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第六代导演的生存与前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六代导演以"边缘"和"另类"现身影坛以来,虽然在国际影展上频频获奖,但在国内市场上却屡遭冷落,两者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他们的生存形态,现实影响和未来走向对中国影坛来说无疑是具有启示性意义的.但从第六代导演的基本特征和自身的不足我们看到,他们只有真正认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众,才有可能走出困境,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篇小说和电影改编之间的历史关系几历浮沉。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热”引发的电影改编曾经创造了“第四代导演”、“第五代导演”的艺术辉煌。随着90年代以来小说世俗影响力的滑坡和中国电影商业性因素的增强,在散文热和长篇小说热的时代文化氛围中,执著于反思和先锋探索的中篇小说逐渐从文学的浪峰滑落。第五代导演的中篇小说情结逐渐淡化,而第六代导演反求诸己的自传情绪的表达又使得他们与当代小说保持了某种自觉的疏离;另一方面,小说家和电影之间的世俗妥协与精神对立共生共长,文学性、商业性、电影性三者的关系在中篇小说创作的困境与希望中呈现出较为复杂的文化状态。  相似文献   

3.
孙周导演的影片《周渔的火车》对其原著(北村《周渔的喊叫》)的爱情主题进行了改写,探讨了在当下社会生存语境中现代人的精神困境。表现了人们在经济理性主义世界中的两难选择,在精神追求与世俗利益之间的摇摆不定,难以取舍。其隐喻式的象征手法是对电影艺术表现技巧的一次新的探索与创新。  相似文献   

4.
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存在着巨大差异。大导演彼得·杰克逊拍摄的《金刚》与梅里安C·库柏在上世纪初拍摄的《金刚》尽管故事雷同,但前者在细节处理、人物设置及拍摄手法等方面做了很多颠覆性的后现代重构,新版更多的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现代人所处的尴尬局面和现实困境,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5.
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因延世大学社会系的学习背景,奉俊昊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贴近现实生活、挖掘社会本身固有的戏剧性来折射现实。《雪国列车》和《寄生虫》两部电影作为奉俊昊的最具代表性、独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从不同维度探触最深度的社会隐痛、反映最残酷的社会生活、描绘最底层的生存困境。《雪国列车》以反乌托邦的方式、《寄生虫》以更直白赤裸的方式渗透出对人性的拷问与现实的考量,使奉俊昊成为社会阶级固化的"吹哨人"。由此,奉俊昊被誉为"真正具有社会关怀"的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6.
韩国导演奉俊昊凭借《寄生虫》斩获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在国际舞台上一鸣惊人。因延世大学社会系的学习背景,奉俊昊的作品在题材选择上倾向于贴近现实生活、挖掘社会本身固有的戏剧性来折射现实。《雪国列车》和《寄生虫》两部电影作为奉俊昊的最具代表性、独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从不同维度探触最深度的社会隐痛、反映最残酷的社会生活、描绘最底层的生存困境。《雪国列车》以反乌托邦的方式、《寄生虫》以更直白赤裸的方式渗透出对人性的拷问与现实的考量,使奉俊昊成为社会阶级固化的“吹哨人”。由此,奉俊昊被誉为“真正具有社会关怀”的电影导演。  相似文献   

7.
在上海大学影视与文学创作批评中心组织的“《南京!南京!》的创作与接受”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大学的教授们与该片导演陆川从社会文化及电影史等多个角度,对影片创作与接受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进行了畅所欲言的探讨和交流。石川、陈犀禾、葛红兵等教授认为,影片所采用的多重角度叙事,一方面突破了中国抗战题材影片传统的叙事模式,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们的观影困境,创作与接受之间的尴尬和争议由此产生。曲春景教授指出,“反法西斯” 环节的缺失是影片创作与接受之间出现错位的主要原因,反法西斯维度的建立是反思战争的前提。金丹元教授、程波和葛颖副教授、黄望莉和陈晓达老师以及影视学院的研究生们从电影的叙事立场与中国观众的观影心理的角度探讨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葛红兵教授、刘海波和聂伟副教授还谈到了导演陆川对同类影片的超越,认为该片超越了中国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陆川导演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导演阐述,认为将“小概率的日本人与普遍意义的中国人”并置,“是对创作的一种不公平”;所谓表现“日本人的忏悔”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8.
电影《送我上青云》从现实主义创作视角出发,运用反讽手法展示人物“青云路”上的困顿与挣扎,以荒诞手法反映让人无处遁逃的悲凉现实,以“和解术” 构型显现灵与肉、自我与他者的相处之道,其在演绎当下中国人生存的困境和障碍时,直击现实生活中矛盾和痛点,饱含着导演希冀从精神困境中突围、从物质惯习的胁迫中逃离出来的精神诉求。通过使用中国古典写意手法和符号,这一精神诉求表现出丰富的文化意蕴,为反思现代文明的症结提供了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在多年指导排演“临川四梦”和他人剧作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导演经验并上升为理论,在中国古代戏曲导演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的“四梦”题词,是对戏曲导演思想的阐释;他所提出的“意趣神色”,是其戏曲导演艺术的精髓;他撰写的《庙记》,是从导演角度论表演艺术的经典。而且,他在导演实践中注重培育创作集体,注重以艺德育人。  相似文献   

