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补天(初名《不周山》,1922年11月作)鲁迅关于《补天》的说明:1、《故事新编》的《序言》关于《补天》的说明: 第一篇《补天》(原题作《不周山》)还是1922年的冬天写成的.……《不周山》便是取了“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动手试作的第一篇.首先是很认真的,虽然也不过取了弗罗特说来解释创造(人和文学的)缘起.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不幸正看见了谁(现在忘记了名字)  相似文献   

2.
新近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梦溪笔谈》的《雁荡山》与《采药》,是两篇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古代散文,用文学的语言笔触表达作者在科学上的真知创见,是极有价值的科学文艺小品.《雁荡山》《梦溪笔谈》里的每一则短文,原来都没有题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些标题,是选本、教本或引用者给加上的.《雁荡山》这篇载于《笔谈》卷二十四,“杂志一”,  相似文献   

3.
拜读《宋诗选注》,获益良多.该书经过两次排版,六次重印,作过多次精益求精的增订,后学本不应置喙,惟感万虑或有一不周,谨提出以下几点参考意见,供先生斟酌.一、秦观《金山晚眺》“西津江口月初弦”注:“金山是江南名胜,下临长江.西津,就是西面摆渡口.……”据《嘉定镇江志》卷二“津渡”条:“按:李德裕为浙江观察使,于蒜山渡严勒津逻捕绝‘请毫州浮屠圣水者’.蒜山渡,今西津渡也.西津渡去府治九里,北与瓜洲渡对岸.”此处“西津”似应为“西津渡”之简称,始设于唐,至今已有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4.
蒋志、丁稚鸿二君针对拙文《李白与青城山》(《唐代文学论丛》总第九辑)写了《李白未隐青城辨》一文,发表于《绵阳师专学报》1989年第三期,后又改题目为《<李白与青城山>一文质疑》,发表于《李白学刊》第二辑。文中所论各点,都值得商榷。一、“岷山之阳”只能是指青城山两位作者说:“岷山和青城山这两个概念不是同一关系,而是从属关系,青城山是岷山山  相似文献   

5.
石涛与大涤山有着深厚的因缘,正如明代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所说"山性是我性,山情是我情".大涤山对石涛绘画思想、绘画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石涛对大涤山的眷顾,深深体现了他的生命精神,体现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审美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瑶族文书《过山榜》的内容涉神话、传说、族史、生产、生活、风俗、宗教等,比较详尽地记录了瑶族的起源、迁徙、习俗及瑶族人民开发山区所享有的种种权利,号称瑶族的“圣经”和“护身符”。作为契约型文书,《过山榜》是瑶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瑶人既坚守神圣又关注世俗的特定精神追寻,对于缓解全球化语境下去圣化带来的精神危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周山是中国古代的一座名山,古史、神话和文学著作如《离骚》、《吕览》、《淮南子》、《山海经》等书都提到过它。古人认为,不周山在中国大西北的昆仑山附近。近年来,有人提出不周山在幽燕,或在山西。笔者认为不周山应是晋西南永济县境内、靠近黄河弯曲处的蒲山。今论证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贵体健先生编著《善卷帝者师》一书所收《善德山》诗作三点考证和补充。其一,《善德山》诗非周必大所作,可能是时任广西提刑的张松兑的作品。其二,《善德山》诗的部份注解不尽准确,应予修订。其三,明代诗人有不少次《善德山》诗韵之作,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9.
山墺 [名词]山的深处。例如: ①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墺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祝福》) ②我急了,央人出去寻。直到下半天,寻来寻去寻到山墺里,看见刺柴上挂着一只他的小鞋。(《祝福》) [说明]“山墺”,方言词。赏鉴 [动词]对艺术品或文物等进行鉴别和欣赏。例如: ①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但从人们的笑影上,也仿佛觉得这又冷又尖,自己再没有开口的必要了。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是一位神奇的作家。国外誉他是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国内作家称他是“鬼才”,“因笔端有神鬼厮扯,果然其情泣血,其味澹澹,有别于各位文坛大家。”(张敏《贾平凹早期小说精选·前言》) 贾平凹喜老庄,释《周易》,读《道藏》,到终南山参加禅学训练班,“跟一位禅师学禅”。 (《四十岁说》)他推崇《清源帷信禅师语录》中的一段著名文字:“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并把它手书成条幅,悬挂在书房墙上。 (《四十岁说》)他宣扬马祖道一提出的“平常心是道”的  相似文献   

