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那(个)X"是汉语口语中常见的格式,本文主要探讨"那(个)X"格式,分别从句法语义特征、表达功能、"那(个)"的虚化轨迹三个角度,对这一口语用法进行探析,重点探讨了"那(个)"表性状程度的虚化轨迹。该格式主要是强调和凸显"X"所负载的信息,而且还带有说话人自己的主观夸张情感。  相似文献   

2.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口语中的“X(啊)X(啊)的”、“X(啊)Y(啊)的”两个结构在形式上相似,表义上也较相近。文章考察了两种结构中X、Y的类别,限制以及两类结构各自的语法意义,并从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对否定词和代词的选择方面讨论二者间的差异,最后指出结构中的“的”字并非可有可无。  相似文献   

4.
先秦汉语"否"、"不"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汉语中的“否”与“不”同源,二者都具有一般否定副词的性质。但“否”与“不”又有区别:“否”还是一个具有否定意义的特殊代词,它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否定动词、形容词,或独立使用,否定指示代词“然”或“否”之前的相关内容,这使它在否定的同时又指代所否定的内容;“不”则没有这样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先秦至宋代一些典籍中的“否”字句,探讨“否”字句的结构形式、配置意义及语用功能,可以进一步认识古汉语“否”字的语法特点及其衍化规律———“否”字的性质关涉以下几个方面:自立性与粘着性、否定性与不定性、应对性与提问性、替代性与述谓性、附前性与置后性;“否”字词性的衍化,可以从“VP否?”由正反是非问到单纯是非问的演变得到机制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过去语法界都把"双重否定"理解为"一句话里,否定词限定否定词",而且把它的外延界定在单句范围内. 本文认为"双否"有两种形式,否定词各有各的否定对象"否1(否2)";"否1X,否2Y",前者常构成短语、单句,后者常构成复句.否1和否2既有否定又有强调焦点的作用."双否"式分为"周遍"式、"能愿"式、"条件"式、"委婉"式、"反诘"式五大类.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否定问很少。就句法而言,它们在句于中的位置总是紧靠着被它们否定的词,故用法比较简单。例如在句于“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否定同“不”和“‘非”分别置于被它们否定的词“到”和“好汉”前,并紧靠着它们。又如在句子“我没有(未)认真听”中,否定调“没有(未)”置于被它否定的同“认真”前,并紧靠着它。英语中否定词较多。用作否定词的不仅有副问,而且还有形容词、名词、复合代词和复会副同等。它们在句中的位置较灵活,故用法比较复杂。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同汉语中的否定词一样,也紧靠着被它们否定的同。①Hewhodoesno…  相似文献   

8.
“数量+V不C+的+N”结构的构式义是:N或N的某种特征具有大量或程度高的特点。其大量、程度高的语义基础是数量成分,有绝对大量、关系大量、对比大量三种类型。“数量+V不C+的+N”构式化的最显著表现是“跨范畴性”,其有三种模式:从时量到数量、从数量到程度、从时量到程度。构式化的机制是让步整合、脱离对比、隐喻化。否定式只表大量、无需标记,肯定式可表大量小量、需要标记;都表大量的情况下,肯、否式所带的标记是不同的;否定式的语义强度、主观性程度都更高。  相似文献   

9.
近代汉语时期有7个"不X"结构的副词,按照语法和语义可分为三类:不免类、不成类和不必类。这三类副词语法化后显得并不整齐,不是全部变为否定副词,也不是全部变为语气副词。"不成类"在语义同于"不必类",最后的发展却同于"不免类"。造成这种参差局面的原因是语法化后"不X"结构的否定义是否存在。如果"不X"在发展过程中本身能消除结构中的否定义或者能将否定义转化到句子层面,它就可以变为语气副词;否则,只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0.
考察连动结构"动(宾).去"和"去.动(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其出现的时间,是我国中古末的唐代。从结构上看"去"是动词而非助词;从语义关系上看,"去"前或"去"后的动词或动宾结构是"去"的目的,也就是"去"要做的事情;从使用程度上看,"去.动(宾)"比"动(宾).去"使用频率要高。  相似文献   

11.
否定词的否与不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在某些否定句中,否定词尽管在表达中存在否定作用,但却与不包含否定词的句子表达的基本含义相同。这种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就已经存在,产生它的原因既包含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方面,又与语言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了不得”与“不得了”的成词与词汇化考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汉语中的三音词“了不得”与“不得了”在否定词组“不得”词汇化后再词汇化,由否定式的动补词组和偏正词组分别凝固成词,经历了一个词组特性不断弱化以至最终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V(一)V"结构式中,"一"作为话语标记语,解析结构、离散语义,主要起句法停顿、逻辑减"量"作用。"VV"结构式和"AA"结构式(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在语法意义上总体互补。可以拆分的"VV"式在时量或动量上不如独用"V"连续。而"AA"结构式中,形容词A表示性状,通过不可拆分的能指形式的重叠,增大能指,其所指性状亦随之延递连续。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和情态化表述功能。第二类是"白2",由"白1"的语义虚化而来。修饰动词短语否定式时,表达抱怨、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译为"总、就是、偏偏;"修饰动词短语肯定式时,既能表"只不过、仅仅"等限制义,也能传达说话者轻松随意的语气,表"随便、稍微"等。此时的"白2"意义更加虚化,否定意义丢失,其功能向单一的情态化表述转变。  相似文献   

15.
"等(等等)"字短语(结构)由列举项、助词"等(等等)"和概括语构成,这三个要素各有其性质和作用。列举项与概括语之间存在(典型和非典型的)种属关系、同一关系、部分-整体关系和分述-总括的关系。该短语具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应用价值及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前缀式"非+X"是汉语附加式派生构词。前缀"非"是由上古汉语否定副词"非"虚化而来的,表示不属于某个范围,"X"是名词或名词性的偏正结构。前缀"非"不改变"X"的词性,整个构式仍是名词性的,多为正式用语,通常与X对举使用。"非+X"是一种临时分类命名方法,体现了语言表达的经济原则,在汉语同类否定前缀式构词中,"非+X"构词能力最强,并且汉语语素性质的特殊性使之与英语否定前缀式构词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的领属关系又可分为典型的领属关系与非典型的领属关系。文章重点探讨了非典型领属关系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领属结构中存在隐喻,指称义的虚化等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概述了“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的区别和联系,并对一些常见命题否定的制作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许多像"不痴不聋、不卑不亢"格式的成语,我们把它叫"不A不B"式成语。文章主要从"不A不B"格式成语的来源探讨成语"不A不B"格式中A、B的特征,成语的感情色彩特征以及成语的变式等。  相似文献   

20.
焦点标记词"是"在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中的句法地位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对现代汉语动词短语省略特征及其结构的分析,揭示现代汉语中的"是"不仅可以允准动词短语省略,而且能够允准大于动词短语的否定短语省略,其句法地位高于否定词和助动词。此外,焦点标记词"是"在受句法控制的同时,也受到语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