10.
邱明瑞,国家一级导演,集表演与导演于一身。1984年以前演、导结合,以演为主。1984年以后则以导演为主,先后培养出四个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从事川剧表演、导演五十多年,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与导演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源源 《金陵瞭望》2010,(30):21-22
[人物简介]:陈应歧,南京籍知名导演,曾获中国电视“双十佳”导演、金鹰奖最佳导演,飞天奖最佳导演,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年底,一部由沈好放导演,以新疆建设兵团为背景,描绘伟大母爱的<戈壁母亲>以超过6%的收视率创下了央视黄金档去年开播剧目的收视率纪录,这是沈好放导演继<任长霞>之后的又一部年度最佳收视率的主旋律电视剧.纵观近年来沈好放导演的作品,不难发现,他拍的电视剧不论什么题材,不论什么时代,总能获得观众的垂青.在一个冬日的午后,笔者对这位神奇的导演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3.
洪深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他从美国留学回国后,首先通过上海戏剧协社,在话剧导演实践中使导演制得以确立,并且通过导演电影、残剧教育和积极参与其它戏剧活动,使导演制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电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语言。电影修辞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电影导演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品位,彰显电影导演的风格。英国导演史蒂芬·戴德利虽然至今只有四部电影长片,但每部影片都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提名,足见其导演功力的深厚。借助史蒂芬·戴德利的影片,从电影的主体、画面和声音等方面对隐喻、色彩渲染、声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来分析电影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5.
张彭春留学美国期间,认真学习西方戏剧和导演理论,第一个把西方现代导演理念和导演方法引入中国,把多部世界名著搬上戏剧舞台,赢得国内广泛的赞誉。他在话剧导演活动中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作者为导演话剧《我爱莫扎特》所作的导演阐述(该剧参加’95广东国际艺术节获导演一等奖)。作者先对剧本的叙述结构、心理结构、哲理结构与形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排演该剧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演员表演等方面的处理构想。  相似文献   

17.
许晴 《可乐》2010,(4):75-75
演出《建国大业》之前,有不下三个剧本的“宋庆龄”来请我演,包括《大清风云》的导演陈家林,在拍戏时就说:“许晴你应该演宋庆龄。”《红磨坊》的导演、拍《水浒》的张绍林也这么说。他们都是老导演,都六十多岁,对宋庆龄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6,(8)
从演员到导演,从博客到出版,徐静蕾正在走过一条与其他艺人不同的人生之路,但在几年前,当她宣布要转向导演这一男性传统领域的时候,人们还是疑惑多于欣赏。从电影《我的爸爸》到《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再到即将开拍的古装片《宫里的日子》,徐静蕾在导演路上越走越远,对导演这个职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相似文献   

19.
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构成了新生代导演电影创作中一种重要的现象。西部题材电影创作既是新生代导演自我突破的一次“群体实践”,同时也是新生代导演视野不断走向开阔的一个重要表现,其创作历程见证了新生代导演一路成长的艰辛。  相似文献   

20.
安全困境与后冷战时代的中美关系——兼论台湾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全困境是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 ,本文通过分析安全困境发生的原因 ,提出了安全困境的两种模式 :一般性安全困境和结构性对抗安全困境 ,在此基础上对冷战后中美关系中存在的安全困境的性质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并指出冷战后对台湾问题的思考应该放在中美安全困境的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