11.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阿姆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摩西,山之人》大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一部仿写《旧约·出埃及记》的宗教故事。这样的观点,忽略了《摩西,山之人》中隐含的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12.
《庄子·逍遥游》是庄周的代表作。由于庄周行文达意执以“无言之教”,《庄子》歧义历来多多,文中关于“汾水之阳”的注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历代学者习惯于从地理概念上去求真,去疏证、推论“汾水之阳”为“古尧都”或“藐姑射山”,但察之差为毫厘;愈辨析愈多矛盾,愈细究愈无所适从。如果转换读书角度,从庄周逻辑去读《庄子》,据此理解到“无言之教”乃是启迪,而不拘泥“真”、“实”,却着眼“义”、“理”,对举神人与尧、藐姑射山与汾水之阳,那么,“汾水之阳”指代尧的结论就可以得出,上下行文读来也就通畅了。  相似文献   

13.
从晚唐五代到元末明初时期,近代汉语中的事态助词“来”、“去”、“了”语法特征尤其是语用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在三个时段的三部代表性著作《祖堂集》、《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水浒传》中得到了充分反应.《祖堂集》中的事态助词有“来”、“去”、“了”三种,“去”与“来”和“了”使用频率相当且分工明确:“去”修饰于“表将来发生的事件”之后,“来”和“了”只能用于“已发生的事件”;《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去”已仅见3例,“来”和“了”的功能扩张,填补了“去”的空白;至《水浒传》,事态助词“去”已销声匿迹,而“了”则取得了表示事态的决定性优势.  相似文献   

14.
恽日初与黄宗羲围绕《刘子节要》的编纂之争,是蕺山学派割裂的重大事件之一.具体来说,黄宗羲认为恽日初在撰写《刘子节要》时所选文字不当,缺失"诚意新论"的重要内容,没有真正理解先师论"意"的本来面目,忽略了蕺山学中"独体"和"意根"、"慎独"和"诚意"相连的趋向,故而不能真正明晰先师学说的特点和精髓.恽日初受朱学影响较深,倾向于以"总周程而折中朱王"来定位蕺山之学;黄宗羲则更重王学,认为蕺山之学的核心在修正和恢复王学的真面目:因此,黄恽之争的实质就表现为蕺山思想的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 瑶族民间长期以来流传着一种汉文文献,叫作《过山榜》,或叫《评皇券牒》、《过山帖》、《盘古圣皇榜文》,等等。解放前,在民族压迫与民族隔阂的年代里,这种为瑶族人民所珍藏的民间文献,是不轻易拿出来为外族人看的,因此知道它的人不多。在过去一些关于民族学和民族史的著作里,提到《过山榜》的,也不过是有数的几本而已。  相似文献   

16.
金鉴 《北京纪事》2016,(11):109-111
中贸盛佳拍卖行几经周折,以超人的胆略战胜国际诸多拍卖行,将北宋四大书家之一米芾的《研山铭》手卷请回北京,此举赢得了国家文物界的一致赞赏与喝彩!最终得知米芾的《研山铭》被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2999万元竞得,国之重宝回归祖国,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17.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朝时就有《水调歌》.唐朝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水调歌头》是截取唐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故名.现在见得的唐朝《水调歌》都是五、七言诗.宋朝流传下来的《水调歌头》词,改为三、五、六、十一字的长短句,是宋时谱写的新声,而不是唐时的旧曲.《水调歌头》分上下阕(音què确,原为一曲终了的意思,这里当"段"字解).一般都用平声韵.毛主席的《重上井冈山》词,用的就是平声韵.重上井冈山——一九二七年十月,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了井冈山,创建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进行女性主义的文本解读,阐明《到灯塔去》是小说家伍尔夫在文学创作中对女性主义的有意识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史料学角度入手,对《遗山文集》与《归潜志》两书中所记载的金代人物小传、对金代事物的评论、诗歌的史料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在人物传记方面,《归潜志》所记载人数多,但是多为汉族文人,即使非为汉族文人,其入选也是因为其文学素养较高,故身份重复较多;《遗山文集》中人物数量略少,但是身份多样,在宗教人士、女性、由金入元官员等三方面远远超过《归潜志》,其史料价值更大。在对金代事物的评论和诗歌两方面,《遗山文集》涉及到金代历史的各个方面,丰富程度较《归潜志》更大。故《遗山文集》史料价值超过《归潜志》。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青年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南方局和周恩来等同志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就发表了《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和任务》,给青年运动指出了斗争的方向.他把青年运动作为抗战的支柱,用“任重道远”这四个字精辟地概括了革命青年的历史责任,号召青年“到军队中去”、“到抗日救亡最需要的地方去”,勉励青年“努力去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努力去争取独立的幸福的新中国的来临.”同时他把青年、学生工作作为发展进步势力的重点之一,每到关键时刻,都给重庆青年运动以明确的指示.为了加强党对青年运动的领导,《新华日报》开辟了《青年生活》专栏;南方局青委主办了《战时青年》,指导和关心青年的斗争和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