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法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能够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是我国从“人治”到“法治”在治国方略上的一个根本转变,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将全面步入法制化的时代,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将会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国"是我党"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来的治国方略.内涵即为健全的法律制度,法律的普遍遵守;依法治国是历史的选择,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是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相似文献   

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早已载入宪法,用国家宪法的形式予以确认和保障。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依法治国顺利地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否则,依法治国就不可能达到法制建设应有的高度。本文从构建积极的舆论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法律至上、法律至尊的理念环境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所必须具备的环境因素,它们是推动依法治国顺利实施的强大动力,是确保依法治国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后,其实施是当前我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文章指出必须根据党的十六大的精神,从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培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实施这一战略,惟有如此,才能尽快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和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5.
论建设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必须要确立以权利本位为核心的法律文化,然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却是以义务为本位的,因此,在实现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要对传统的法律文化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6.
所谓法律预期 ,主要是指当事人根据自身环境、地位、知识、信息与目标而形成的对未来法律制度健全状况、作用形式与实施结果的估计与期望。加强法律预期的研究 ,有利于发挥法律预期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和依法治国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人们对法律的预期乐观化和稳定化 ,提高我国法律的现代性与世界性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已载入我国宪法,本阐释了其社会主义性质和中国特色的内涵,揭示了它的理论位阶高于指导思想、基本路线和基本国策,说明了它的划时代意义,指出现在关键是如何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着重强调三个方面: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体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精神,是体现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精神,是体现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的精神。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离不开法治精神的弘扬,法治精神的弘扬需要落实在法律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法治建设是一项整体性事业,法律监督是法律整体的一部分。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法治精神对于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工作也能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以全体公民较高的法律素质为依托,而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则需要具有有较高法律素质的中小学教师。本文拟对中小学教师法律素质的内涵进行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指的是依法而治 ,而法治则是指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强调法制完备和法律服从 ,法治的要素则包括法律的善良性原则、政府权力的限制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及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要实现由依法治国向实质法治的转变必须实行有限政府、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法治文化和加强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从依法治国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治国方略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的必然,是法律与道德功能互补的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社会主义性质为二者作为治国的方略并举提供了可能与保障.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指的是依法而治,而法治则是指法的统治.依法治国强调法制完备和法律服从,法治的要素则包括法律的善良性原则、政府权力的限制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及保障基本人权的原则.要实现由依法治国向实质法治的转变必须实行有限政府、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法治文化和加强法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部分,先后三次提到了“权威”这个词,而每次提到的“权威”都与法律有关,可见法律权威的重要性。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和谐稳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性、决定性条件和根本保障。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而操纵国家机器、行使国家权力的则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的官员。依法治国的实质与精髓 ,就在于作为法治主体的人民依法治权、治官。  相似文献   

15.
人民正义是毛泽东法律观的价值基石,它提供了我们窥视毛泽东法观念的一个重要视角,亦有助于我们弄清社会主义法律秩序危机的症结所在。人民正义作为法律价值的标准有着先天的局限,只有用法律本身的价值来规约人民正义的价值诉求才可能有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部分农民作为法律信仰的主体,在心理状态及行为方面既不能自觉信仰法律,又对法律缺乏需求感,从而产生法律信仰危机.这种危机严重制约着农村的法制建设,迟滞了依法治村的进程.必须采取措施,使法律成为农民的信仰对象,成为保护其最高利益的根据,成为社会正义的权威根据,成为农民生活中的必需.要真正营造一种法治的社会氛围,坚决惩治司法腐败,树立法律权威,克服信仰危机,以实施依法治国战略.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目标。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首先有赖于对依法治国的正确理解。我国是一个人民主权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作为依法治国的主体,运用法律行使管理权。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依据是法律,法律理应在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民群众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活动中,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形式将管理权授予国家机关行使,为了确保权力行使的正当性,必须依法治权  相似文献   

18.
法律监督作为民主监督的最高形式,是指用法律形式规范民主监督的目的、内容、形式、原则、程序,实现民主监督的法律化。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监督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加强和完善法律监督,就要树立依法治国理念,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保证监督有法可依;强化权力监督制约,营造法律监督氛围。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需要。本文对当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法律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郑重地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依法治国的世纪宣言:”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是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应加快司法体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司法结构,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坚强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