人类自身的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有关,如过度地采伐和开垦。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失去了本来的平衡,祸根也就埋下了。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人们终于开始反省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的择偶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们不再迷恋于“青梅竹马”、“从一而终”、“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婚恋方式。出现了“恋爱快、结婚快、离婚快”和“草率结婚、草率离婚”的行为与现象,加之一些人对离婚的道德问题认识不够,离婚纠纷明显增多。据江苏省盐城市城区离婚登记情况调查得知,该区近3年的离婚上升率达20%以上。其中属婚姻道德的喜新厌旧、婚外恋、第三者插足案件,约占30%。男女双方感情是否破裂,是准手离婚与否的条件和标准,也是办理离婚的必备要件。但双方感情产生裂痕的原因是谁引起、是…  相似文献   

20.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危机”一词不太喜欢,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经济危机及其它各种危机,好象一讲危机就意味着给社会主义抹黑。于是乎,一谈起危机,人们就会指责“右倾”“长人家的志气,灭自已的威风”。实际上危机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承认危机,危机照样威胁着人们。而且,危机也不见得就是绝对的坏事,“危”是“危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